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李贺:向死而生,为诗而活

李贺:向死而生,为诗而活

  

image


  一个人在十几岁就预感命不久矣,他会如何度过这一生?

  多数人会自暴自弃,一生碌碌无为。可有人却把苦难吟成诗,惊艳了上千年。

  公元790 年,一个叫李晋肃的基层小官喜得贵子,孩子身体虚弱,瘦瘦小小的,李晋肃照样捧在手心,百般呵护,给他最好的祝福。

  “就叫李贺,字长吉,希望他一生吉祥,事事顺利”

  如果没有意外,李贺会快乐长大,沿着父亲轨迹,参加科考,步入仕途,娶妻生子,生活富足安康。

  可事与愿违。

  长大后的李贺照样瘦弱,时常发烧咳嗽,才十几岁就药不离口,正值青春年华,早早已有了白头发,像个小老头。

  病弱是命运给他出的第一道难题。

  他不爱玩闹,也不爱说话,总喜欢一个人待在书房,看楚辞、乐府、六朝志怪,一进入奇幻世界,整个人就容光焕发。

  看的多了,就有写诗的想法,李贺骑着父亲送的小毛驴四处采风,爬过神秘的女几山,到过奇特的银屏山,去过缥缈的兰香神女庙,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晚上彻夜不眠整理成诗稿。

  母亲很心疼:这孩子,要呕出心了才罢休。

  家人不止一次劝李贺别这么拼命,可他每次都置若罔闻,照样看书、写诗、找灵感,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属于他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死亡像一柄悬在头顶的剑,不知何时就骤然落下,他只能选择与之赛跑。

  18岁那年,李贺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他要去外面闯荡,要去东都洛阳。

  他知道洛阳城人才济济,也知道想出人头地,有才学还要有关系,这条路并 不好走,但他还是整理好诗稿,用帽子盖住满头白发,毅然决然出发了。

  一到洛阳,李贺片刻不停歇,向文坛大佬韩愈献上自己的代表作《雁门太守行》,一首描写边塞激战的诗。

  没几天,家里来了两个贵客,骑着高头大马,衣着华丽,器宇轩昂,其中一位相貌奇特,面目和蔼,见到李贺,念了一句诗:

  “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接着念:甲光向日金鳞开,他恍然大悟,原来是韩愈韩院长,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大文豪竟亲自登门,真是三生有幸!

  李贺按捺不住内心激动,大笔一挥,一首精妙绝伦的《高轩过》已然完成,其中四句是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无天功”

  韩愈看后赞不绝口,真是天才少年,又一颗文坛新星要升起啊。

  在韩愈大力推荐下,李贺很快声名远扬,他踌躇满志,正准备科举考试,噩耗传来:父亲过世,要回家守孝三年。

  李贺眼睁睁看着三个好朋友王参元、杨敬之、权璩都金榜题名,自己只能困在老家,一困就是三年。

  期间的每一天,李贺都度日如年,只想着青云直上,却不曾想过,更残酷的命运或许在后面。

  一千多个日夜过后,李贺收拾好行囊,带上诗稿,再战江湖,他在心里发誓:我一定要拿回属于我的荣耀。

  第一轮河南府试,李贺轻松考过,下一站是帝都长安,他信心满满:眼大心雄知所以,莫忘作歌人姓李。在李贺看来,蟾宫折桂志在必得,封侯拜相和美貌佳人也为期不远。

  似锦前程正要徐徐展开,却被拦腰斩断。

  古代有个奇葩规定,对帝王和尊长的名字要避讳。竞争者借此大做文章:李贺父亲叫李晋肃,“晋”同“进士”的“进”谐音,李贺来考进士是不孝。

  一时之间,舆论将李贺活生生推到风口浪尖,在以孝治国的时代,不孝的恶名足以令一个人无立锥之地。

  韩愈很愤怒,特意写了一篇《讳辩》声援李贺: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这话鞭辟入里,然而并没什么用,同时代的白居易因爷爷名字中“锽”和“宏”谐音,中进士后不能考“博学宏辞科”,改考“书判拔萃科”。

