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杜甫、王维和岑参,谁最会拍马屁?别再说你会写颂圣诗

杜甫、王维和岑参,谁最会拍马屁?别再说你会写颂圣诗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杜甫逃出长安来到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新皇帝肃宗李亨,皇帝感其赤诚,授为左拾遗。由于受“房琯案”牵连,乾元元年(758年)六月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在这一年多时间,是杜甫长安为官时期。在这期间杜甫的诗作分为数个层次,有同僚酬唱,有挚友赠别,有个人感怀,也有时事记述。由于作者性格多变和所处环境的复杂,杜甫的作品也展现出不同的色彩。

  今天选择的四首作品,是杜甫和贾至、王维、岑参四人的酬唱奉和作品。这四人作品都写得雍容大度,气象浑厚,用词典雅,声韵和谐,历来作为学诗者的基础学习作品。但是由于性格不同,其诗也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学习此类写法,这四首作品需要细细研读。

  知识点:应制诗纯是官场中应用的一种诗歌形式。这类诗以雍容典雅、对仗工稳见长。内容多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杨载《诗法家数》说要写得“富贵尊严,典雅温厚,写意要闲雅、美丽、清细”。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说:“应制诗大抵不出于典实富艳尓。”既要歌功颂德,但又不要露出寒乞相,“富贵而不失其正”,因此其分寸是颇费匠心的。

  用诗作与他人的诗相酬和,称为“和诗”。“和”(hè)是互相唱和的意思。这类应用形式也多见于宴集或酬答。诗题上往往加有“和”“奉和”或“同”。

  杨载《诗法家数·赓和》说:“赓和之诗当观原诗之意如何,以其意和之,则更新奇。要造一两句雄健壮丽之语,方能压倒元诗。若又随元诗脚下走,则无光彩,不足观。其结句当归着其人方得体,有就中联归着者,亦可。”杨氏所谓和诗不要“随原诗脚下走”,就是指和诗的诗意不要句句与原诗一致,蹈原诗的窠臼,在诗意的发展脉络上不要与原诗并驾齐驱,平行或同向展开。

  虽然“奉和”“应制”诗,未必有多少真情实感,也没多少高深立意,但是却是一种实用的文体,了解下经典的此类作品,能够对文字有更好的把握,也能从中体会更多实用的技巧。请看,杜甫等人是怎样玩转此类作品的……(六不和尚微信公众号:midouwei)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唐·贾至)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王和尚解诗

  先交代背景:贾至(718—772)字幼隣,河南洛阳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卒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年五十五岁。擢明经第,为单父尉。安禄山乱,从唐玄宗幸蜀,知制诰,历中书舍人。时肃宗即位于灵武,玄宗令至作传位册文。可见贾至是皇帝身边掌管文书的重臣,在群僚中也算是文学领袖级别的人物。

  这首诗就是写在某一日在大明宫侍奉皇帝早朝时写的一首作品。有唐一代,君臣和诗是一个传统,可以显示文采风流,君臣相得,文辞虽不免颂圣,但是相对而言也是上下和睦的表现。贾至诗出,同僚诸友如杜甫、王维和岑参,就一主题进行唱和也是一件乐事。

  


  先看贾至这首诗: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殿。

  首联“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紫陌:指京师郊野的道路。银烛,指时间;朝天指,早朝。上句写,早朝时节,群臣在银烛的指引下,沿着紫陌迤逦而来。而下句写皇城春色在天将晓时显得青苍。“苍苍”既标明春色弥漫,也按时早朝时节,一切都显得昏暗模糊。请注意:奉和应制诗,韵脚一般都选择比较昂扬响亮的韵部,此诗用“七阳”韵即是这种考虑;另外,应制诗一般都追求雍容浑厚,所以其用词多工致典雅,如“紫陌”“银烛”等字。这首诗从时间入手,兼写春色,显得大气磅礴,格调高华。

  


  二联“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这联承接“春色”来写禁城春景,柳是植物,静景;流莺是动物,动景,柳曰千条,可见柳树茂密生机勃勃;流莺曰百啭,可见鸟声啁啾,动听悦耳。青琐: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泛指皇宫。建章,汉代长安宫殿名,泛指宫阙。青琐和建章就属于特写皇宫的词汇,用之显得典雅,其实略有合掌嫌疑。

