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代诗歌的魅力之大,令人心驰神往。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的地位无可替代,唯有宋词能与之相提并论。据不完全统计,流传下来的唐诗大约五万多首,因各种原因失传的也不少,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和文化损失。
许多人对《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应该熟悉,至少听过里面的一些诗作,它包含311首唐代诗人的佳作,按照入选数量,杜甫以38首位居榜首,王维名列第二,李白则屈居第三。尽管只是探花,但诗仙的名气和地位独领风骚,杜甫在他面前都要称小弟,谪仙人的绰号当之无愧,他人无法撼动。
自古以来,诗人与酒不离不弃,在诗人的加持下,酒文化绵延数千年,在美酒的陪伴下,诗人的灵感被彻底激发,才能尽情挥洒才华,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诗词。李白一生有三大爱好,剑术、道术和美酒,假如离开了酒,诗仙的生活将失去很多乐趣,灵感也会大打折扣。
现代人酒后要么呼呼大睡,要么滔滔不绝吹牛,古代文人则不一样,经常喝酒之后下笔成诗。就拿李白来说,曾写出大量有关酒的经典诗歌,《将进酒》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奔流到海不复回”奔放豪迈,彰显大家风范。
诗中那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更是画龙点睛之笔,被无数人引以为座右铭,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何不尽情畅饮。“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豁达、自信的心态令人敬佩,暂时受挫又如何,早晚会一鸣惊人。李白的《将进酒》很棒,同为李氏家族的顶级诗人李贺,也曾写过《将进酒》,笔法和意境比肩诗仙。
《将进酒》
唐: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从形式上来看,此诗跟李白的《将进酒》都属于古体诗,即乐府诗,开篇描写了精美的酒杯,以及琥珀色的美酒,而后还有丰盛的菜品,显而易见,这是一场以美酒佳肴为主的宴会,规格不低。既然是筵席,除了美酒佳肴之外,必然也离不开歌舞,端着酒杯,欣赏佳人翩翩起舞,忘却了所有烦恼。
李贺并非纨绔子弟,他心中有远大抱负和理想,也许喜欢喝酒,但绝不会嗜酒如命,为何要写这篇《将进酒》呢?只是为了模仿李白,还是迷恋上酒的味道?并非如此。了解李贺平生事迹,就能揭开背后真相。李贺仕途不如意,经常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内心深处被苦闷、无奈填满。
且看“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看似是对暮春的描述,繁盛的桃花纷纷凋零,其实暗指时光易逝,犹如锋利的刀剑,刀刀催人老,转眼间不再是青春年少的小伙,头上徒生白发。性格和经历,对诗人的创作风格有极大影响,李贺虽然是少有的鬼才,却缺乏李白那种洒脱、乐观,他的这首诗里,充满消极与悲观情绪。
最后两句“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刚才还是美酒佳肴,欢歌曼舞,突然转变笔锋,想到了刘伶的坟墓,字里行间充斥着凄凉与惨淡。李贺觉得人生太艰难,没有值得留恋的地方,不如效仿酒仙刘伶,终日借酒浇愁,喝得酩酊大醉,而后就不再烦恼了。诗中虽然充斥着李贺的压抑、烦闷和悲愤的消极心态,却称得上千古佳作,值得仔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