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十几岁就预感命不久矣,他会如何度过这一生?
多数人会自暴自弃,一生碌碌无为。可有人却把苦难吟成诗,惊艳了上千年。
公元790 年,一个叫李晋肃的基层小官喜得贵子,孩子身体虚弱,瘦瘦小小的,李晋肃照样捧在手心,百般呵护,给他最好的祝福。
“就叫李贺,字长吉,希望他一生吉祥,事事顺利”
如果没有意外,李贺会快乐长大,沿着父亲轨迹,参加科考,步入仕途,娶妻生子,生活富足安康。
可事与愿违。
长大后的李贺照样瘦弱,时常发烧咳嗽,才十几岁就药不离口,正值青春年华,早早已有了白头发,像个小老头。
病弱是命运给他出的第一道难题。
他不爱玩闹,也不爱说话,总喜欢一个人待在书房,看楚辞、乐府、六朝志怪,一进入奇幻世界,整个人就容光焕发。
看的多了,就有写诗的想法,李贺骑着父亲送的小毛驴四处采风,爬过神秘的女几山,到过奇特的银屏山,去过缥缈的兰香神女庙,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晚上彻夜不眠整理成诗稿。
母亲很心疼:这孩子,要呕出心了才罢休。
家人不止一次劝李贺别这么拼命,可他每次都置若罔闻,照样看书、写诗、找灵感,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属于他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死亡像一柄悬在头顶的剑,不知何时就骤然落下,他只能选择与之赛跑。
18岁那年,李贺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他要去外面闯荡,要去东都洛阳。
他知道洛阳城人才济济,也知道想出人头地,有才学还要有关系,这条路并 不好走,但他还是整理好诗稿,用帽子盖住满头白发,毅然决然出发了。
一到洛阳,李贺片刻不停歇,向文坛大佬韩愈献上自己的代表作《雁门太守行》,一首描写边塞激战的诗。
没几天,家里来了两个贵客,骑着高头大马,衣着华丽,器宇轩昂,其中一位相貌奇特,面目和蔼,见到李贺,念了一句诗:
“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接着念:甲光向日金鳞开,他恍然大悟,原来是韩愈韩院长,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大文豪竟亲自登门,真是三生有幸!
李贺按捺不住内心激动,大笔一挥,一首精妙绝伦的《高轩过》已然完成,其中四句是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无天功”
韩愈看后赞不绝口,真是天才少年,又一颗文坛新星要升起啊。
在韩愈大力推荐下,李贺很快声名远扬,他踌躇满志,正准备科举考试,噩耗传来:父亲过世,要回家守孝三年。
李贺眼睁睁看着三个好朋友王参元、杨敬之、权璩都金榜题名,自己只能困在老家,一困就是三年。
期间的每一天,李贺都度日如年,只想着青云直上,却不曾想过,更残酷的命运或许在后面。
一千多个日夜过后,李贺收拾好行囊,带上诗稿,再战江湖,他在心里发誓:我一定要拿回属于我的荣耀。
第一轮河南府试,李贺轻松考过,下一站是帝都长安,他信心满满:眼大心雄知所以,莫忘作歌人姓李。在李贺看来,蟾宫折桂志在必得,封侯拜相和美貌佳人也为期不远。
似锦前程正要徐徐展开,却被拦腰斩断。
古代有个奇葩规定,对帝王和尊长的名字要避讳。竞争者借此大做文章:李贺父亲叫李晋肃,“晋”同“进士”的“进”谐音,李贺来考进士是不孝。
一时之间,舆论将李贺活生生推到风口浪尖,在以孝治国的时代,不孝的恶名足以令一个人无立锥之地。
韩愈很愤怒,特意写了一篇《讳辩》声援李贺: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这话鞭辟入里,然而并没什么用,同时代的白居易因爷爷名字中“锽”和“宏”谐音,中进士后不能考“博学宏辞科”,改考“书判拔萃科”。
仕途绝望是命运给他出的第二道难题。
在最狂妄的年纪,前途被判了死刑,李贺只得拖着病体灰溜溜的回老家,他的一生似乎已注定碌碌无为。
父亲走后,家境日渐窘迫,姐姐嫁了人,弟弟也外出谋生,李贺和老母亲相依为命,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
贫困是命运给李贺出的第三个难题。
为了生计,李贺不得不外出谋生,托韩愈关照,当上“奉礼郎”,从九品的小官,主管祭祀巡灵仪式调派,工作枯燥无味,薪水勉强够药费,可就连这份差事,也因身体太差干不下去。
休养半年后,看着老母亲日渐枯槁的脸,李贺再次启程,这次他去的是潞州,临走前他给自己打气:或许我的转机在战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可惜,理想有多高昂,现实就有多惨淡。
大唐帝国江河日下,藩镇割据愈演愈烈,他所在的部队勉强支撑三年后,解散了,李贺再次失业,只得回家。
哎,又失败了。
死亡的脚步离李贺越来越近,一年后,他油尽灯枯,享年27岁。
病弱、贫穷、仕途绝望犹如三座大山,压的李贺动弹不得。
他这一生总是事与愿违,以皇室宗孙自居,却只是落魄子弟,想金榜题名,连考试资格都被剥夺,想封侯拜相,却只当个九品小官,想出人头地,却每走一步都备受打击,想光芒万丈,可被韩愈赏识已是人生最大亮光。
用世俗角度评判,他这一生短暂又黯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可在另一个世界,他用一枝笔,凭借惊人的想象力,搭建一座奇谲瑰丽的艺术殿堂,供世人瞻仰。
李贺的诗风格奇特,在唐诗江湖中独树一帜,魅力非凡。
不常写的他爱写,不愿写的他也写,就算是平凡事物,寻常事件,也能写的与众不同。在他诗里,上至仙宫,下到幽冥,神话典故、鬼域传说、日常生活,都可作为素材,融入神奇想象,精工细雕,裁剪成美妙篇章。
在他笔下,音乐可以这么醉人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宴席可以如此美味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帷绣幕围香风。
伤心能感动上苍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女鬼哀怨绝美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他的诗构思精巧,极尽想象之能事,也叫“长吉体”,他本人能和诗仙李白相提并论—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很难想象一个年轻人,只活了短短27年,在高手林立的唐诗江湖,竟能硬生生闯出一条路来,竟能开宗立派,在诗歌领域熠熠闪光。
如果一定要给个原因,我想是死亡。
临终前,李贺写下无数鬼诗,凄艳绝美,阴气森森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而在更早,他就感到死亡逼近。
冥冥之中,有个声音一直在问他:如果这一生很短,只够做好一件事,你想做什么?”
李贺说:我要写诗
诗是最短暂的花朵,也是最长久的琥珀,总有美好要借我寄托,这一生我要向死而生,为诗而活。
他在人生被失意和绝望层层包裹,过着最庸碌的生活,也没忘记写诗,反而迸发出更大的激情和热情。
多年以后,大诗人李商隐郑重其事写下一件事:
27岁的李贺病重时,一个红衣仙人,骑着赤龙,说玉皇大帝盖好白玉楼让他去写文章,还说那里生活很好,一点都不苦。
李贺想到母亲年老,泪如雨下,然而天命不可违,很快床前升起烟云,伴随车轮声和奏乐声,李贺飘然离世。
后世很多人都深信不疑,李贺这一生为诗而生,到天上也忙着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