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诗鬼李贺,用生命写作第一人

诗鬼李贺,用生命写作第一人

  唐德宗贞元六年,洛阳昌谷。

  一破败贵族家中,正传来焦急的忙碌声和妇女痛苦呻吟,天微微亮,一声高昂的雄鸡声,打破云层,天下大白。伴随着雄鸡高鸣,一细小的婴儿声穿透云层,一代诗鬼李贺降临。

  李贺父亲李晋肃,见儿子生的怪异,又体弱多病,特为他取名贺,字长吉,寓意长久、吉祥。据后人记载,李贺长相奇特,庞眉、高鼻、长手指。也就是说,他两条眉毛长成了一条直线,鼻子又高又大,手指又细又长,古人云,面带异象,必大吉大利之相。

  李贺不知不觉间长大了,他打小就显漏出超乎常人的智慧。由于思想早熟,极少和同龄人玩耍,认字以后,更是每天窝在书房里,母亲怕他自闭,强行赶他出去玩,不想李贺跑到坟地去观摩墓碑,揣测墓碑行文。很难想象,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沉迷在阴森森的坟场中留恋忘返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

  小孩子读的书多,又记性好,总是会招人喜欢。李贺家门口不远,便是一驿馆,每天南来北往人士及多,驿馆长和李贺同姓,又加上李贺聪慧异常,便经常将李贺留在驿馆,给他讲故事。

  偶尔一天,小小李贺居然做了一首诗,他一看大惊,这小小孩童,竟然做出诗来,意境和用词都还不错,便愈加爱惜。每当有过往官员住宿,他便讲此事,一来二去,李贺也有了不小的名气,神童之名不胫而走。

  时文坛泰斗韩愈及侍郎皇甫湜听说有这种奇事后,开始还不大相信,便亲自来到昌谷,当他们见到这个自做老成的小神童时,在为他容貌感到奇特的同时,亦对他神童之名感到不可思议。遂出题,让七岁的李贺当着他俩面前作诗。李贺拿出笔墨纸研,略微思索,便提笔挥毫,写出大名鼎鼎的《高轩过》

  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二人一见此诗,瞬间视李贺为天下奇才,文曲星投胎。至此,七岁的李贺名扬四海。

  自从有了韩愈的夸奖,李贺声名大噪,自此以后,他愈发高傲,而求诗之人更是愈来愈多。他每天骑着驴到处乱转,后面跟着一小童子,背一破布囊,每当想到一句好诗或好的灵感,当即写下,随后投入布囊中,回去后再行整理,年复一年,那些名传千古的句子,大多都是这样呕心沥血而作出,李贺对文章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转眼,小神童长大了!家里替她娶了妻,又有文坛泰斗韩愈的支持,成家后,自当立业。

  古时,立业首要考取功名。李贺也不例外,他信心满满地出发了。但天不随人愿,李贺父亲李晋肃却在此时过世,古时父母过世,当守孝三年,三年内不得考取功名。李贺伤心欲绝,加上体弱多病,居然在一夜间白了头。

  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所以直到元和五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该年初冬,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阖扇未开逢猰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韩愈专门为此事写过一篇文章,其中指出:“其父名晋肃,就不得考取进士,若其父名仁,难道其子就不得做人?”可见韩愈对李贺之才爱之切。

  但终因为李贺名气太大,进士只有区区几个名额,众才子为了挤掉李贺而闹的沸沸扬扬,无奈之下,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做《出城》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韩愈后曾特作诗,诗中有“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可能是感怀此前李贺的不幸遭遇,诫勉考生。

  元和六年五月,李贺又返回长安,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从此,“牢落长安”长达3年,三年间,李贺目睹了官场得黑暗,写下了六十多首流传后世的诗歌,为自己奠定了诗鬼的文坛地位。

  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又加上妻子因病去世,心神俱伤的李贺一病不起,回昌谷养病。

  后又辗转反侧,南北奔走,在朋友推荐下,做了3个年头的幕僚,为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军队服务,帮办公文。因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到洛阳休养,友人张彻也抽身回长安。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二十七岁,一个正青春的年华。本该意气风发地做经纶事务,或者驰马杨鞭征战杀场,又或者和二十七岁才出山的诸葛亮一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是,一代鬼才李贺,却在不停呕心沥血创作和接二连三打击之下,心神俱伤,病卒与世,令无数文人雅士捶胸顿足……

  李商隐曾写道:“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 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有烟气,闻行车嘒管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或许是一代情圣为了宽慰后人而编写的吧,李贺在天庭白玉楼做记事,生前写诗,逝后在天庭继续写诗,亦算是一大美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等等,千百年来广泛被后人吟咏。有的名句被后人反复借用,而模仿和克隆李贺诗意写诗更是大有人在,其中就包括当代大文豪鲁迅先生,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

  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余秋雨韩寒撕逼大战,有篇文章名《石破天惊逗秋雨》亦是照搬李贺诗《李凭箜篌引》……

  有“诗鬼”之称李贺,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遗世,诗界泰斗杜牧亲自为其作序。

  钱钟书先生赞曰:“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

  鲁迅先生同情李贺的不幸,且“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在他手书古人的诗文中,李贺是最多的一位。

  毛泽东主席与陈毅元帅探讨诗词时也曾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

  甚至有人说,同是浪漫主义的诗人,李贺以超越李白。

  李贺流传至今的诗,有242首之多,年仅二十七岁的他,一生都在用生命写作,只留下诗鬼名讳,后人无不为其哀叹!

  诗鬼李贺,永远活在后人心中……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牡丹种曲

唐代 李贺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盘,一斸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斸语。

闰月

唐代 李贺

帝重光,年重时,七十二候回环推。
天官玉琯灰剩飞,今岁何长来岁迟。
王母移桃献天子,羲氏和氏迂龙辔。

帝子歌

唐代 李贺

洞庭明月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
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
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
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代崔家送客

唐代 李贺

行盖柳烟下,马蹄白翩翩。
恐随行处尽,何忍重扬鞭。

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唐代 李贺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汉唐姬饮酒歌

唐代 李贺

御服沾霜露,天衢长蓁棘。金隐秋尘姿,无人为带饰。
玉堂歌声寝,芳林烟树隔。云阳台上歌,鬼哭复何益。
铁剑常光光,至凶威屡逼。强枭噬母心,奔厉索人魄。
相看两相泣,泪下如波激。宁用清酒为,欲作黄泉客。
不说玉山颓,且无饮中色。勉从天帝诉,天上寡沈厄。
无处张繐帷,如何望松柏。妾身昼团团,君魂夜寂寂。
蛾眉自觉长,颈粉谁怜白。矜持昭阳意,不肯看南陌。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20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