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李贺一生不能考进士”:古人避讳那些事

“李贺一生不能考进士”:古人避讳那些事

  

  


  在古代,是要避讳的。

  啥意思?

  且看百度百科的权威解释:

  避讳,汉语词语之一,意思是指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讳,指忌讳的事情,

  旧时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

  在封建社会,皇帝当家的年代,

  对皇帝或地位、辈分比自己高的人,

  不能直接说出他的名字,

  甚至是名字的某一个字。

  在书写中也不能直接写出。

  


  避讳方法:

  名字作减笔处理,读成别的音

  逢着这些要避讳的字,

  做减笔处理,读的时候也读作别的音。

  让梅长苏和林黛玉实地演练给大家看。

  在电视剧《琅琊榜》中,

  林殊化成梅长苏回到金陵城。

  其身形相貌堪比整容再造,

  几乎所有的老朋友都没认出来。

  只有静妃见都没见过他,

  却一下子认出了梅长苏,

  就因为梅长苏的一本名为《翔地记》的书。

  梅长苏的母亲叫“溸潆”,

  在写到这两个字时,为了避母讳,

  梅长苏对两个字做了减笔处理,

  静妃一看,“这怕不是小殊么?”

  恭喜你,答对了。

  


  同样做减笔处理的还有林黛玉。

  “夫人,即荣府中赦、政二公的胞妹,在家时名字唤贾敏。不信时你回去细访可知。”

  雨村拍手笑道:“是极。我这女学生名叫黛玉,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我心中每每疑惑,今听你说,是为此无疑矣。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谁的名字要避讳?

  帝王、长官、圣贤、长辈

  当然,在古代,

  不是所有人的名字都要避讳,

  比如说隔壁的张发财和前村的李小二。

  避讳也是有原则的,

  记住,以下四类人,

  是需要避讳的。

  


  一、帝王

  在唐朝,你最好不要叫世。

  君不见,为了避李世民的讳,

  观世音都改成观音了,

  三省六部中的“民”部都改成户部了。

  你还能比观音菩萨有面子。

  二、长官

  避长官讳是最令人无语的了。

  如果你的长官名字里有“正”字,

  或者长官的爷爷或爸爸的名字里有“正”字,

  你平时说话可千万注意了,

  别张口就来了。

  陆游编著的《老学庵笔记》中有一个故事:一个叫田登的州官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灯三天。写布告的小吏不敢写灯字,改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笑话。

  真是可气又可笑。

  


  三、避圣贤讳

  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

  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

  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

  孔子,名“丘”,北宋朝廷下命令,凡是读书读到“丘”字的时候,都应读成“某”字,同时还得用红笔在“丘”字上圈一个圈。

  清朝更恐怖,凡是天下姓“丘”的,从此以后,都要加个耳字旁,改姓“邱”字,并且不许发音为“邱”,要读成“七”字。于是,天下姓“丘”的,从此改姓“邱”了。到了今天,有姓“丘”的,又有姓“邱”的,原因就是有的改了,有的又改回原来的“丘”字了。

  


  四、避长辈讳

  就是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

  和别人交往时,

  也要注意避谈对方父母名讳,

  否则,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

  来看东晋桓玄的例子:

  晋朝时有个叫王忱的人,

  一天去看望桓玄,

  桓玄用酒招待他,

  王忱因为刚饮过药忌冷酒,

  因此叫仆人去“温酒”,

  谁知桓玄听后突然大哭起来,

  原来他的父亲叫桓温,

  一听“温”字就要痛哭流涕,

  王忱讨了个没趣,只好匆匆告辞。

  这叫什么事儿啊!

  


  避讳受法律保护

  唐朝:避讳我们是认真的哟!

  避讳是受法律保护的,

  以家讳为例。

  在唐朝,《唐律》中规定:

  凡是官职名称或府号犯了父祖的讳,不得“冒荣居之”,

  例如父祖中有叫安的,不得在长安县任职;

  父祖名中有“常”的,不得任太常寺中的官职。

  一旦查出没有避家讳而接受了官职的,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听颖师琴歌

唐代 李贺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
越王夜起游天姥。暗珮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竺僧前立当吾门,
梵宫真相眉棱尊。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请歌直请卿相歌,
奉礼官卑复何益。

莫愁曲

唐代 李贺

草生龙陂下,鸦噪城堞头。
何人此城里?城角栽石榴。
青丝系五马,黄金络双牛。
白鱼驾莲船,夜作十里游。
归来无人识,暗上沉香楼。
罗床倚瑶瑟,残月倾帘钩。
今日槿花落,明朝桐树秋。
若负平生意,何名作莫愁?

春归昌谷

唐代 李贺

束发方读书,谋身苦不早。终军未乘传,颜子鬓先老。
天网信崇大,矫士常慅慅。逸目骈甘华,羁心如荼蓼。
旱云二三月,岑岫相颠倒。谁揭赪玉盘,东方发红照。
春热张鹤盖,兔目官槐小。思焦面如病,尝胆肠似绞。
京国心烂漫,夜梦归家少。发轫东门外,天地皆浩浩。
青树骊山头,花风满秦道。宫台光错落,装尽偏峰峤。
细绿及团红,当路杂啼笑。香风下高广,鞍马正华耀。
独乘鸡栖车,自觉少风调。心曲语形影,只身焉足乐。
岂能脱负檐,刻鹤曾无兆。幽幽太华侧,老柏如建纛。
龙皮相排戛,翠羽更荡掉。驱趋委憔悴,眺览强容貌。
花蔓阂行輈,縠烟暝深徼。少健无所就,入门愧家老。
听讲依大树,观书临曲沼。知非出柙虎,甘作藏雾豹。
韩鸟处矰缴,湘鯈在笼罩。狭行无廓落,壮士徒轻躁。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五月

唐代 李贺

雕玉押帘上,轻毂笼虚门。井汲铅华水,扇织鸳鸯文。
回雪舞凉殿,甘露洗空绿。罗袖从徊翔,香汗沾宝粟。

过华清宫

唐代 李贺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生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赠陈商

唐代 李贺

长安伽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伽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20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