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李贺: 我离人很远,我离鬼很近

李贺: 我离人很远,我离鬼很近

  李贺:

  我离人很远,我离鬼很近

  我不是鬼,但他们叫我诗鬼。我的诗阴森料峭、鬼魅飘飘,他们读得不寒而栗、两股战战。

  我体弱多病,长得就像个鬼。细瘦,通眉,长爪,李商隐就是这样描述我的。我觉得我是男版梅超风,她的九阴白骨爪像极了我挥毫泼墨时辗转腾挪的笔。

  我喜欢在我的家乡昌谷的旷野上游荡。在神庙旁,在乱坟岗,在杂草间,我骑着瘦驴,瘦驴的肩上是我破旧的锦囊。偶尔我还会带着和驴一样瘦的仆人巴童。远远望去,我就像游荡在旷野里的孤魂野鬼。

  我也曾想象像阮籍刘伶一样,用车载酒,边喝边走,没路的时候便仰天痛哭,甚至吩咐仆人“死便埋我”。可我不能,家里还有我深爱的娇妻,她很美,连哭起来的样子都很美,像旷野里的一朵随风摇曳的兰花,我叫她“泣兰"。她的身体是我的另一片旷野。

  我其实有着高贵的血统,乃大唐诸王孙,连号称“诗本吾家事”的杜甫都给我父亲大人写过诗,称呼我父亲为“二十九弟”。所以,我要用我的绝世才华,写出惊世大作;我要重振家族雄风,我要对得起我的血统。

  但,这谈何容易!在大唐诗坛上,李白成了仙,杜甫当了圣,王维做了佛,白居易沦为魔,我只能是鬼吗?悲伤之余,我发出了一声宿命般的浩叹。没有人愿意成为鬼,我也一样。

  

image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我想成龙

  我决定去拜谒韩愈——当朝的国子监博士、文学泰斗,有他的赏识,考进士易如反掌。我带上我的诗《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在一个漫天飞雪的季节扣开韩愈的大门,我永远忘不了韩博士看到我的诗的情景:眼睛发呆,发亮,旋即从他宽大的太师椅上一跃而起,拍案惊奇:上好酒好菜!两个地位悬殊得如同珠穆拉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的人,对酒当歌,畅谈古今。我知道遇到了我生命中的贵人——我的恩师韩愈。

  外面依然飘着雪,我的心里已春暖花开。

  幸福在持续,恩师韩愈居然来我的寒门看我,还带着当朝名士、监察御史黄埔浞先生。这可是两位位极人臣的高官啊,我的血沸腾了,昌谷沸腾了,整个大唐文坛震动了。兴奋之余,我即兴作了一首《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恩师下马气如虹,李贺死草生华风;我有辞乡剑,玉锋堪截云。我,就是一条龙。

  那一天,我们三个人都喝多了,醒来时,我已名动京师。

  那一年,我18岁。

  

image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我心已朽

  第二年,我轻松拿下河南府试,不出意外,考取进士犹如囊中探物。我李贺也要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可偏偏就出了意外,一群小人妒我英才,拿我父亲名讳李晋肃说事:“晋”和“进”同音,我应该避父讳。这天杀的逻辑,主考官居然认为有理,拒绝让我考试。我的恩师愤而写下《讳辩》,声色俱厉:“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但最终,还是没有改变结果,我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我的龙之梦破灭了,难道我命中注定只能是一条蛇?有人说过我就是一条在幽谷中采食酿成毒、毒死自己的蛇。

  千年之后,一个叫朱自清的人说出了我心里的感受:“贺方盛年,固以远大自期,遭此坎坷,其怨愤无聊可以想见。"於我心有戚戚焉,他知道我心里的苦。

  别他妈的给我谈理想,老子戒了。我踉踉跄跄地站起身来,用我细瘦的长爪写下了这样一句诗: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我终日闭门喝酒,谁也不见,包括我的恩师韩博士。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我是一个还未来得及展翅高飞就被弹弓击伤的鸟。

  驴驮着我,我驮着沉重的心事,一路踟蹰独行。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那是一个深秋,地上衰草连天,天上寒鸦数点……

  我一路思索,一路喝酒,一路苦吟,这条漫漫的回家路也让我想明白了一些问题。曹操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其实痛苦也一样,终究会云淡风轻。少年心事当拏云,李白在我这个年纪还籍籍无名,杜甫24岁才考进士,还考得一塌糊涂,谁的人生能一帆风顺呢,除了死人。一想到死,我心里就兵荒马乱。死亡,成了我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最近借酒浇愁,身体更瘦了,头发更白了。

