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出生于唐宪宗贞元6年,虽然仅仅活了27岁,却是文学史上一位富有才华的著名诗人。他是唐宗室大郑王的后裔,在诗作中经常以宗孙自称。
后来因为家境败落,父亲只做过边塞上的小官。李贺虽然勤奋好学,却仕途一再受阻,个中原因读者都很熟悉,李贺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他的作品非常含蓄委婉,却极具讽刺意味。下面介绍的是李贺不多见的作品,借古讽今,笔势奇崛,也令后世引以为戒。
昆仑使者
唐代:李贺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
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
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
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
这首诗借写汉武帝求仙徒劳,来嘲讽唐宪宗服药石以求长生,荒诞误国。昆仑使者,是指为西王母当信使的青鸟。据《山海经》记载,西王母居昆仑山,有三只青鸟为她取食传信。又据《汉武故事》介绍,西王母遣使见汉武帝,约期相会,武帝曾向西王母求不死之药。
前两句“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介绍西王母给汉武帝派青鸟使者前来,却还没有消息。汉武帝生前喝玉露、吸元气,追求长生不老,结果还是葬身茂陵,与世长辞。茂陵,指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县。
接下来诗人感慨汉武帝求长生的徒劳,“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金盘中虽有玉露淋漓,却收不到茫茫元气。淋漓,指露珠沾湿或流滴的样子;元气,指天地间之精气,古代的方士认为,服吸它可长生不老。
诗人在诗文中表达了深深的惆怅之情,青鸟无法带回长生的消息,即使有金盘承露,服食也无法长生。而茂陵破败的景象,更令感到惊心动魄。一股愁情慢慢滋长并延伸,即使千年之后,依然感到诗人笔力的苍劲。
诗人阅尽人间沧桑,更嘲笑那些王公贵族,“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诗人走进陵墓,发现武帝墓前的石麒麟和石虬龙肢体都已裂残。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珍异祥瑞之兽,这里指陵基前的石麒麟。虬龙,指寝殿丹漆柱上雕刻的龙。既然麒麟和虬龙都会破裂残缺,何况凡胎俗体,岂能禁得住岁月的冲洗和煎熬。
最后诗人警醒后世,“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最使人感到可悲的是,明月之下,万事全无着落,只留下孤寂的陵墓而已。作者以此表明,汉武帝征服万国的雄心、以及希求长生的妄想,都成了泡影,来者当引以为戒。
纵览李贺的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写汉武帝求仙徒劳,来嘲讽唐宪宗服药石以求长生,荒诞误国,对古今帝王追求神仙长生的愚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文中既反映了李贺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也充分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文学修养。
读完这首诗,大家也可感悟到很多。人生要脚踏实地,不可心存幻想,同时也要立足目前、过好当下,不要寄希望于虚幻的灵丹妙药和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