  这一联主要承接春色,写早朝时节的景色。首二联,银烛、春晓、弱柳、流莺,皆是早朝景物;紫陌、禁城、青琐、建章,皆宫殿层次。有几点需要注意:其一,作者地点变换由远及近,刻画由背景到特写,越来越细致;其二,景色也随着作者脚步不断变化,由远望银烛,到春色背景,再到弱柳和流莺,也是由远及近,细细写来,很有层次;其三,弱柳可以联想到禁城卫士,流莺可以联想到臣僚低议,虽然未写人,但是人无处不在,其静默,其恭谨,其肃立,其稳重,皆可从诗句中推想出。

  


  三联:“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上二联可算是背景渲染,景色描绘,而第三联转入早朝的刻画。武将佩剑,走路皆有金石声,一个“步”字可以想象武将龙骧虎视的步伐;文臣衣冠炫丽,躬身下拜,衣服上都沾染御炉香气;其实这两句算是互文手法。这句写文臣武将在早朝时节的行动。惹御炉香,可以引申接受皇帝恩泽。

  四联:“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这句主要是扣题“呈两省僚友”,这句是写给同僚的:你我共沐皇恩,侍奉君王是何等荣耀!凤池:即凤凰池,指朝堂。染翰:以笔蘸墨,指写字等文书工作。

  


  总说:这首诗是四首诗的第一首,出自贾至之手。这首诗音律雄浑,工整流丽,气象高华,意深而含蓄,流畅而自然,可算一篇中规中矩之作。但是这首诗写得略单调,其描述手法也比较单一,尤其以中二联为甚,句法比较单一,描述也略有重复,整首诗虽气度谨严,但是文采不足,可算瑕疵。另外,其词汇略有堆砌,比如:青琐,建章,凤池,玉墀等,而身字也略不雅。不过这首诗,结句扣题很准,有种文宗引领的气势,不错。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唐·杜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这是杜甫的一首和诗。这种和诗要求比较多,首先是颂圣,要扣准“早朝”;其次是和贾至诗,贾至是皇帝近臣,所以在诗中要回应贾至的诗意,并且要夸赞贾至;第三,这种和诗是和群僚一起看的,所以也旁及臣僚;第四,颂圣要典雅工整,音调和畅大气,写群僚要雍容大度,庄严和睦,另外也要写出自己的感想和性格,所以非常难。且看老杜,如何闪展腾挪,铺排表达……

  


  先看诗意。

  首联“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这联写早朝之候,上句写时间,下句写春景。五夜:即五更,《汉旧仪》:“昼夜漏起,省中用火,中黄门持五夜。五夜者,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也。”夜漏起至天明,一夜分五,五夜即戊夜,指早朝时间凌晨。晓箭:拂晓时漏壶中指示时刻的箭,常借指凌晨这段时间。上句写群臣早期在宫门外等候,时间是凌晨,起句扣准时间,并且“箭”韵非常明丽上口,整句音韵非常和谐。

  对句:九重春色醉仙桃。九重,指宫门九重,写宫殿巍峨庄严。醉仙桃:唐时宫殿周围多植桃柳,春色沉醉,桃花灼灼,着一“仙”字,可见誉美宫城,缥缈如仙境。对句写春景,和贾至诗“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形成照应。另外首联对起,伟丽不凡,可见老杜章法谨严。而前句写时间是凌晨,对句写宫城巍峨,桃花盛放,宫城高峻壮丽,桃花繁茂醉人,虽是凌晨也有喜意。还有,本诗用“四豪”韵,显得大声镗鞳,气度不凡。

  


  二联“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这一联备受赞誉,并且在全诗也有提振作用。这联写大明宫景,写得虚实相间,宏伟壮丽。“龙蛇”指旌旗。旭日渐升,群臣已至,一片清冷和壮阔之中但见旗帜烈烈飘扬,这句写得壮阔,而龙蛇又有暗示皇帝尊严之意。时有微风,众鸟啁啾,但见燕雀起舞,一片热闹景象。燕雀迎风而步青云,有暗示作者谦恭但是得以朝见皇帝天颜之意,这句写得灵动,含蓄。另外:龙蛇对燕雀,一大一小,一虚描一实写,一壮阔一灵动,一威严一谦恭,相得益彰。这句相比贾至二联“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老杜的大气宏阔高出一筹。

  


