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李贺 | 那个斩龙的少年,在鬼魅世界里遨游

李贺 | 那个斩龙的少年,在鬼魅世界里遨游

  


  公元790年里某个寻常日子,李贺那命途坎坷的一生,悄无声息地启航了。

  谁也不会想到,此刻福昌县昌谷的一间陋屋里面黄瘦弱的婴儿,日后会名震诗坛,成为一代“直以声情动今古”的诗中鬼才。

  跟所有年少闻名的神童一样,李贺,也有一个令人惊艳的出场。

  且不论他幼时带童仆骑毛驴,游山涉水,采灵感于诗中,七岁之时,便以诗作名震京华;只说他长大之后才高八斗卓尔不群惊才绝艳……

  


  ▲ 书法-立轴 李贺撰

  公元807年,十八岁的李贺离开昌谷来到东都洛阳闯荡。

  在各种机缘巧合下,韩愈读到长吉那首闻名后世的边塞诗名作《雁门太守行》,只读了首联,便把他拽进那个战鼓四起、狼烟滚滚、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边关塞外。

  《新唐书·李贺传》中曾记载:韩愈与皇甫湜相约,慕名到李贺家中拜访。那时的李贺还只是个约莫二十岁的青年,却在两位文坛巨匠的面前,奉命泰然作诗:

  华裙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李贺《高轩过》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韩愈、皇甫是已经翱翔天际的飞鸿,李贺恳求得到二人提携,以幼蛇化巨龙,迫切地想凭过人才气在仕途中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

  当时,除科举考试外,文人想走上仕途,多半还需靠高官权贵引荐。在国子监任职对李贺青眼有加的韩愈,算得上是李贺的贵人。

  幼时成名,年少脱颖而出,李贺的锦绣前程,似乎就此铺开了。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李贺十八岁的那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又有谁会知道呢,这两件事情竟会组合成一个奇妙的契机,悄无声息中改换李贺人生的航向。

  第一件事就是李贺凭着《雁门太守行》得到韩愈的赏识,另一件事则是李贺的父亲在这年不幸亡故。

  李晋肃,李贺的父亲,李唐宗室的旁支。

  大历三年秋末冬初,杜甫在湖北公安与李晋肃送别时,曾写下《公安送李晋肃》一诗。杜家与李家之间,也有些拎不清的亲属关系。

  


  ▲ 《昌谷集》唐 · 李贺撰

  公元810年,冬风凛冽中,李贺在河南府试中一举获隽。本该是等着来年春季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涌上心头,却没料到善妒者的流言竟快过又绿江南岸的春风。

  冬天的长安一片萧瑟茫茫之景。

  “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有好事者“构陷他,说其父亲李晋肃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是“家讳”,于孝,李贺不得举进士。哪怕是韩愈为其作《讳辨》鸣不平,也终改不了李贺被会试拒之门外的命运。

  那年长安的春风,长吉终究是等不到了。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上天可最是无情。

  “在这世间,本就是个人下雪,个人有个人的隐晦与皎洁。”

  外界恶意的构陷与中伤,空有满腹才华却无处施展的苦闷,使他病体益发瘦弱。心中郁结总需一处倾泻之地,于是诗便成了他最逍遥自在的乐园。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可惜即便已经东方破晓,雄鸡啼鸣,也招不回李贺那迷失的魂魄。

  他应该是心高气傲的。他不甘心被时事所逼,如此年轻却终将一事无成,他多愿以身铸剑换取半生功名,可这些他统统都得不到。那难以排遣的失意焦灼痛苦便在他笔下幻化出一个个神秘奇诡的意象,神魔鬼怪之世便是他寄托内心悲愤抑郁的安身之处。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李贺《苏小小墓》

  苏小小追求的幻灭,便是李贺阴郁冷僻的内心的真实写照。

  


  ▲《李贺诗意图》1988年 陆俨少 作

  于是他开始书写鬼魂,死亡,黑夜,寒冷,日月风云,上穷碧落下俯黄泉,用那怪诞奇特的笔触痛快淋漓地写出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黑白颠倒之状。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月午树立影,一山惟白晓。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他把幽冥写得如此迷离美好,也许是因为他对“生”已经彻底绝望,转而希冀通过“死”来满足自己的在“生”中的求而不得。

