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清朝文人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极高的地位。而入选其中的77位诗人和311首诗歌,则被视为大唐诗坛的巅峰代表。
但是,有一个大V的落选,让很多人颇感意外——
他极富天资,又异常勤奋,短短二十七年的生命里,留下了四百多首作品。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没错,此大V就是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的唐朝诗人李贺。这样一位杰出诗人,为何会被《唐诗三百首》“拉黑”?
首先我们还是要从李贺的出身和经历说起……
没落的皇族
我在山上舍,一亩蒿硗田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好友杜牧经常在诗歌中称他为“王孙”“宗孙”。但事实上,这支皇家血脉,早已式微没落,父亲李晋肃,先是被雇“边上从事”,后任陕县县令,俸禄微薄,入不敷出。李贺曾在诗中记叙道:“我在山上舍,一亩蒿硗田。夜雨叫租吏,春声暗交关。”家中仅有薄田一亩,数间茅屋,常有恶吏上门,催税逼租。可见李贺虽属皇室后裔,但全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史书记载,李贺相貌奇异,体弱多病还少白头,从小就药不离身。尽管身体不好,但他却异常勤奋。少年时期,经常骑驴外出,背着破锦囊,去野外搜集诗料。花鸟虫鱼,都是他的诗料,偶有所得,便记下来,放到锦囊里。回到家后总是整夜整夜地梳理,重新编辑组织诗句。只有喝得酩酊大醉,或者遇到吊丧的日子,李贺才会打破这种常规。每一篇诗句的形成,都要耗费他大量的精力。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止一次说,我的儿子是要呕出心肝。“呕心沥血”的成语正是由此而来。
李贺七岁便能作诗,小小年纪便声名在外。当时经常有人登门求作,问清来意后,李贺便陷入沉思。一边打腹稿,一边吐唾沫,吐过三口,美文便已草就。
倒霉的才子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李贺十六岁时,来到了东都洛阳,准备干谒韩愈。韩愈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他甘于提携后辈,乐于成人之美,在读书人特别是寒门学子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韩愈第一次看到李贺的诗作时,便眼前一亮——“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靠着这首《雁门太守行》,征服了韩愈。韩愈找来皇甫湜(shí), 皇甫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于是二人次日便面见了李贺。李贺当时受宠若惊,在诗里写道,“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高轩过》)
在文坛大佬的加持下,李贺很快名声大振。但是由于父亲过世,他需要回家守孝三年,所以到19岁李贺才首次参加河南府试,并最终以高分上榜。
不料,待到京城秋试之时,李贺却遭人举报,说他先父名为“晋肃”,“晋”“进”同音,李贺当避父讳,终生不得参加进士考试。
这是什么强盗逻辑?韩愈听说后,愤懑不平,挥毫写下《讳辩》一文,为李贺据理力争:父亲名字里有“晋”,儿子便不能举“进士”,若父亲名为“仁”,那儿子不能当“人”了?
尽管反驳掷地有声,但李贺还是被挡在了进士考试的大门外。他怀着悲哀绝望的心情离开京城,并写下一首《出城》——“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一只被弹丸击伤的乌鸦,耷拉着翅膀往回飞。而诗人自己呢,骑着一匹瘦驴,怀着一腔哀愁,在风中雪里,踽踽行进……
哀怨的诗鬼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这次回家后不久,受韩愈帮助和父亲荫庇,李贺被授职奉礼郎,“掌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可是李贺看不上这个官职。三年后,他辞去奉礼郎职务,再次回到了家乡。在好友的推荐下,李贺又到了昭义军节度使的府中当起了幕僚。三年后,节度使郗士美辞官,幕府解散,李贺再度成为无业游民。
要知道,李贺其实是有一颗建功立业之雄心的。他曾在诗歌《南园》中高呼,“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也曾在《赠陈商》中呐喊“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可惜,他科举求仕的道路,早早就被人堵死了。
怀才不遇、功名无成,使李贺变得越发忧郁,他笔下的诗歌,也由此变得越发阴郁、晦涩。他哀叹少年生白发,恐惧生命太短促,还常常在诗里提及鬼神、坟墓等意象,如在这一时期所作的《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读罢令人毛骨悚然。也正因为此,当代作家潘向黎说,读李贺有三不宜:女子不宜,病中不宜,愁中不宜。若犯此三条,则需速移至阳光之下,深呼吸数下,以驱除阴寒之气。
最终,李贺拖着弱病之躯,回到了故乡昌谷。在极度压抑中,“诗鬼”李贺年仅二十七岁便离开人世。
被《唐诗三百首》拉黑的大V
李贺虽然寿命短暂,但他的诗作已穿越千年,流芳百世。
他的作品,想象奇谲,修辞奇巧,语言奇峭,常写仙境、梦境和鬼魅之境,他善于通过对虚无世界的审视,来展现对生命、对现实的思考,这在当时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创作风格。
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中写道:“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北宋的钱易在他的《南部新书》中评论说:“李白为天才绝,白居易为人才绝,李贺为鬼才绝。”
尽管如此,李贺并没有得到《唐诗三百首》编选者的青睐。有人觉得是出于个人偏好,有失公允;也有人觉得是出于慎重考量,理所应当。今天看来,或许兼而有之,毕竟,编选《唐诗三百首》的初衷,是“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而像李贺的作品,负能量太多,确实不那么老少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