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
唐朝有位非常著名的诗人叫做李贺,他的诗写得特别好。李贺从小就开始学习写诗,他不仅天资聪明,还十分勤奋。
他每次写诗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先定题目,而是先积累好素材,再一句一句慢慢琢磨。
他常常喜欢骑着一匹瘦弱的小毛驴,背着一个织锦的书囊,里面装着纸和笔,再带上一名小书童,到郊外到处闲游。
她一边走一边思考,遇到好题材,想出一些好的诗句,就赶紧拿笔记下来,回到家之后再仔细整理成文章。
他作诗非常刻苦努力,每天都很晚才去睡觉。再加上他的身体本来就不是很好,所以母亲十分担心。每天李贺一回到家,母亲就马上打开他的书囊,看看他又写了多少诗句。
如果发现里面有很多很多书稿的话,母亲不但不会开心,反而会又心疼又生气地说:“我的儿子啊,你是要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放在写诗上啊!你真的是要把自己的心呕出来才罢休么!”
李贺由于学习太过于辛苦,而且一直也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心情一直非常忧郁,只活到了26岁就去世了。可是他留下来的240首诗歌,每一首都十分精彩。
唐朝的另一位大文学家韩愈曾经写过这两句诗:“刳(kū)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意思就是说:把肝剖出来作为纸,让血滴出来作为墨水,来书写文章。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两位诗人的故事,概括出“呕心沥血”这个成语。
学道理:用来形容为了工作或是某些事情而费尽心血。
呕心沥血
近义词:煞费苦心 挖空心思
反义词:无所用心
造句:呕心沥血常常用来比喻极度地劳心劳力,特别是指在文学创作、或研究的时候。
李贺这么有才,
为什么得不到重用呢?
李贺的父亲李晋肃官位很低,家境也不是很富裕。李贺从小身体就不好,但是他却有着超凡的文学才华。
十五六岁的时候,已经可以和工乐府诗的前辈李益齐名了,还被人们称为“鬼才”。后来,他还带着自己的诗词去拜见了当时的大文学家韩愈。
韩愈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又和皇甫湜一起回访了李贺,李贺因此写了一首著名的《高轩过》,描绘出当时和韩愈见面的情形。
李贺那时候正准备抓住机会报名参加进士考试,但是家乡却传来噩耗,他的父亲李晋肃过世了。他必须回老家服丧守孝三年,所以他错失了这次考试的机会。
韩愈得知此事之后,给他写信,鼓励他从头再来。三年后,李贺再次准备去考试,然而这时候李贺虽然还不到20岁,但是已经是满头白发。
他知道时间对他来说十分珍贵。第一轮河南府试,李贺轻轻松松拿到了秀才的资格。接下来在长安的考试,因为很多人嫉妒李贺的才华,到处去告状。
他们说李贺父亲的名字晋肃和“进士”读音相似,所以来考进士,就是对自己父亲的侮辱和不孝。所以,李贺又一次失去了考试的机会。
韩愈十分愤怒,写了一篇《讳辩》来为李贺鸣冤。但是并没有什么转机,李贺只好悲伤地回到了家乡。
慢慢地他只好把自己郁郁寡欢的心情释放到诗词当中,也正是因此才为我们留下这么多美丽而又悲伤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