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李贺很经典的两首绝句,以微婉含蓄之笔,绘清绝幽邃之景

李贺很经典的两首绝句,以微婉含蓄之笔,绘清绝幽邃之景

  他是唐代诗坛的阆苑奇葩,虽然是唐代宗室的后裔,却无缘参加科考;纵然才华横溢,开创了长吉体诗歌,却在27岁时就离开人世。长吉的浪漫堪比诗仙,悲愁不逊于李义山;他的诗歌作品千古流传,他的高洁品质更被后世赞叹。

  

image


  听,诗鬼在月下悲泣低吟,“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看,长吉在驴上呕血觅句,“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诗人想象奇特、构思新颖,时而梦游月宫、时而思接天宇,谱写了一首首变幻怪谲的艺术作品。下面介绍李贺很经典的两首绝句,以微婉含蓄之笔,绘清绝幽邃之景。

  

image


  昌谷北园新笋二首(其一)

  唐代:李贺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image


  李贺的故宅在昌谷北园,当时24岁的作者担任奉礼郎,这组诗是以病辞归昌谷时所写。诗人借物咏志,把新笋描绘得非常美丽。前两句展现其外貌特征,“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竹壳片片剥落,竹笋抽节上长,它晶莹透碧,如刻刀雕琢出的碧玉。

  箨(tuò,竹笋的外壳),竹笋晶洁如玉、茁壮挺拔,它要挣脱壳箨的束缚、不断生长。因为其姿质美好高贵,所以堪作龙材,更象征了诗人的可贵品质和不凡才华。

  

image


  后两句进一步刻画笋的内在之美,“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这两句的大意是,假如容许它尽情生长,一夜间就可拔节千尺,脱却尘泥、直插云霄。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以及不甘埋没园泥的现状。

  

image


  昌谷北园新笋二首(其二)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image


  诗人们常用青竹比喻人们的气节,唐代诗人薛涛就曾有诗描写翠竹,“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李贺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竹竿青青,剥去它的一层外皮,露出白色的内质,然后写上楚辞一般的诗文。

  作者从笋壳初落、绿玉般的新竿初生,写到老竹高拂云霄。竹竿泛着青光,足见新竹之美。竹生有节,质地坚固,称为“劲节”。而《楚辞》不过是喻指自己“内积沉郁”的诗作。

  膩香春粉,承上句的“青光”,再次赞美新竹之美。它焕发着浓香,那刚脱箨的竹竿上,还有一层浅浅的白色粉末,而写上字便见出黑迹斑斑。“腻香春粉”与“黑离离”,形象鲜明,诗人的忧愤也隐然可见。

  后两句抒发悲情,“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无情有恨,既是说竹、也是指人,无情也好、有恨也罢,反正不会有人来欣赏。竹本无所谓情与恨,末句以景见情,浓浓地涂上了一层感情的色彩。烟霭中千万枝被露水压低的竹梢,静悄悄地滴下清露,仿佛是为同情而洒下的眼泪。

  纵观李贺的这两首绝句,托物咏志,由头到尾都在写竹,但句句都有诗人的劲节情操,扑朔迷离,真而似幻、幻而似真。竹与人虚实结合,抒发了诗人心中的郁积怨愤之情,也是诗人心情的真实写照,给人以韵味无穷之感。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长歌续短歌

唐代 李贺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王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房中思

唐代 李贺

新桂如蛾眉,秋风吹小绿。行轮出门去,玉銮声断续。
月轩下风露,晓庭自幽涩。谁能事贞素,卧听莎鸡泣。

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唐代 李贺

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马向沙场去,人归故国来。
笛愁翻陇水,酒喜沥春灰。锦带休惊雁,罗衣尚斗鸡。
还吴已渺渺,入郢莫凄凄。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

崇义里滞雨

唐代 李贺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嘲雪

唐代 李贺

昨日发葱岭,今朝下兰渚。喜从千里来,乱笑含春语。
龙沙湿汉旗,凤扇迎秦素。久别辽城鹤,毛衣已应故。

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

唐代 李贺

入苑白泱泱,宫人正靥黄。
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
别馆惊残梦,停杯泛小觞。
幸因流浪处,暂得见何郎。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20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