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岑参最有名的一首诗,堪称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年年入选教科书

岑参最有名的一首诗,堪称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年年入选教科书

  时光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春早已远走,夏也消淡了,连秋也悄悄地溜走,寒冷的冬不期而至。

  北风簌簌,雪花纷纷,你读过最冷的诗是哪一句?

  是孟郊的“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还是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亦或是杜甫的“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在这些描写寒冷的诗句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当属“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无边的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白云凝结,这得有多冷啊。

  这两句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文如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是唐朝和高适、王昌龄齐名的边塞诗人。

  他出生于一个官僚世家,从小聪慧,9岁便能写诗作文。

  他在20岁的时候,曾在洛阳和长安两地奔波,以求进身之道,却始终没有得到大官的赏识。

  公元744年,26岁的他高中进士,三年后,他被任命为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后来他被名将高仙芝看中,上表朝廷封为右威卫录事参军,他因此便跟着高仙芝远赴安西,这是他第一次出塞。

  他在安西呆了不到两年,高仙芝因为兵败被召回朝廷,他也跟着还朝。

  不久他又应封常清之邀,赴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这是他第二次出塞,而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便是写于这个时候。

  


  诗歌通过描写塞外八月飞雪的壮丽风光,表现了诗人和边关战士的爱国热情。

  虽然诗中也不免有离愁别绪,但是在这样壮丽热烈的场面中,这淡淡的惆怅可以忽略不计。

  后世对这首诗的评价非常高,甚至有人称其为“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年年入选教科书。

  诗歌开头从“八月飞雪”写起。

  北风呼啸,席卷大地,连白草也被吹折了。在这寒冷的塞外,8月便大雪纷飞。

  早晨起来,看到漫天的大雪,就像春天盛开的梨花,雪白美丽。

  这四句将塞外奇丽雪景写到了极致,尤其是第二句的比喻,新奇唯美,千年传唱不衰。

  从这里其实可以看出,诗人对塞外的飞雪应该是喜爱的,不然不会写出如此清新唯美的句子。

  


  接着的六句运用夸张浪漫的手法,极写塞外的寒冷。

  风停了,雪却依然下着,悠悠地飘进了珠帘,罗幕因此被打湿了。

  将士们穿着狐裘,盖着锦衾都嫌单薄。

  可即使天气这样寒冷,他们也要训练。

  他们的手冻得都拉不开弓,铁衣冰冷得都无法穿上。

  浩瀚的沙漠,被层层坚冰覆盖着,天空中的云仿佛也被冻住了。

  短短几句,便将塞外的苦寒天气写到了极致,可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将士们仍不忘训练。

  所以诗人这里表面写塞外的寒冷,实际是为了突出将士们的报国热忱。

  


  接着诗人又写到了饯别的热闹场面。

  他们在主帐中摆酒为武判官饯行,酒席上,胡琴、琵琶羌笛声交织着,好一派热闹的场面。

  天气恶劣,可是将士们的心却是火热的。

  酒宴过后,诗人送别友人踏上归途,接下来的三句写的便是他送别友人的所见所感。

  那时已是黄昏,暮雪纷纷,辕门外被冻结的红旗傲然地挺立着,在一片雪白中显得格外艳丽。

  而这在寒风中毫不动摇的旗帜,不正象征着将士们的不畏严寒,坚贞不屈吗?

  他陪着友人走出帐篷,一直走到了轮台。

  他在轮台目送友人离去,雪越下越大,铺满了山路。

  渐渐地友人的身影已消失在茫茫的雪中,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行马蹄额印迹。

  这两句以最平淡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但这不舍中又暗含着盛唐独有的那种豪迈。

  


  全诗风格多样,内涵丰富,既有瑰丽奇绝的雪景,也有冻彻心扉的寒冷;既有一心报国的热情,也有依依惜别的惆怅,刚柔并济,这在边塞诗中也是极为难得了。

  后世称其为“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知你是否也喜欢岑参的这首诗,欢迎一起来讨论哦。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江行夜宿龙吼滩,临眺思峨眉隐者,兼寄幕中诸公

唐代 岑参

官舍临江口,滩声人惯闻。水烟晴吐月,山火夜烧云。
且欲寻方士,无心恋使君。异乡何可住,况复久离群。

韩员外夫夫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

唐代 岑参

令德当时重,高门举世推。从夫荣已绝,封邑宠难追。
陌上夫皆惜,花间鸟亦悲。仙郎看陇月,犹忆画眉时。
遽闻伤别剑,忽复叹藏舟。灯冷泉中夜,衣寒地下秋。
青松吊客泪,丹旐路夫愁。徒有清河在,空悲逝水流。

送秘省虞校书赴虞乡丞

唐代 岑参

花绶傍腰新,关东县欲春。残书厌科斗,旧阁别麒麟。
虞坂临官舍,条山映吏人。看君有知己,坦腹向平津。

感遇

唐代 岑参

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

唐代 岑参

醉后未能别,待醒方送君。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诗人岑参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