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李贺写马(上)

李贺写马(上)

  

  马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比现代社会中的轿车要重要得多。对于人来说,马既是可以役使的工具,又是强有力的助手和有血性的伴侣。久而久之,人们对待马的态度便不仅仅停留在它的生物性上,而是赋予其诸多与人类社会相关的文化品格。骏马成为强大、刚毅、高洁等美好品质的象征,成为赞美和向往的对象,许多诗人也常常以骏马自况;庸马则成为小人与庸俗之辈的代名词,受到鄙弃。由此,马的主人成为人君或其他当权者的代称,他们对骏马和庸马的不同态度,也成为其人格高下的表征。历史上很多写马的诗文,大多不出此路数。李贺以《马》为题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较为典型地体现了上述特征,此处选出九首,逐一讲解。

  马诗(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这是一匹饥饿的骏马。

  前两句“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所表现的是怎样恶劣的环境:寒冬腊月,天街大雪,大多数人想必拥炉而坐,不至于饿死的动物们大概也躲在巢穴里,或者干脆冬眠去了。只有这匹骏马,冒着寒风,来到雪地上。它饿!诗人用两组意象,把饿马的心境渲染得极为动人:“草根甜”“雪似盐”。草根干枯难食,在它嘴里却是甘甜的;腊月的大雪冰冷刺骨,它却觉得像盐。

  对于这两句诗,似乎可作不同解释:一种是依照今人的习惯,愿意将其理解为骏马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升华为一种藐视困难、以苦为乐的情怀。草根难吃吗?雪很冷吗?不!草根很甜,雪像是必不可少的食盐。苦难有何可怕?我是骏马!其实另一种理解可能更符合具体情境:这是极度饥饿情境下所产生的幻象,干枯的草根看似甜的,厚厚的积雪像食盐一般可口。这就像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那个饥饿的小女孩,她在寒冬的雪夜里擦燃一根火柴,眼前就现出了温暖的烛光和喷香的烤鹅……

  然而,从三四句“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来看,这匹骏马显然要坚强刚毅得多,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所无法比拟的,它是一条响当当的硬汉。你看它,也不管自己口齿是软是硬,就是碰到蒺藜,也要嚼上一嚼!

  对于这后两句,似乎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饥不择食,它已无暇顾及口齿软硬,即使碰到蒺藜,也要先嚼上一嚼再说;另一种理解是为了知己知彼,自己究竟能不能吃下草根这类粗糙生硬的东西呢?那就先找个最硬最刺的东西尝试一下,如果连咀嚼蒺藜都不在话下,草根又有何惧?这两种理解似乎都有道理,前者很像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甚至有点儿“饱死鬼”心态的莽汉,后者则像胆大心细的壮士;前者像李逵,后者像武松。

  但是不管怎样理解,有两点是明确的:一是骏马的恶劣境遇,食草根,咀蒺藜,罹风雪,这也是当时社会中广大寒士的境遇,空有一腔热血、一身才华,却艰难困顿,无以自安。骏马的遭遇,无疑具有强烈的控诉力量。二是骏马在恶劣境遇中不畏缩,不苟且,勇敢地抗争。这是真正有志之士的写照。这首《马诗》,也因之成为执着刚毅的美好节操的赞歌。

  


  马诗(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此诗简单明了,却勾勒出一匹卓异非凡的骏马形象。诗虽不长,却独具特色:一是神异色彩,二是声形并茂。

  前两句“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为了显示骏马的卓异不俗,先给它报了一个最为高贵的“户口”——神马。“房星”属于二十八宿的东方七宿,共有四颗星,也称为“天驷”或“天马”。这两句意思是说:这匹马可不是人间的凡马,它是天上的房星下凡化成的良骏。

  这匹马究竟有怎样的卓异?“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这匹骏马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外形上瘦骨嶙峋,二是瘦骨的铮铮铜声。诗人不用冗余笔墨描绘它的体态与毛色,也不写它如何狂奔与嘶鸣,只是抓住骏马最典型的特征进行刻画:瘦(形)与铜(声)。据说良马多瘦骏,杜甫《房兵曹胡马》诗中说“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汉代有天马,也称为“铜马”,形容良马骏骨坚劲,犹如铁打铜铸。因此李贺说:你去敲一敲它那瘦劲的骨骼,竟会发出铜铁一般的铮铮之声!

  李贺喜欢用“瘦”的意象,比如《李凭箜篌引》中就有“老鱼跳波瘦蛟舞”的名句。“瘦”能给人的感觉造成强烈震撼,绘画中嶙峋的山石和瘦骨,由于强烈对比的线条和明暗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李贺喜欢用富于“金石之美”的意象,此诗也是典型的例证。通常形容一个人的坚毅时,称其为“铮铮铁骨”。这匹骏马则是瘦骨铜声,古人以铜铸钟,因此“铜”意象给人的感觉是坚韧响亮,比如“临岐击剑生铜吼”,也有这样的效果。

  这首诗中的骏马很像诗人自况。李贺才高,傲岸不羁,且是李唐皇室后裔,自视为良骏之才。然而他命途多舛,不能为世所用,生活困顿,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来自生命内部的激情和傲岸不屈的气概,正是一匹“瘦骨铜声”的良骏。当然,这又何尝不是所有逆境独行的刚毅之士的写照呢?

