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李贺为什么叫“诗鬼”?

李贺为什么叫“诗鬼”?

  


  公元768年,已是风烛残年的杜甫,在长江之畔写了一首诗,送别自己的远房表弟。

  正解柴桑缆,仍看蜀道行。

  樯乌相背发,塞雁一行鸣。

  南纪连铜柱,西江接锦城。

  凭将百钱卜,飘泊问君平。

  诗圣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读到最后两句,小表弟自知这辈子是赶不上表哥了。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40年后自己的儿子,不仅继承了表叔“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歌法统,还一举接过了唐诗的熊熊火炬,并照耀后人逾千年。

  这个小表弟,叫李晋肃,历史上籍籍无名。

  可他的儿子,在群星璀璨的大唐诗坛上,却闯出了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平起平坐的名头。

  


  与表兄一别22年之后,李晋肃最小的儿子在河南昌谷县出生了。

  孩子一出世,就吓了他一跳。

  因为长得实在太丑了。又黑又瘦,两道眉毛连城一条直线,一只鹰钩鼻突兀地耸在脸上,完全没有中原人方面大脸的气象。

  请算命先生一测生辰八字,更糟了。“这孩子命途坎坷,怕是难以撑过而立之年。”

  李晋肃急了眼,算命先生出了个主意:给孩子取个吉利点的名字吧,或许还能冲冲煞气。

  于是这个孩子,得名李贺,字长吉。寓意一生健康长寿,大吉大利。

  李贺7岁生日那天,家里给他办了场生日宴。宴席上,父亲问他,“儿子,你有什么梦想吗?”

  小李贺歪着头想了想,“男子汉大丈夫,当然是要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李晋肃看着儿子消瘦的身子骨,又想起算命先生的预言,不禁打了个冷颤。

  “儿子啊,我跟你讲个故事吧。30年前,我曾在荆州长江之畔,遇到了你的表叔。

  你表叔这一生吧,其实也没啥功名伟业。可就凭着那根笔杆子,照样赚得诗圣之名流芳后世。”

  母亲听到这,也赶紧附和,“是啊儿子,咱老李家是皇室后裔,不兴舞刀弄枪的。老老实实读书写文,跟你爹一样考个公务员,又稳当又体面,多好呀。”

  小李贺挠挠头,想了又想却说道:

  “不!那我两样都要做。立功,就要提枪上马安邦定国;立名,就要写人所未见的不世之诗,拿全国第一的科举头名。”

  言者无心,观者有意。

  今天的我们不难发现:李贺悲情又璀璨的一生,早在7岁时已露出征兆。

  这世上有太多寻常路可走,循规蹈矩地过着安逸舒适却平平无奇的一生。

  这世上也有属于你的不寻常之路,或许艰辛坎坷,却能波澜壮阔,在芸芸众生中留下不一样的耀眼轨迹。

  李贺选择了第二条路,于是有了中国诗坛上独一无二的“诗鬼”。

  


  后辈诗人李商隐在《李贺小传》中记载:

  李贺每天上午读书,下午开始就背上布囊,骑上家里那头小毛驴,到故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中寻找灵感、搜罗素材。

  一有所得,马上提笔记下,投入囊中。晚上回到家后,常常通宵达旦地整理修订,打磨诗篇。

  因为自幼身体不好,母亲又心疼又担忧,“儿子啊,你这哪里是写诗呀,简直要把一颗心都呕出来了。”

  星光不负赶路人,呕心沥血的李贺长到18岁,就已在诗坛小有名气。

  有唐一代的风气,后辈学子想要出人头地,须得以诗文干谒前辈大佬,类似于今天投简历附带作品。

  这一年,正赶上文坛领袖韩愈调任洛阳。

  河南学子纷纷献诗自荐,韩愈花了老半天,却看得直打瞌睡。

  不由感慨,“看来好诗真的已经被前人写光了,后世之人再难有突破呀。”

  话没落地,仆人递过来一份新的诗稿,就让他激动得打碎了桌上的茶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纵是阅诗无数的韩愈,也未曾见过这样单刀直入的写法。

  仅是开篇两句,兵临城下的战场形势已经跃然纸上,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更是无人可挡。