  仕途绝望是命运给他出的第二道难题。

  在最狂妄的年纪,前途被判了死刑,李贺只得拖着病体灰溜溜的回老家,他的一生似乎已注定碌碌无为。

  父亲走后,家境日渐窘迫,姐姐嫁了人,弟弟也外出谋生,李贺和老母亲相依为命,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

  贫困是命运给李贺出的第三个难题。

  为了生计,李贺不得不外出谋生,托韩愈关照,当上“奉礼郎”,从九品的小官,主管祭祀巡灵仪式调派,工作枯燥无味,薪水勉强够药费,可就连这份差事,也因身体太差干不下去。

  休养半年后,看着老母亲日渐枯槁的脸,李贺再次启程,这次他去的是潞州,临走前他给自己打气:或许我的转机在战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可惜,理想有多高昂,现实就有多惨淡。

  大唐帝国江河日下,藩镇割据愈演愈烈,他所在的部队勉强支撑三年后,解散了,李贺再次失业,只得回家。

  哎,又失败了。

  死亡的脚步离李贺越来越近,一年后,他油尽灯枯,享年27岁。

  病弱、贫穷、仕途绝望犹如三座大山,压的李贺动弹不得。

  他这一生总是事与愿违,以皇室宗孙自居,却只是落魄子弟,想金榜题名,连考试资格都被剥夺,想封侯拜相,却只当个九品小官,想出人头地,却每走一步都备受打击,想光芒万丈,可被韩愈赏识已是人生最大亮光。

  用世俗角度评判,他这一生短暂又黯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可在另一个世界,他用一枝笔,凭借惊人的想象力,搭建一座奇谲瑰丽的艺术殿堂,供世人瞻仰。

  李贺的诗风格奇特,在唐诗江湖中独树一帜,魅力非凡。

  不常写的他爱写,不愿写的他也写,就算是平凡事物,寻常事件,也能写的与众不同。在他诗里,上至仙宫,下到幽冥,神话典故、鬼域传说、日常生活,都可作为素材,融入神奇想象,精工细雕,裁剪成美妙篇章。

  在他笔下,音乐可以这么醉人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宴席可以如此美味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帷绣幕围香风。

  伤心能感动上苍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女鬼哀怨绝美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他的诗构思精巧,极尽想象之能事,也叫“长吉体”,他本人能和诗仙李白相提并论—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很难想象一个年轻人,只活了短短27年,在高手林立的唐诗江湖,竟能硬生生闯出一条路来,竟能开宗立派,在诗歌领域熠熠闪光。

  如果一定要给个原因,我想是死亡。

  临终前,李贺写下无数鬼诗,凄艳绝美,阴气森森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而在更早,他就感到死亡逼近。

  冥冥之中,有个声音一直在问他:如果这一生很短,只够做好一件事,你想做什么?”

  李贺说:我要写诗

  诗是最短暂的花朵,也是最长久的琥珀,总有美好要借我寄托,这一生我要向死而生,为诗而活。

  他在人生被失意和绝望层层包裹,过着最庸碌的生活,也没忘记写诗,反而迸发出更大的激情和热情。

  多年以后,大诗人李商隐郑重其事写下一件事:

  27岁的李贺病重时,一个红衣仙人,骑着赤龙,说玉皇大帝盖好白玉楼让他去写文章,还说那里生活很好,一点都不苦。

  李贺想到母亲年老,泪如雨下,然而天命不可违,很快床前升起烟云,伴随车轮声和奏乐声,李贺飘然离世。

  后世很多人都深信不疑,李贺这一生为诗而生,到天上也忙着写诗。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唐代 李贺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还自会稽歌

唐代 李贺

庾肩吾于梁时,尝作宫体谣引,以应和皇子。及国势沦败,肩吾先潜难会稽,后始还家。仆意其必有遗文,今无得焉,故作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古悠悠行

唐代 李贺

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
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送沈亚之歌·并序

唐代 李贺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
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
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
春卿拾材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
携笈归江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
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李凭箜篌引

唐代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八 八月

唐代 李贺

孀妾怨长夜,独客梦归家。傍檐虫缉丝,向壁灯垂花。

檐外月光吐,帘中树影斜。悠悠飞露姿,点缀池中荷。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20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