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岑参写给杜甫这首诗寓贬于褒,绵里藏针,你是否能读出现实意义呢

岑参写给杜甫这首诗寓贬于褒,绵里藏针,你是否能读出现实意义呢

  寄左省杜拾遗

  唐代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image


  题目中的杜拾遗就是杜甫,杜甫于唐肃宗至德二载至乾元元年(757-758)担任左拾遗,此时岑参的官职是右补阙。左拾遗隶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右补阙隶属中书省,居右署。而拾遗和补阙都属于对皇帝查漏补缺的谏官。职能的类似,也就代表着境遇的类似,再加上此前岑参便与杜甫相识,又是诗友,又志趣相投,于是也便有了这首岑参写给杜甫的类似于吐露肺腑的诗篇。

  

image


  当时的朝廷局势是,唐朝官军已经收复长安,玄宗已经彻底成为了太上皇,肃宗也已掌握全国军政大权,朝廷的平叛形势在郭子仪、李光弼的带领下正逐渐占据主动,安庆绪(安禄山之子,此时安禄山已被安庆绪所杀)率领残部退守邺城(今河南北部接近河北一带),安史之乱已经看到了平息的曙光;而唐肃宗却并没有在这样的形势下显现出中兴之主的气象,他任用宦官李辅国、鱼朝恩,宠幸后宫张皇后。九大节度使围攻邺城却以大败告终,河洛一带重新被叛军血洗,郭子仪很快便被鱼朝恩所谤,副元帅李光弼也被宦官处处掣肘,平叛的形势在大好局面下急转直下。这样的国势按理说正是有志之士发挥作用的时候,而身位谏官的岑参与杜甫,也正是发挥自己职能,替国家分忧解难,为皇帝查漏补缺、建言献策的时候,而事实情况又是如何,我们来看看岑参这首诗中是如何描绘的。

  

image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题目中是寄杜拾遗的,那这两句我们便能想到,这是在描绘他们作为朝官上朝时的样子。丹陛,就是皇宫里面皇帝办公、上朝时所在的那座宫殿的台阶。曹,即官署。紫薇,即宫禁,有时也指中书省等朝廷机构。读了这两句你便能想到当时大唐王朝的官员们上朝时的情况,他们列队整齐,由宫殿之下紧张有序的登阶而上,显现出一派威严庄重的样子,进入朝堂,官员们分列两班,等待皇帝陛下上朝议事。这两句中词语用的都很华丽,使人能感受到大唐王朝的繁荣强盛、也能感受到朝廷内部的秩序和荣耀。不过我们再往下读,看看这些词语句子到底是反写呢,还是由衷的赞叹呢?

  

image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天仗,天子的仪仗。御香,宫廷内部的气息。这两句继续一派威严而盛壮、雍容而有气度的样子。清晨,诗人和杜甫等朝官,跟随着天子的仪仗步入皇宫;傍晚,官员们结束朝会各归其位。这两句看似写的平平,好像诗人并没有在表达什么具体的内容,并且使人产生一种国家太平,朝政有序,官员显耀的感觉,就好像官员们去上个朝,什么也没干,一天的朝政就结束了。但我们再读一下第三联就能明白诗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image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突然生出悲意,使人不知所措,以为作者是舒服日子过久了在无病呻吟,但细细琢磨,再想想当时的时代背景,便收到一种醍醐灌顶的效果,也便会回过头去再读一读前两联。这时候才明白,哦,原来诗人想要表达的并不是国家太平、朝政无事的意思,而是一种极其深刻的、身位朝官而完全不能有所作为的空虚、无力,失望、悲愤的心理。国家的实际情况是内忧外患交织,身位谏官的诗人,则需要提出各种有效的意见来规劝帝王,而朝廷的实际情况却是日复一日的无事可议、无策可定,可防可控。君臣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也并没有什么安邦定国的大计制定出来,更没有在平叛安史之乱中取得什么轰轰烈烈的巨大胜利,反而在决胜的关键时刻一败涂地。而诗人们,身列朝班,每日所作的不过是跟着天子仪仗看似华贵地进入皇宫,到了傍晚退朝时只是身上沾染了一些皇宫里面御香的气息而已,一种无力感,一种想要有所作为却不得不无所作为的境况,或许诗人也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恶心,感到悲愤。这也就不难明白诗人为何看到落花而悲,看到飞鸟而羡了。

  

image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最后两句,终于实实在在读出了一种无力感。诗句表面的意思是,这是一个圣明的时代,君主贤明,国家太平,自己身位右补阙,而国家朝政、君主得失也并没有多少漏洞可以弥补。而实际情况却是,国势每况愈下,君主昏庸,任用宵小,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却并不能得到信任,自己身位谏官却不能发挥应有的职能来对皇帝加以规劝,只能是每日空虚的像个木桩似的上朝退朝。人呐,也只有在悲愤至极的情况下,才会无力地说出反话吧,他是想告诉后人,君主和朝廷,是贤明而有效的吗?如果不是,那这种反语似的讽刺,就太可笑了,也太无力了。“自觉”两个字用得好,既可以理解为自然而然、慢慢的,也可以理解为官员们很自觉的不惹事儿,皇帝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大家都很自觉。

  

image


  这首诗可以称得上是讽刺诗的上乘之作,你如果不对照着时代背景来读的话,就完全有可能认为诗人是身处一个盛世,而第三联只是像太平官员那样,感叹人生苦短呢!

  既然是寄赠诗,那肯定也有回赠诗,我们将杜甫的回赠诗权录于下,以供读者赏读。

  《奉答岑参补阙见赠》

  唐代 杜甫

  窈窕清禁闼,罢朝归不同。

  君随丞相后,我往日华东。

  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红。

  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送襄州任别驾

唐代 岑参

别乘向襄州,萧条楚地秋。江声官舍里,山色郡城头。
莫羡黄公盖,须乘彦伯舟。高阳诸醉客,唯见古时丘。

送王录事却归华阴

唐代 岑参

相送欲狂歌,其如此别何。攀辕人共惜,解印日无多。
仙掌云重见,关门路再过。双鱼莫不寄,县外是黄河。

东归发犍为,至泥谿舟中作

唐代 岑参

前日解侯印,泛舟归山东。平旦发犍为,逍遥信回风。
七月江水大,沧波涨秋空。复有峨眉僧,诵经在舟中。
夜泊防虎豹,朝行逼鱼龙。一道鸣迅湍,两边走连峰。
猿拂岸花落,鸟啼檐树重。烟霭吴楚连,溯沿湖海通。
忆昨在西掖,复曾入南宫。日出朝圣人,端笏陪群公。
不意今弃置,何由豁心胸。吾当海上去,且学乘桴翁。

凯歌六首

唐代 岑参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题永乐韦少府厅壁

唐代 岑参

大河南郭外,终日气昏昏。白鸟下公府,青山当县门。
故人是邑尉,过客驻征轩。不惮烟波阔,思君一笑言。

祁四再赴江南别诗

唐代 岑参

万里来又去,三湘东复西。别多人换鬓,行远马穿蹄。
山驿秋云冷,江帆暮雨低。怜君不解说,相忆在书题。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诗人岑参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