  这首诗,正是李贺的名篇《雁门太守行》。

  韩愈不敢相信,这样一篇有唐一代前无古人的雄诗,竟出自一名18岁青年之手。

  于是他邀上好友皇甫湜一道,亲往昌谷,一窥究竟。

  中唐时期两位最伟大的诗人,在昌谷相遇了。为了试探李贺是否确有真才实学,韩愈命他现场赋诗。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这首《高轩过》有多厉害,只看一首诗中就诞生了气势如虹、笔补造化两个成语,就已了然。

  看完全诗,韩愈激动地握住李贺的手,连连感叹后生可畏。

  “啥也不说了,来年河南省考我参与主持,你赶紧报名,大唐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韩愈没有料到,他的一腔热情最终不过竹篮打水。

  而李贺的悲情一生,也就此正式拉开序幕。

  


  公元810年,河南府试如期举行。

  李贺腹有诗书、胸有成竹,不出意料拿下河南省高考状元。

  就在他磨刀霍霍赶赴长安,准备参加这一年的殿试大考时,一封举报信从天而降。

  原来,备受韩愈推崇,又顺利拿下河南状元的成绩太过耀眼,让不少人心生嫉妒,使出了打小报告的阴招。

  理由很荒唐:你爹李晋肃,名字中带有一个“晋”字,与进士的“进”谐音。你若不避讳,万一中了进士,就是天大的不孝。

  结果却很现实:李贺终此一生,断了科举之路。

  前不久才写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韩愈,早已将李贺视为自己发现的千里马。听闻此事,愤怒不已,挥笔写下另一名篇:《讳辩》。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

  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可惜大咖的声援,也未能挽救李贺的前程。

  避名讳,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特殊传统。

  几十年前,白居易为避爷爷名中的“锽”字之讳,就终生未能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只因为,“锽”字和“宏”字谐音。

  千年之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用一曲《世难容》形容妙玉。其实这首词,用在李贺身上,更为合适。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看着别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20岁的李贺在本应豪情万丈的年纪,早早心如死灰。

  离开长安的驿路上,他沮丧地写下了《金铜仙人辞汉歌》。

  诗中名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千多年来被无数文人骚客模仿引用,却无一能出其右。

  回想7岁生日那天,自己立下文成武就的两个志愿,李贺感慨万千:

  科举从文之路,是走不通了,幸好还有从军这条路。

  此时的李贺不会想到:他的幸好,只是另一场不幸。

  


  蛰居老家昌谷的日子里,李贺一边焦思苦吟,一边静待时机。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梦天

唐代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相和歌辞。盥乐宫

唐代 李贺

深井桐乌起,尚复牵清水。未盥邵陵王,瓶中弄长翠。
新城盥乐宫,宫如凤凰翅。歌回蜡版鸣,大绾提壶使。
绿繁悲水曲,茱萸别秋子。

相和歌辞。上云乐

唐代 李贺

飞香走红满天春,花龙盘盘上紫云。三千宫女列金屋,
五上弦瑟海上闻。大江碎碎银沙路,嬴女机中断烟素。
断烟素,缝舞衣,八月一日君前舞。

有所思

唐代 李贺

去年陌上歌离曲,今日君书远游蜀。帘外花开二月风,
台远泪滴千行竹。琴心与妾肠,此夜断还续。
想君白马悬雕弓,世间何处无春风。君心未肯镇如石,
妾颜不久如花红。夜残高碧横长河,河上无梁空白波。
西风未起悲龙梭,年年织素攒双蛾。江山迢递无休绝,
泪眼看灯乍明灭。自从孤馆深锁窗,桂花几度圆还缺。
鸦鸦向晓鸣森木,风过池塘响丛玉。白日萧条梦不成,
桥南更问仙人卜。

贵主征行乐

唐代 李贺

奚骑黄铜连锁甲,罗旗香干金画叶。
中军留醉河阳城,娇嘶紫燕踏花行。
春营骑将如红玉,走马捎鞭上空绿。
女垣素月角咿咿,牙帐未开分锦衣。

瑶华乐

唐代 李贺

穆天子,走龙媒。八辔冬珑逐天八,五精扫地凝云开。
高门左右日月环,四方错镂棱层殷。舞霞垂尾长盘珊,
江澄海净神母颜。施红点翠照虞泉,曳云拖玉下昆山。
列旆如松,张盖如轮。金风殿秋,清明发春。八銮十乘,
矗如云屯。琼钟瑶席甘露文,玄霜绛雪何足云,
薰梅染柳将赠君。铅华之水洗君骨,与君相对作真质。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20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