  三联:“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这一联写退朝作诗,称赞贾至之才。这一句却不如上一联大气壮美,反而气略弱,语略俗。何则?退朝的群臣何以能袖子携满香烟?香气已经勉强了,用“烟”则俗;并且对句言贾至写诗,挥毫之后诗如珠玉,虽然是夸赞贾至,但是夸张太过,不合贾至身份。而从气脉来说,二联壮丽,三联不论写景还是言事,都不如二联工整华美,所以语势弱了许多。而对比贾至诗“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写朝拜,写得工整大气,老杜不如贾至。并且贾至写衣冠染香,老杜写朝袖携香,句意也有重复之嫌。

  尾联“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这句写贾至子承父业,继续以中书舍人身份位居皇帝近臣,结句深婉绝妙。“丝纶”史记载“王言如丝,其出如纶”。上句写,如今谁在掌管皇帝的文书工作配合皇帝草诏布示天下呢?这句承接“诗成珠玉”夸贾至之才而写贾至职分,承接流畅而各有侧重,并且“世掌”暗示贾至父子都在侍奉皇帝,用语含蓄。

  


  贾至有“凤池”,杜甫诗也用“凤池”的典故,相得益彰。凤毛:比喻人子孙有才似其父辈者。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王敬伦 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从大门入。 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这个典故用得贴切而典雅,可见老杜化用无迹。这联不单写贾至而且写其父,不单写贾至侍奉皇帝居功甚伟,而且写贾至继承父志,光耀门楣。真是好结。

  总评:写和诗一定要分清宾主,本诗贾至为主,作者为宾,这首诗上二联写宾,重点在写早朝之事,后二联写主,主要夸赞贾至勋业才气,安排非常得当。虽然三联稍弱,但是挽结有力,所以三联可算铺陈,为后文蓄势。并且后二联不仅写贾至才气,还写贾至职分,兼及贾至之父,写得全面而细致,工稳妥帖。

  


  而从章法上来看全诗:这首诗律法工整,用意甚高,从题前“五夜”入手,用“醉仙桃”衬朝仪,“日暖”、“风微”,赞气象,“炉烟”拟笼幸,“珠玉”比才华。“世掌”作结,写来出色入妙。全诗对起,写得弘大,二联写景壮丽,三联写宠幸和才华,以父子兼美作结,整首诗章法谨严,形神凝聚,可称诸诗之冠。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唐·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王维修佛,其田园诗清新自然语带禅机;其边塞诗大气磅礴,刻画生动;其古体诗铺排婉转,用意很深,历来是唐诗巨擘之一。王维作品气象宏伟,气度雍容,在平和贵重上可算唐诗之冠。从这首诗能看出王维端庄典雅稳重大气的特点。这首诗历来也被称道,与杜甫和诗难分轩轾。

  


  下面细看:

  首联“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这联依然和贾至杜甫一样从时间入手,但是王维重点在写衣服。绛帻:古时卑贱杂役不得戴冠,其头巾多为紫色,是为绛帻。鸡人:宫中不得蓄鸡,报时则以绛帻卫士于朱雀门外学鸡唱,是为鸡人。而晓筹指拂晓的更筹。指拂晓时刻。本诗以鸡人报晓起笔,点出时间,虽是记述时间,但是用语扣准宫廷之仪。而此时群臣正在更衣准备。尚衣指服侍大臣更衣的太监;翠云裘指朝服。对句写大臣更衣。首联字不对而意对,写拂晓时候,鸡人报时,太监送衣,写得紧张而不忙乱,礼仪严格而肃穆静默。王维诗起句有趣,虽然写群臣候朝,但是从细处着笔,以衣服出色,有绛帻,有翠云裘,颜色也比较搭配。

  


  二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联写宫门大开,群臣朝拜。这一联历来是名句,写得景象雄浑,富丽庄严。皇帝大开天门,群臣肃穆而拜,阊阖宫殿,意虽重而不显。衣冠指群臣,冕旒指皇帝,并且着一“万国”,显得朝会开阔大气。本联仍然从衣服着笔,群臣曰“衣冠”,皇帝曰“冕旒”,和上文“绛帻”、“翠云裘”一脉相承。但是此处应该看到,本联虽然写得大气雄浑,但是衣服显得多了,角度也单一了不少。

  三联“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本联写朝会议事,时间悄悄过去。仙掌:指汉武帝时所铸承接雨露的铜人手掌。上句写太阳渐升,光线照到铜人手掌上,暗示时间流逝,并且这句写得恍若仙境,一个“动”字写出飘飘欲动的动感。而下句“香烟欲傍衮龙浮”,与贾至和杜甫一样也是写朝会香烟缭绕,但是王维诗显得大气雍容许多。

  


