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属于李贺的那个美艳的清晨

属于李贺的那个美艳的清晨

  今天雨夹雪,有点冷,依偎火炉再读李贺,竟然发现幽冷如鬼魅的李贺也写腻歪的情歌——《美人梳头歌》,玲珑玉透,温润流转,不禁心动: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一编香丝云撒地,玉梳落处无声腻。

  纤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

  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妆成䰀鬌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

  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大唐初春的清晨,美人被后园咿呀的辘轳声惊醒,惺忪的睡意,飘逸的长发,玲珑的玉钿,凝脂的玉手,娉婷的碎步,惊艳的樱花,在大唐初春的清晨依次舒展,晓梦绡帐、香鬟沉檀、象床宝钗、香丝撒地、烂漫娇慵、玉梳声腻、背人不语、簪花自取,符合对于古典美人的解构和想象,而每一个词都有着早期大观园里的华贵温润,慵懒销魂,很难揣度这是“诗鬼”笔下的美人,却更像是曹雪芹笔下的宝钗或者黛玉。

  诗中的美人是李贺的新婚妻子,妻子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贺因此一往而情深。

  这一年是公元808年,李贺十九岁,“元和中兴”悄然开启,安史之乱后的大唐有着樱花烂漫般的前程,尽管烂漫的如此虚假;十九岁的李贺也有着樱花烂漫般的前程,尽管也烂漫的如此虚假,而欣欣然的样子难免让人凝视,一如那个初春李贺凝视他的美人。

  可惜他美丽的妻子在结婚三年后就早早病逝。812年,因为流言中伤,文坛领袖韩愈亲自出手也未能挽回李贺看似锦绣的前程,只好泣别京城,回到老家疗伤,妻子却早在一年前去世,故园仍在,辘轳依旧,年轻而苍老的李贺写下《后园凿井歌》,作千年一叹,恍若春梦:

  井上辘轳床上转。

  水声繁,弦声浅。

  情若何,荀奉倩。

  城头日,长向城头住。

  一日作千年,

  不须流下去。

  南宋词人胡仔被李贺的深情击中,改写《美人梳头歌》为长短句,重构了属于李贺的那个美艳的春晨:

  水龙吟•以李长吉美人梳头歌填

  (宋)胡 仔

  梦寒绡帐春风晓,檀枕半堆香髻。

  辘轳初转,阑干鸣玉,咿哑惊起。

  眠鸦凝烟,舞鸾翻镜,影开秋水。

  解低鬟试整,牙床对立,

  香丝乱、云撒地。

  纤手犀梳落处,腻无声、重盘鸦翠。

  兰膏匀渍,冷光欲溜,鸾钗易坠。

  年少偏娇,髻多无力,恼人风味。

  理云裾下阶,含情不语,笑折花枝戏。

  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奈何花自飘零水自流,终究是一抹闲愁。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帝子歌

唐代 李贺

洞庭明月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
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
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
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休洗红

唐代 李贺

休洗红,洗多红色浅。
卿卿骋少年,昨日殷桥见。
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

开愁歌

唐代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生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生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秀才引留之不得,后生感忆..... ...

唐代 李贺

寻常轻宋玉,今日稼文鸯。
戟干横龙簴,刀环倚桂窗。
邀人裁半袖,端坐据胡床。
泪湿红轮重,栖乌上井梁。

舞曲歌辞。章和二年中(鼙舞曲)

唐代 李贺

云萧索,风拂拂,麦芒如篲黍和粟。关中父老百领襦,
关东吏人乏诟租。健犊春耕土膏黑,菖蒲丛丛沿水脉。
殷勤为我下田鉏,百钱携赏丝桐客。游春漫光坞花白,
野林散香神降席。拜神得寿献天子,七星贯断姮娥死。

洛姝真珠

唐代 李贺

真珠小娘下清廓,洛苑香风飞绰绰。
寒鬓斜钗玉燕光,高楼唱月敲悬珰。
兰风桂露洒幽翠,红弦袅云咽深思。
花袍白马不归来,浓蛾叠柳香唇醉。
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八骢笼晃脸差移,日丝繁散曛罗洞。
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鬓四时芳。
玉喉窱窱排空光,牵云曳雪留陆郎。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20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