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诗鬼李贺:我曾那样炽热地爱着人间

诗鬼李贺:我曾那样炽热地爱着人间

 


  河南福昌昌谷,依山傍水,景致十分宜人。

  在蓝天碧野间,细碎的晨光里,常能见到一个细瘦的书生,骑在一头毛驴上,悠悠荡荡,身边随着一个小书童。

  书生浓眉、巨鼻,身上背着一个破旧的锦囊,两眼深邃,常定定地盯着一处,仿佛陷入了沉思中,嘴中还念念有词。

  一天,书生又在郊外闲逛。走到一个僻静处,突然迎面蹿出来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

  大汉大吼一声,念出经典台词:“呔,你两人站住!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书生一惊,下意识护住肩上鼓鼓囊囊的锦囊,慌乱答道:“我只是一个穷书生,身上分文也没有啊!”

  大汉恨恨地盯着书生护着的物事,怒目圆睁道:“哼,你当我傻吗?我盯着你好久了,每天都看见你背着这个袋子,还想骗我没钱?”

  大汉话音刚落,就立马动起手来。锦囊被他一下子拉开,霎时间一片片纸条飞落在地,每一片都写了字,当真一文钱也没有。

  大汉呆住了,将锦囊一下子扔在地上,一边走还一边骂骂咧咧道:“真是个傻子,天天背着一袋废纸,害我白辛苦一场。”

  书生也不动怒,只慢慢蹲下身子,将地上的纸条一张张重又放到锦囊里去,动作小心翼翼,如捧着心爱的珍宝。

  这个便是“锦囊佳句”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正是中晚唐诗人——李贺。

  


  据说,他常常早出晚归,出游觅诗。每想到一个好的句子,就写在一张纸条上,投入锦囊中。

  等到夕阳西下的时候,他便扛着一个大袋子,满载而归。

  到了夜晚,人人都在休息的时候,他却伏在油灯下,一句一句整理白天的成果。

  他的母亲看到了,总是心疼地说:“儿呀,你这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吗?”

  从此,“呕心”诗人、“苦吟”诗人便成了李贺的代名词。

  唐宪宗元和二年(807)秋,韩愈奉召回长安,担任国子博士。

  此时的韩愈,职位虽低,但在文坛的地位却已今非昔比,被誉为“文章巨公”,身旁是一大批杰出文人组成的“韩门弟子”。

  唐代有“行卷”也称“干谒”的习尚,也就是应试者会在考试前,将自己的诗文呈给有名望的人来看,希望借此得到赏识,扬名立万。

  再有一个多月便是秋试开考,韩愈的府邸上,上门投卷者络绎不绝,惜才爱才的韩愈则来者不拒,对投卷者的诗文总是认真阅读。

  这是一个闷热的午后,韩愈正靠在床榻边小憩。这时,有门人来报,昌谷李贺来拜,并呈上了他的诗文。

  韩愈脑中还有些迷糊,随手翻开了李贺的诗稿,只见第一篇题为《雁门太守行》,一行字突跳入他的眼帘: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韩愈不禁为之一震,一身疲惫顿时消散,口中喃喃道:“好,好呀,开篇便已是高潮,兵临城下,箭在弦上。”

  他迫不及待地继续往下读: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韩愈耳边仿佛听到了角声阵阵,兵戈声声,北方将士们慷慨激昂的怒吼——誓守吾城,虽死不悔!

  韩愈再不迟疑,立即着门人将李贺请进屋中。

  从此,李贺的诗便受到韩愈的大力推崇,两人间更是亦师亦友,情谊深重。

  


  就在李贺跃跃欲试,准备在秋闱中一举得中时,突然收到了来自昌谷家乡的噩耗——父亲去世了。

  李贺只得怀着悲痛的心情,回家守孝三年,尽自己人子的责任。

  三年后,元和五年(810),这一年韩愈任河南县令。在他的多次写信劝告下,李贺参加了河南府试。

  在当时,除了一些达官显贵子弟可以直接被选拔、推荐到尚书省外,其他家境普通的士子必须要先参加各府的乡试,成绩优异者,才有资格入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在这次府试中,共有二十多个县的学子参加,可谓群英荟萃。

