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下四遭寂然静,出奇的静,没有一丝气息厚重的城墙,缄默无语垛口后,士兵持剑举刀,眸子里透射出寒光,划破天际他们是大唐的战士
城下黑压压一片,快速移动 沙沙声合着刀戈的碰撞声 肆意破坏蹂躏着大唐的土地远处,马悠闲地啃着野草 时而抬头,望向城池,满眼漠然
空中,狂风肆虐,乌云凝聚万丈光芒,穿透云层铠甲鳞片,泛出金黄呜、呜、呜、呜......牛角号陡然作响钢刀、云梯、滚石在寒秋里行走一时间,箭如飞蝗,刀枪如麻 鲜血如注,在草上溅起飞花,渗入地下,黑紫黑紫的
城下,号角延绵不绝 城上,鼓点摄人心魄 唐军大将抽出宝剑,砍下叛军头颅鲜血猩红滚烫,洒向半空 杀......嘶哑的声音直冲霄汉
鼓声隆隆,红旗猎猎 由远及近太守凝望远方,露出一丝微笑......
洛阳昌谷 19岁少年用瘦长而苍白的手,饱蘸浓墨,挥毫即就: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文题《雁门太守行》, 署名 :昌谷李贺。
我在山上舍,一亩蒿硗田
公元791年(唐贞元七年),在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昌谷,一声嘹亮的啼哭,一个背负传奇色彩的婴儿降生了:肩削如纸,又黑又瘦,两道眉毛连成一线,一只鹰钩鼻突兀地耸在脸上,手指细长如爪。
如果用一个字来描述,丑。二个字的话,太丑。三个字,丑极了。四个字,其丑无比。
丑倒不怕,可怕的是算命先生一测生辰八字,“这孩子命途坎坷,怕是难以撑过而立之年。”
长相怪异,体弱多病,父亲李晋肃特为他起名贺,字长吉。天下父母都是一样,对子女没有过高的期盼,就希望子女能平平安安地长大。
李家祖籍陇西,祖上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被封为郑王。李贺是如假包换的皇室宗亲。虽是宗族,其实已经是很远的旁支子弟了,皇家血脉早已被岁月和世事稀释的淡一点再淡一点。但李贺却不以为然,对自己高贵的血统仍然感到自豪。在他诗里一再提起:"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父亲李晋肃,先是被雇“边上从事”,后任陕县县令,俸禄微薄,家有薄田几亩,聊以度日。李贺曾回忆当时生活:
我在山上舍,一亩蒿硗田。夜雨叫租吏,春声暗交关。
少年天才,天才少年,本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年龄,顺风顺水,直至人生巅峰,应该是没有悬念。其实并非如此,个中滋味,冷暖自知。
长相特殊,少有人爱,但他却勤奋异常,发奋读书,不光能写会背,作诗也是一流。七岁闻名乡里,不光街坊邻居去李贺家讨要诗歌,连长安的乐坊教司都远道而来,讨要歌词。一经传唱,他在长安名声大噪。
李贺常携一驴一童,肩背锦囊,手持笔墨纸砚,采风吟游,寻章摘句。花鸟虫鱼,清风明月,所见之物,皆是诗料。偶有所得,及时记录,收入锦囊。回到家中,整夜梳理,重新编辑,遣词造句,组诗织文。每一篇诗句的形成,都浸入他大量的精力。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止一次说,我的儿子是要呕出心肝。
李贺性格怪癖,童年时期缺朋少友。别的小伙伴聚在一起滚铁圈、斗鸡、打马球的时候,他一个人跑到村外坟地,研习墓志铭。
路过义冢野坟,灵感骤来,遂拾佳句:“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触碰墓碑青苔,便有了:“云根苔藓山上,冷红泣露娇啼色”;瞥见坟地灯火,便有了:“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听闻女巫起舞送殡,便有了:“画弦素管声浅繁,花裙綷縩步秋尘”;……
恶鬼在人间。处在社会底层的李贺看到的大多是人性的丑恶:权贵的骄奢淫逸,官吏的横征暴敛,宦官的专权乱政……
少年的经历,在他心底里深深地扎下了根。他挚爱鬼神,觉得世间最可爱的是鬼神,因为他们从不为害人间。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十六岁时, 李贺来到了东都洛阳。
那一年,文坛领袖韩愈刚过而立之年。第一次看到李贺,不,准确的说,是李贺的诗,那首色香味俱全的《雁门太守行》,便被征服了。
韩愈、皇甫湜次日结伴面见了李贺。李贺当时受宠若惊,在诗里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