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岑参极具气势的一首诗,一开篇便令世人叫好,精妙绝伦

岑参极具气势的一首诗,一开篇便令世人叫好,精妙绝伦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之一。往往由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军旅生活体验的诗人创作而出。因此边塞诗在整个唐诗众多门类中,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是较为深刻的一类。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包括李白、杜甫、王维等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

  


  本文就让我们通过岑参的一首《碛中作》,来一起品味边塞诗的艺术魅力。说到边塞诗,它主要的艺术风格,即:气势雄浑、景色壮阔、格调悲壮。岑参这首诗就完美再现了这种风格。甚至它一开篇便气势雄浑,且展现了精妙绝伦的炼字技巧,堪称此类诗中典范,令世人叫好。

  公元749年,也就是唐玄宗天宝八载,岑参第一次出塞,赴安西担任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在离开长安两个月后,岑参到了银山碛(今新疆库米什地区)。当岑参看到唐军在广袤无垠的大沙漠之中列营而宿的时候,又恰逢十五的月亮,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边塞诗的名篇。

  《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首先,开篇一句“走马西来欲到天”,便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且炼字精妙绝伦。“走马”,是骑马疾行的意思,它说明岑参远赴边塞路途十分紧张。因为根据唐代军官制度,他是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到任的。“西来”,点明了诗人的行进方向,也就是说岑参骑马疾行,风尘仆仆地向西进发。

  而根据唐代出塞的路线来看,可知岑参从长安出发,沿着的正是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因此“欲到天”,所展现的便是我国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雄浑气势。如果有去过大漠经历的话,就会明白大漠辽阔高远,四望天地相接,给人的感觉正是一种“欲到天”的感觉。由此可见,一开篇便气势雄浑,且炼字精妙绝伦。

  


  次句“辞家见月两回圆”,则是点明了诗人行进的时间。它的意思就是说,岑参离开长安的家,到银山碛,已经是两个月后了。需要的注意是,岑参特意用“两回圆”来表示时间,就是为了突出“月圆人不圆”的意味,来引出思乡、思亲之情。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无疑含蕴丰富,情深意远。

  最后“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即今天晚上还不知道将到哪里去住宿,这万里沙漠一望无际不见人烟。从岑参的语气来看,他对自己急需解决的宿营问题反而不关注,却将重点放在了沙漠之景上,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岑参出塞的目的了,纵然边疆再荒凉,处境再艰苦,但是他从军的壮志豪情丝毫不动摇。

  


  正如岑参在自己的另一首诗《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中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因此在一轮皎洁的明月照耀下,大漠的荒凉和无边无际,并不会让岑参低沉、哀伤,反而显现出一种豪迈、悲壮。同为唐代诗人的杜甫,曾称赞岑参的诗“篇终接浑茫”。也就是说,岑参的诗结尾浑厚,气象阔大。仅从“平沙万里绝人烟”来看,无疑是当之无愧的。

  


  综观岑参的这首诗,既有远离家乡的思乡、思亲之情,又有一种从军的豪情壮志。而这种情感,却是体现在气势雄浑的笔触中,体现在辽阔高远的沙漠景色中,使人读后无不动容。总的来说,岑参这首诗,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深刻的边塞名篇。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送裴侍御赴

唐代 岑参

羡他骢马郎,元日谒明光。立处闻天语,朝回惹御香。

台寒柏树绿,江暖柳条黄。惜别津亭暮,挥戈忆鲁阳。

送薛弁归河东

唐代 岑参

薛侯故乡处,五老峰西头。归路秦树灭,到乡河水流。
看君马首去,满耳蝉声愁。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
应过伯夷庙,为上关城楼。楼上能相忆,西南指雍州。

严君平卜肆

唐代 岑参

君平曾卖卜,卜肆芜已久。至今杖头钱,时时地上有。
不知支机石,还在人间否。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唐代 岑参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
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
早闻达士语,偶与心相通。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
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惆怅飞鸟尽,南谿闻夜钟。

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

唐代 岑参

剖竹向西蜀,岷峨眇天涯。空深北阙恋,岂惮南路赊。
前日深七盘,旷然见三巴。汉水出嶓冢,梁山控褒斜。
栈道笼迅湍,行人贯层崖。岩倾劣通马,石窄难容车。
深林怯魑魅,洞穴防龙蛇。水种新插秧,山田正烧畬。
夜猿啸山雨,曙鸟鸣江花。过午方始饭,经时旋及瓜。
数公各游宦,千里皆辞家。言笑忘羁旅,还如在京华。

早上五盘岭

唐代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谿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诗人岑参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