  州府试的试题一般是要求写五言律诗十二句,只要符合题意即可,比较僵化,因此能够写出新意者,寥寥无几。

  而李贺却是凭着自己出众的才华,写就了组诗《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独出心裁地从正月写到十二月,再加上闰月。

  这十三首诗,从三言、五言写到七言,句式长短不一而富于变化;内容上,更是从春日的梨花、盛夏的老井,写到秋夜的天街、严冬的飞雪。

  毫不意外地,李贺被推选为“应进士举”,才名更加远扬。

  府试后,韩愈以地方长官的身份,宴请了这些将赴长安的士子们,勉励他们:

  勉哉戒徒驭,家国迟子荣。

  21岁的李贺,信心十足,他想,长安是这样好的一座城市,他所有的梦想都将在这里实现。

  长安,终于到了领取解状的时候了。

  解状,其实就相当于我们如今的准考证。有了这份证件,才能入场参加考试。

  一大早,天色还暗着,长安贡院前就已聚集了大批人。

  他们都是新中的举子,各个脸色皆喜气盈盈,同身旁亲友有说有笑。

  李贺此时也早已立在一旁,面容沉静,内心却也暗暗激动。

  天色渐渐亮起来,府衙在门口设了一张桌案,有两个胥吏正按着秋榜上举人的名字,一个接一个点着。

  被唤到名字的举子便进入大堂内,经确认是本人后,方拿到解状,并换上标志着举人身份的麻衣。

  出来时,迎接着的便是等在外面的人们羡慕的目光。

  


  时间一刻一刻过去了,眼看还等着的举人已不多了,李贺的名字却仍然没有被叫到。他原本镇定的面容,终于变了色。

  陪着的书童早已耐不住了,在李贺的阻拦下,才没有前去询问。

  又过了半晌,贡院外,终于只剩下这一对主仆了。

  这时,一个胥吏站在台阶上,冲着门外喊道:

  “昌谷李贺何在?”

  李贺连忙答道:

  “我就是。”

  胥吏冷冷道:

  “昌谷李贺,你的举人资格被取消了,贡院不能发给你解状,你回去吧!”

  李贺有片刻怔忪,等他反应过来胥吏的话时,登时楞在了原地。

  家童着急地呼唤道:

  “少爷,少爷,你怎么了?”

  李贺这才清醒过来,他狠狠地按捺住内心剧烈的震惊与愤怒,问道:

  “为什么?”

  胥吏冷淡地答道:

  “为什么?这就要问问你自己了。有人举报,你父亲名李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按规定,你得避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

  李贺彻底愤怒了,大喊道:

  “哪有这般道理?我寒窗苦读数十载,你们一句话便将我踏入地狱,天法何在?”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染丝上春机

唐代 李贺

玉罂汲水桐花井,茜丝沈水如云影。
美人懒态燕脂愁,春如抛掷鸣高楼。
彩线结茸背复叠,白袷玉郎寄桃叶。
为君挑鸾作腰绶,愿君处处宜春酒。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正月

唐代 李贺

上楼迎春新春归,暗黄著柳宫漏迟。薄薄淡霭弄野姿,
寒宫幽泥生短丝。锦床晓卧玉肌冷,露脸未开对朝暝。
官街柳带不堪折,早晚菖蒲胜绾结。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十月

唐代 李贺

玉壶银箭稍难倾,釭花夜笑凝幽明。碎霜斜舞上罗幕,
烛笼两行照飞阁。珠帷怨卧不成眠,金凤刺衣著体寒,
长眉对月斗弯环。

浩歌

唐代 李贺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缃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感讽五首

唐代 李贺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
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
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县官踏餐去,簿吏复登堂。
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躃躃.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
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
皇汉十二帝,唯帝称睿哲。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
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
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星尽四方高,万物知天曙。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
君平久不反,康伯循国路。晓思何譊譊,闤闠千人语。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章和二年中

唐代 李贺

云萧索,田风拂拂,麦芒拂篲黍拂粟。关中父老百领襦,
关东吏人乏诟租。健犊春耕土膏黑,菖蒲丛丛沿水脉。
殷勤为我下田租,百钱携偿丝桐客。游春漫光坞花白,
野林散香神降席。拜神得寿献天子,七星贯断姮娥死。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20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