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简介岑 参  岑参,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尤长七言歌行。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去边关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此时诗人才34岁,正是博取功名之时。所谓盛唐气象的核心就是“积极的进取精神”,岑参有两句诗:“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最典型地表现出了这种“盛唐气象”。

  


  故园东望路漫漫

  首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东望"点明故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正在走马西行。"路漫漫",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望故乡,长路漫漫,不知家乡何处?"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双袖龙钟泪不干

  下句"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龙钟:这里指指湿漉漉的样子,即眼泪交流。

  


  马上相逢无纸笔

  上句写的是实景,下句写的是实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出征途中,遇到回京的使者,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但彼此都是行色匆匆,未带纸笔。只好托带口信。免得家人悬念。

  


  凭君传语报平安

  "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很有韵味。

  


  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艺术感染力。能把十分简单的生活细节用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正是这首诗的高明之处。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潼关镇国军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唐代 岑参

胡寇尚未尽,大军镇关门。旌旗遍草木,兵马如云屯。

圣朝正用武,诸将皆承恩。不见征战功,但闻歌吹喧。

儒生有长策,闭口不敢言。昨从关东来,思与故人论。

不为廊庙器,至今居外藩。黄霸宁淹留,苍生望腾鶱。

卷帘见西岳,仙掌明朝暾。昨夜闻春风,戴胜过后园。

各自限官守,不由叙凉温。离忧不可忘,襟背思树萱。

送滕亢擢第归苏州拜亲

唐代 岑参

送尔姑苏客,沧波秋正凉。橘怀三个去,桂折一枝将。
湖上山当舍,天边水是乡。江村人事少,时作捕鱼郎。

送杨子

唐代 岑参

斗酒渭城边,垆头耐醉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添壶酒,临岐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家圆。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唐代 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临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凑 一作:走;似 一作:如)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馆 一作:观)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赴北庭度陇思家

唐代 岑参

西向轮台万里馀,也知乡信日应疏。
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

万里桥

唐代 岑参

成都与维扬,相去万里地。沧江东流疾,帆去如鸟翅。
楚客过此桥,东看尽垂泪。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诗人岑参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