  那一年,我21岁。

  

image


  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

  ——我人已老

  恩师来信了,替我谋了一份差事,九品京官。这对于一个没有进士身份的人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母亲高兴,泣兰高兴,我也高兴。我立刻启程,驴不停蹄。

  我的官职是太常寺奉礼郎,一个掌管祭礼的小官。我工作的环境是宗庙、陵墓和祭坛,直接和鬼魂、神祗打交道。这真是一个鬼地方,祭礼繁琐,规矩变态。我颓然觉得,我离鬼很近,我离人很远。

  官大一级压死人,还要整天看那些鸟人的脸色行事,仰人鼻息。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我李贺才华横溢,过的却是小婆子一样的日子。与人打交道还不如和鬼打交道来得痛快!我终于认识到,人,就是阳间的鬼。

  那就干脆用我的鬼才写鬼吧: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相思木帖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

  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

  这还不够,我还要在我的诗里浓墨重彩,以油画般强烈的色彩带给人或鬼强烈的感官刺激。老红、仇红、笑红、坠红、冷红,静绿、寒绿、丝绿、凝绿、空绿、颓绿,再配以老、死、衰、鬼、枯、颓、古等意象,幽冷凄寒……

  有人说,我的诗表达的不是将死者的绝望,而是已死者的鬼呼。我觉得,我的诗足可以使鬼夜哭。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白发已潇潇,憔悴如刍狗。我该回家了。

  

image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冬冬

  ——我将归去

  少年无所就,入门愧家老。愧对母亲,愧对泣兰,愧对兄弟,愧对为我牵驴坠蹬鞍前驴后的仆人巴童。我的眼里有浓雾一般的忧郁,一直飘到心里。家里挥之不散的草药味也越来越浓了。

  心已朽,人已“老”,我知道我在人间的时日不多了。我开始拼命写诗。

  我的每一首诗都是我写给自己的祭文。

  我有病又多才,这使得我可以用高度敏感的眼光去看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我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别人,只能用人的眼光;而我,可以用鬼的视觉。

  恍惚中,我在仙境、梦境、鬼魅之境穿梭,通感了味觉、视觉、嗅觉。我要动用各种幻境、各种感官来狂轰滥炸,在高手如云的大唐诗坛杀出一条血路,让后世知道我李贺是独树一帜无可替代的存在,如春雷启蛰,如晚霞成绮。

  母亲总是说我:“是儿要当呕出心乃耳!”她心疼我日渐消瘦又失魂落魄的样子。恩师也是,他说我:“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

  泣兰也走了,她提前替我去熟悉那个魑魅魍魉的世界。从此,我的心里再无春天,再也没有花谢花开。

  最近老是做同一个梦,我梦见玉皇大帝新建了一座白玉楼,想让我去作记,还想让我去做他的秘书。

  人间不值得,上天垂青我。我泪流满面。

  暮色四起,我也要走了。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 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 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下边有海,远看像水 ,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

  我不知道,多年以后,还能有谁,忆我清泪如铅水……

  那一年,我27岁。

  

image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宫娃歌

唐代 李贺

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
象口吹香毾覴暖,七星挂城闻漏板。
寒入罘罳殿影昏,彩鸾帘额著霜痕。
啼蛄吊月钩阑下,屈膝铜铺锁阿甄。
梦入家门上沙渚,天河落处长洲路。
愿君光明如太阳,放妾骑鱼撇波去。

啁少年

唐代 李贺

青骢马肥金鞍光,龙脑入缕罗衫香。
美人狭坐飞琼觞,贫人唤云天上郎。
别起高楼临碧筱,丝曳红鳞出深沼。
有时半醉百花前,背把金丸落飞鸟。
自说生来未为客,一身美妾过三百。
岂知劚地种苗家,官税频催勿人织。
长得积玉夸豪毅,每揖闲人多意气。
生来不读半行书,只把黄金买身贵。
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荣枯递传急如箭,天公不肯于公偏。
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面皱专相待。

题归梦

唐代 李贺

长安风雨夜,书客梦昌谷。怡怡中堂笑,小弟栽涧菉。
家门厚重意,望我饱饥腹。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

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

唐代 李贺

长鬣张郎三十八,天遣裁诗花作骨。往还谁是龙头人,
公主遣秉鱼须笏。太行青草上白衫,匣中章奏密如蚕。
金门石阁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陇西长吉摧颓客,
酒阑感觉中区窄。葛衣断碎赵城秋,吟诗一夜东方白。

相和歌辞。上云乐

唐代 李贺

飞香走红满天春,花龙盘盘上紫云。三千宫女列金屋,
五上弦瑟海上闻。大江碎碎银沙路,嬴女机中断烟素。
断烟素,缝舞衣,八月一日君前舞。

马诗二十三首·其九

唐代 李贺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20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