  整日游走在鬼火坟场的他,早已预感到死神的悄然来临。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又回到了家乡昌谷,那个一切坎坷的起点。

  在最后时光里,他拖着病躯整理自己二十七年短暂人生中所写的诗作。那里面有他的灵,有他的魂,有他的魄。

  公元817年,我们的故事已经走到结尾,27岁的李贺因病死在了家中。

  他不知道,在他离开人间的几十年后,有个仰慕他已久的后辈为他特意作了小传。

  那个人,是李商隐。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㜷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李商隐《李贺小传》

  在传记的末尾,李商隐的想象之中,李贺临终之时有天帝召升,我想,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李贺的最终解脱。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李贺诗中最为霸道两句,只需一眼,那凶狠霸气之势便铺面而来,委实可叹。

  弗洛伊德说:“能够满足人的欲望的惟有死亡”。

  27岁的长吉,在他最后寄托着希望的碧落黄泉之中,是否能成为那个屠龙的英雄少年呢?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假龙吟歌

唐代 李贺

石轧铜杯,吟咏枯瘁。苍鹰摆血,白凤下肺。桂子自落,
云弄车盖。木死沙崩恶谿岛,阿母得仙今不老。
窞中跳汰截清涎,隈壖卧水埋金爪。崖蹬苍苔吊石发,
江君掩帐筼筜折。莲花去国一千年,雨后闻腥犹带铁。

官不来(题皇甫湜先辈厅)

唐代 李贺

官不来,官庭秋,
老桐错干青龙愁。
书司曹佐走如牛,
叠声问佐官来不?
官不来,门幽幽。

塞含曲

唐代 李贺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露含旗濛濛,寒金鸣夜刻。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
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

春归昌谷

唐代 李贺

束发方读书,谋身苦不早。终军未乘传,颜子鬓先老。
天网信崇大,矫士常慅慅。逸目骈甘华,羁心如荼蓼。
旱云二三月,岑岫相颠倒。谁揭赪玉盘,东方发红照。
春热张鹤盖,兔目官槐小。思焦面如病,尝胆肠似绞。
京国心烂漫,夜梦归家少。发轫东门外,天地皆浩浩。
青树骊山头,花风满秦道。宫台光错落,装尽偏峰峤。
细绿及团红,当路杂啼笑。香风下高广,鞍马正华耀。
独乘鸡栖车,自觉少风调。心曲语形影,只身焉足乐。
岂能脱负檐,刻鹤曾无兆。幽幽太华侧,老柏如建纛。
龙皮相排戛,翠羽更荡掉。驱趋委憔悴,眺览强容貌。
花蔓阂行輈,縠烟暝深徼。少健无所就,入门愧家老。
听讲依大树,观书临曲沼。知非出柙虎,甘作藏雾豹。
韩鸟处矰缴,湘鯈在笼罩。狭行无廓落,壮士徒轻躁。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

唐代 李贺

吴苑晓苍苍,宫衣水溅黄。小鬟红粉薄,骑马珮珠长。
路指台城迥,罗薰袴褶香。行云沾翠辇,今日似襄王。
宝袜菊衣单,蕉花密露寒。水光兰泽叶,带重剪刀钱。
角暖盘弓易,靴长上马难。泪痕沾寝帐,匀粉照金鞍。
剪翅小鹰斜,绦根玉镟花。鞦垂妆钿粟,箭箙钉文牙。
狒狒啼深竹,老湿沙。宫官烧蜡火,飞烬污铅华。
十骑簇芙蓉,宫衣小队红。练香熏宋鹊,寻箭踏卢龙。
旗湿金铃重,霜干玉镫空。今朝画眉早,不待景阳钟。

经沙苑

唐代 李贺

野水泛长澜,宫牙开小蒨.无人柳自春,草渚鸳鸯暖。
晴嘶卧沙马,老去悲啼展。今春还不归,塞嘤折翅雁。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20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