  “衮龙”指皇帝衣服上绣的龙形,指衣服也指皇帝。而“浮”字很有动感,也写出香烟也仰赖皇帝恩泽之意。这一联和二联一样,写得形象并且气度雍容,比贾至诗都显得大气许多。并且这一联,上句静,偏用“动”字,;下句动而偏用“浮”字,动静结合之间更见肃穆庄严。但是王维这句仍然出现“衮龙”描写衣服的字眼,更显重复。

  这首诗前三联主要写早朝情事,首联写时间和朝会准备,二联写朝拜开始,群臣恭贺,三联写朝会具体细节和时间变化,刻画细致。前三联气象阔大,音律雄浑,句法典重,用字清新,可惜描写衣服的字眼太多,有重复和叠加之嫌。并且冕旒和衮龙均指皇帝,重复更为明显。并姑且这首诗和贾至诗结构非常类似,前三联都重点写早朝事,不像杜诗点面皆有照应。但是王诗第三联优于杜诗三联,不可不知。

  


  尾联“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这句承接上文早朝,写朝会结束,需要贾至草诏,这联归结赞美贾至。五色诏:晋陆翙《邺中记》:“ 石季龙与皇后在观上,为詔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詔,侍人放数百丈緋绳,轆轤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詔。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后因以“五色詔”指诏书。佩声,指官员所佩戴玉佩行走时发出清脆之声,指贾至。凤池即中书省。这句写贾至遵照皇帝之意写诏书,然后去中书省宣读。这句写得含蓄,点染贾至的官职和重要性。这句承接上文,继续集中写早朝,相比杜甫三联分写朝会后写诗之事,脉络上更为紧凑和清晰,并且结句扣准家贾至和皇帝,使得整篇浑然一体。

  


  总说:这首诗多用实写,神色冥会,意在言前,而杜诗重在虚摹,吞吐含情,神行象外,两首诗难分伯仲。杜诗重在章法谨严,照顾全面,王诗重在气象雄浑,一脉相承。杜诗三联稍弱,结句绝妙,王诗写衣服重复,中二联气象宏伟,结句略草率。王诗虽然也照顾贾至,但是整体来看写早朝略多,扣题略微不紧。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唐·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

  独有凤皇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这首诗是岑参所做,也是一首佳作。岑参用“十四寒”韵,音调也非常和婉响亮。察其诗意,这首诗写得精工整密,用词清丽韵致,其诗铺排更为细致,意象搭配更为丰富,诸多评家以为是诸诗之冠,下面细看。

  首联“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首联写早朝时间,皇城春色。其用语和贾至首联“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很相似。但是,贾诗重在景而岑诗重在声,并且岑诗对起,鸡鸣写“早”,“莺啭”写春,“紫陌”写臣工早朝之路,“皇州”写皇帝安居之所,臣工早朝之恭谨,皇帝高卧之平和,臣工冒寒早起,皇帝独占春色,其意皆在字面之下。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范公丛竹歌

唐代 岑参

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城内。此君托根幸得地,
种来几时闻已大。盛暑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干。
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为君成阴将蔽日,
迸笋穿阶踏还出。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
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寒天草木黄落尽,
犹自青青君始知。

送颜平原

唐代 岑参

天子念黎庶,诏书换诸侯。仙郎授剖符,华省辍分忧。
置酒会前殿,赐钱若山丘。天章降三光,圣泽该九州。
吾兄镇河朔,拜命宣皇猷。驷马辞国门,一星东北流。
夏云照银印,暑雨随行輈.赤笔仍在箧,炉香惹衣裘。
此地邻东溟,孤城吊沧洲。海风掣金戟,导吏呼鸣驺。
郊原北连燕,剽劫风未休。鱼盐隘里巷,桑柘盈田畴。
为郡岂淹旬,政成应未秋。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驯鸥。
苍生已望君,黄霸宁久留。

送颜评事入京

唐代 岑参

颜子人叹屈,宦游今未迟。伫闻明主用,岂负青云姿。
江柳秋吐叶,山花寒满枝。知君客愁处,月满巴川时。

题观楼

唐代 岑参

荒楼荒井闭空山,关令乘云去不还。
羽盖霓旌何处在,空留药臼向人间。

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

唐代 岑参

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樽前遇风雨,窗里动波涛。
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相思灞陵月,只有梦偏劳。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时封公兼鸿胪卿

唐代 岑参

西边虏尽平,何处更专征。幕下人无事,军中政已成。
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醉里东楼月,偏能照列卿。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诗人岑参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