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雨夹雪,有点冷,依偎火炉再读李贺,竟然发现幽冷如鬼魅的李贺也写腻歪的情歌——《美人梳头歌》,玲珑玉透,温润流转,不禁心动: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一编香丝云撒地,玉梳落处无声腻。
纤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
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妆成䰀鬌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
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大唐初春的清晨,美人被后园咿呀的辘轳声惊醒,惺忪的睡意,飘逸的长发,玲珑的玉钿,凝脂的玉手,娉婷的碎步,惊艳的樱花,在大唐初春的清晨依次舒展,晓梦绡帐、香鬟沉檀、象床宝钗、香丝撒地、烂漫娇慵、玉梳声腻、背人不语、簪花自取,符合对于古典美人的解构和想象,而每一个词都有着早期大观园里的华贵温润,慵懒销魂,很难揣度这是“诗鬼”笔下的美人,却更像是曹雪芹笔下的宝钗或者黛玉。
诗中的美人是李贺的新婚妻子,妻子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贺因此一往而情深。
这一年是公元808年,李贺十九岁,“元和中兴”悄然开启,安史之乱后的大唐有着樱花烂漫般的前程,尽管烂漫的如此虚假;十九岁的李贺也有着樱花烂漫般的前程,尽管也烂漫的如此虚假,而欣欣然的样子难免让人凝视,一如那个初春李贺凝视他的美人。
可惜他美丽的妻子在结婚三年后就早早病逝。812年,因为流言中伤,文坛领袖韩愈亲自出手也未能挽回李贺看似锦绣的前程,只好泣别京城,回到老家疗伤,妻子却早在一年前去世,故园仍在,辘轳依旧,年轻而苍老的李贺写下《后园凿井歌》,作千年一叹,恍若春梦:
井上辘轳床上转。
水声繁,弦声浅。
情若何,荀奉倩。
城头日,长向城头住。
一日作千年,
不须流下去。
南宋词人胡仔被李贺的深情击中,改写《美人梳头歌》为长短句,重构了属于李贺的那个美艳的春晨:
水龙吟•以李长吉美人梳头歌填
(宋)胡 仔
梦寒绡帐春风晓,檀枕半堆香髻。
辘轳初转,阑干鸣玉,咿哑惊起。
眠鸦凝烟,舞鸾翻镜,影开秋水。
解低鬟试整,牙床对立,
香丝乱、云撒地。
纤手犀梳落处,腻无声、重盘鸦翠。
兰膏匀渍,冷光欲溜,鸾钗易坠。
年少偏娇,髻多无力,恼人风味。
理云裾下阶,含情不语,笑折花枝戏。
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奈何花自飘零水自流,终究是一抹闲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