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李贺在秋天写下最经典的一首“鬼诗”,语出惊人,却惊艳千古

李贺在秋天写下最经典的一首“鬼诗”,语出惊人,却惊艳千古

  

  唐朝的诗人,李白潇洒浪漫,令人羡慕;杜甫忧国忧民,令人敬佩;刘禹锡,豁达乐观,令人折服。

  而最令人惋惜的应该是王勃和李贺这两个英年早逝的天才了。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诗句,惊艳了千年。

  而李贺则被后世称之为“诗鬼”,他的诗瑰丽奇特,奇峭虚幻,在唐诗中也算是独树一帜了。

  


  他曾在秋天写下最经典的一首“鬼诗”,语出惊人,却惊艳千古。

  这首诗名为《秋来》,全文如下: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关于秋天的诗词,有凄清的,如李白的“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有唯美的,如朱庭玉的“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有悲壮的,如曹操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但是像李贺这首诡谲奇异风格的,却是只此一家。

  这首诗开篇就足够惊艳,结尾更是堪称神来之笔,“鬼才”之说当真是名不虚传。

  


  诗歌开头两句便通过桐风、衰灯、络纬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厉的氛围,一个“苦”字更是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秋天的风呼呼地吹着,大片大片的梧桐叶随风飘起又落入泥中,秋风扫落叶,诗人听到这样凛冽的风,不免胆战心惊。

  昏黄的灯光映照着斑驳的墙壁,难以入睡的诗人仿佛听到了墙角纺织娘啼叫的声音,那哀鸣仿佛是在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

  原本春去秋来,时光流逝,就令人伤感,而诗人选取的意象又是这样的凄清,衰冷,可见诗人心中的愁苦该有多深!

  他在愁些什么呢?

  


  接着的两句写的便是他愁苦所在。

  流年似水,时不我待,他看着自己呕心沥血写下的诗篇,不禁感慨:将来有谁能欣赏他用竹编竹简写下来的这些诗文呢?怎样才能让它不被蠹虫蛀成粉屑和洞隙呢?

  诗人陷入了深深的苦恼。

  世人都说李贺是天才,但这“天才”并不是凭空得来的。

  他每次出行都会背着一个锦囊,有了灵感就拿出纸笔记下,放入囊中,等到晚上回家再整合成一首诗,每天都是如此。

  他的母亲每次见到囊中的草稿都很心疼,“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可是他的呕心沥血之作却无知音欣赏,怀才不遇,心中的悲愤可想而知。

  


  接下来的五六句承接着前两句,写到诗人的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知音难觅,忧思难解,他的九曲回肠仿佛都要因为这哀愁而被拉直了。

  窗外的冷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衰灯明灭中,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影。

  他不但没有因此害怕,反而认为这是古代诗人的魂灵来安慰他这个失意的书生。

  这里的“肠直”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的愁苦之深。

  而后一句“香魂吊书客”更是语出惊人,一向都是今人凭吊古人,诗人却反其道而行,说鬼魂凭吊他这个活生生的人。

  可见诗人是有多么不幸,连鬼魂都看不下去了。

  


  李贺本是唐朝宗室后裔,远祖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叔父李亮,可惜的是到他父亲李晋肃那一代已是家道中落。

  原本李贺的肩上就担着家族复兴的重任。

  对于读书人来说,科举无疑是最佳的出路。

  可是当时却有人以李贺父亲“李晋肃”之名和“进士”谐音,生生地剥夺了他的科举资格。

  无法参加科举考试,这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何等大的打击。

  而他的诗文或借古讽今,或写神仙鬼魅,并不符合当时的主流,

  科举走不通,又无知音,他的心中愁苦到了极点。

  


  最后两句接着写鬼魂。

  风雨凄凄,他隐隐约约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吟咏着鲍照当年的诗篇。

  他的遗恨就像“苌弘化碧”一样,即使过了千年也难以消散。

  古代文人的不幸命运总是相似的,这两句与其说是鲍照的遗恨,不如说是李贺自己的遗恨。

  这首诗写得很是凄厉,诗人在人世中找不到知音,只能到阴间寻找知己,这样的悲凉实在令人心疼。

  香魂凭吊、鬼唱鲍诗、苌弘化碧,诡谲奇特,惊艳瑰美,当真是“神来之笔”。

  这样的“鬼诗”大概也就李贺能写了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龙夜吟

唐代 李贺

卷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一声似向天上来,
月下美人望乡哭。直排七点星藏指,暗合清风调宫徵。
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玉堂美人边塞情,
碧窗皓月愁中听。寒砧能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
胡儿莫作陇头吟,隔窗暗结愁人心。

将发

唐代 李贺

东床卷席罢,濩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贾公闾贵婿曲

唐代 李贺

朝衣不须长,分花对袍缝。嘤嘤白马来,满脑黄金重。
今朝香气苦,珊瑚涩难枕。且要弄风人,暖蒲沙上饮。
燕语踏帘钩,日虹屏中碧。潘令在河阳,无人死芳色。

新夏歌

唐代 李贺

晓木千笼真蜡彩,落蕊枯香数分在。阴枝秀牙卷缥茸,
长风回气扶葱茏。野家麦畦上新垄,长畛裴回桑柘重。
刺香满地菖蒲草,雨梁燕语悲身老。三月摇扬入河道,
天浓地浓柳梳扫。

老夫采玉歌

唐代 李贺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梁台古愁

唐代 李贺

梁王台沼空中立,天河之水夜飞入。台前斗玉作蛟龙,
绿粉扫天愁露湿。撞钟饮酒行射天,金虎蹙裘喷血斑。
朝朝暮暮愁海翻,长绳系日乐当年。芙蓉凝红得秋色,
兰脸别春啼脉脉。芦洲客雁报春来,寥落野篁秋漫白。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20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