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凭借这首诗,李贺成功推销自己:学习和成才,也需要经营

凭借这首诗,李贺成功推销自己:学习和成才,也需要经营

  听歌学诗

  在诗词发展鼎盛的唐朝,

  他凭借冷艳怪丽的遣词,

  诡异变幻的创作风格,

  受到韩愈青睐,被人称为“诗鬼”,

  成功跻身诗仙、诗圣、诗佛行列。

  但世事难料,天妒英才,

  他空有一腔热血,享寿27岁。

  呜呼哀哉!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人简介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今宜阳县)人。因仕途失意,加上愁苦多病,他只好将精力用在写诗上。李贺的诗继承并发扬了浪漫主义诗歌的传统,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异想天开、新奇瑰丽的诗境,加上“冷艳怪丽”的遣词,在唐朝诗坛独树一帜。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将李贺的诗所创作的风格和意境归纳为“长吉体”。李贺也因此被称为“长吉体诗歌开创者”“诗鬼”,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著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创作背景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写于中唐以后,当时潘镇割据严重,外地将领飞扬跋扈,战事频繁,严重破坏了唐朝的统一安定。据说,当年唐宪宗任命张煦为节度使,让其领兵平复雁门郡之乱。李贺大概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出这首诗的。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调名。李贺模拟乐府古题填写的这首新诗,虽然并非纪实,但在当时极具代表性,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李贺18岁就已经诗名远播,但作为一个有志青年,他很想要得到当时“文学大咖”韩愈的肯定。

  听说韩愈在洛阳,他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雁门太守行》去见韩愈。韩愈读过后,惊为天人,并因此器重李贺。

  诗词赏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首联诗人便将写景和叙事相结合,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黑云”既指天上乌云翻滚的样子,也暗示攻城的敌军向城池进攻的场景——尘土飞扬、遮天蔽日;用“压”和“摧”揭示敌军来势凶猛的同时,也衬托出守城将士临危不惧的气魄。

  


  “金鳞”比喻守城将士身上被阳光照耀着的闪闪发光的铠甲。诗人借日光照耀盔甲这一意象进一步突出守城将士的威武雄壮。日光和盔甲,一冷一暖,对比强烈。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颔联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两军对垒的惨烈,战士们吹响的号角声伴随着萧瑟的秋风响彻天际,塞上战死的将士流下的如胭脂般鲜红的血迹,早已凝固成一片紫色。

  


  “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战场泥土中混着的胭脂般凝固的鲜血。诗人没有直接描绘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选取几个典型的意象来描摹,如“角声满天”“秋色”“塞上”“胭脂”“夜”等,从侧面勾画出战争的规模和交战时间之长,同时一个“凝”字暗示死者的鲜血已经慢慢凝固,混入泥土由鲜红变为紫红,一方面突出死伤惨重,另一方面颇具动态变化,触目惊心。

  


  颈联诗人通过典故来表达将士视死如归的豪情。深夜里,寒风卷起旗帜,军队悄悄接近易水;浓霜浸湿了战鼓,鼓声变得沉闷,击打不出振奋的战鼓音。这里“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易水”让人不自觉联想到《荆轲刺秦王》中的诗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运用典故既点明地点,又暗示将士杀敌报国的决心。此外,为什么红旗半卷着?鼓声低沉仅仅是因为秋霜凝重吗?其实,这两句写部队夜袭,为了避免被发现只能半卷红旗、悄悄鸣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假龙吟歌

唐代 李贺

石轧铜杯,吟咏枯瘁。苍鹰摆血,白凤下肺。桂子自落,
云弄车盖。木死沙崩恶谿岛,阿母得仙今不老。
窞中跳汰截清涎,隈壖卧水埋金爪。崖蹬苍苔吊石发,
江君掩帐筼筜折。莲花去国一千年,雨后闻腥犹带铁。

公无出门

唐代 李贺

天迷迷,地密密。
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
帝遣乘轩灾自息,玉星点剑黄金轭。
我虽跨马不得还,历阳湖波大如山。
毒虬相视振金环,狻猊猰貐吐馋涎。
鲍焦一世披草眠,颜回廿九鬓毛斑。
颜回非血衰,鲍焦不违天;
天畏遭衔啮,所以致之然。
分明犹惧公不信,公看呵壁书问天。

帝子歌

唐代 李贺

洞庭明月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
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
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
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马诗二十三首·其八

唐代 李贺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官不来(题皇甫湜先辈厅)

唐代 李贺

官不来,官庭秋,
老桐错干青龙愁。
书司曹佐走如牛,
叠声问佐官来不?
官不来,门幽幽。

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

唐代 李贺

长鬣张郎三十八,天遣裁诗花作骨。往还谁是龙头人,
公主遣秉鱼须笏。太行青草上白衫,匣中章奏密如蚕。
金门石阁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陇西长吉摧颓客,
酒阑感觉中区窄。葛衣断碎赵城秋,吟诗一夜东方白。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20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