  


  马诗(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是一匹大漠秋风中跃跃欲试的骏马。

  塞外大漠是荒凉凄苦之地,但是真正的骏马只有在这里才能派上用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展示了一个廓大空灵、气势无限的空间:广漠的沙海,好像白雪茫茫;弯月如钩,高挂在燕然山上。这种境界,颇似气势恢宏的巨幅风景画,形与色富于和谐的韵味。

  诗人把令人望而生畏的塞北大漠写得如此令人神往,表现出他心中的一种渴望——在这片广阔天地里建树自己的一番功业。是骏马,就应该如此!但是,“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何时才能戴上镶金的笼头,飞驰在那深秋的战场之上!骏马急切而豪壮的心情,在三个词语中充分体现:“何当”“快”“踏”。透过这些词语,我们仿佛看到它在嘶鸣,它在眺望,它已跃跃欲试了。

  自然地,此诗也是作者自况,但就诗中所表现的情怀而言,很可能是他少年时期的作品。这匹骏马不是“吃草根”的骏马,也不是“敲瘦骨”的骏马,而是戴着金络脑跃跃欲试的骏马,宛如当年渴望一展雄才的少年诗人。

  马诗(其六)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

  这真是一匹倒霉的骏马。诗人从典型特征入手,短短四句诗,展现了一个百经折磨、困顿不堪的骏马形象,让人泪落,让人心寒。

  这匹马是怎样的一副形象呢?它卧着,饿着,瘦骨嶙峋。粗硬的鬃毛如刺,破坏了身上美丽的花纹;颈上的长毛,朱红的色泽已经消退,额头上的毛也被麻绳锯断了!它的骨是“查牙”的瘦骨,它毛是“刺破花”“朱色落”和“断长麻”的鬣毛。英雄迟暮,光景如此惨淡!

  单是这样的形象描绘,也许尚不足以使人充分意识到其命运的悲惨,但是不要忘了,这是一匹骏马。骏马应该什么样子?骏马应该有着健壮的骨骼,而不是“查牙”的瘦骨,错乱不齐;骏马身上的毛色花纹应该像一匹柔滑的锦缎,不能立起“刺破花”的“粗毛”;骏马的颈毛应该是朱红的,而不是枯槁褪色的;骏马头上应该戴着“金络脑”,而不是胡乱套着锯断了毛发的粗麻绳……

  我们不禁要问:是谁把骏马搞成这副模样?

  是饲马者。因为没有伯乐,或者是碰到一个冒牌伯乐,或是发了神经的伯乐。

  我们看到,诗中这匹倒霉饥卧的骏马,一动不动,整首诗只在描绘它的形态:瘦骨、劣毛。它可能曾经拥有超群的体魄与气力,也可能曾经驰骋疆场,但是如今,它已经没有了“快走踏清秋”的雄怀,没有了“未知口软硬,先拟蒺藜衔”的勇毅。它只是静静地卧在那儿,咀嚼着这份不应由它承受的苦涩。

  然而,它虽然没有行动,身上却有另外一种“动”——生命衰退的运动:粗毛刺破身上原本美丽的花纹,颈毛色泽脱落,额毛被麻绳锯断……这匹瘦马,正在走向生命的尽头。

  愿天下有才志者,并不都是落得这样的结局。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南山田中行

唐代 李贺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荣华乐(一作东洛梁家谣)

唐代 李贺

鸢肩公子二十馀,齿编贝,唇激朱。气如虹霓,饮如建瓴,
走马夜归叫严更。径穿复道游椒房,龙裘金玦杂花光。
玉堂调笑金楼子,台下戏学邯郸倡。口吟舌话称女郎,
锦袪绣面汉帝旁。得明珠十斛,白璧一双,
新诏垂金曳紫光煌煌。马如飞,人如水,九卿六官皆望履。
将回日月先反掌,欲作江河唯画地。峨峨虎冠上切云,
竦剑晨趋凌紫氛。绣段千寻贻皂隶,黄金百镒贶家臣。
十二门前张大宅,晴春烟起连天碧。金铺缀日杂红光,
铜龙啮环似争力。瑶姬凝醉卧芳席,海素笼窗空下隔。
丹穴取凤充行庖,玃玃如拳那足食。金蟾呀呀兰烛香,
军装武妓声琅珰。谁知花雨夜来过,但见池台春草长。
嘈嘈弦吹匝天开,洪崖箫声绕天来。天长一矢贯双虎,
云弝绝骋聒旱雷。乱袖交竿管儿舞,吴音绿鸟学言语。
能教刻石平紫金,解送刻毛寄新兔。三皇皇后七贵人,
五十校尉二将军。当时飞去逐彩云,化作今日京华春。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四月

唐代 李贺

晓凉暮凉树如尽,千山浓绿生云外。依微香雨青氛氲,
腻叶蟠花照曲门。金塘闲水摇碧漪,老景沉重无惊飞,
堕红残萼暗参差。

杂曲歌辞。神书曲

唐代 李贺

碧峰海面藏灵书,上帝拣作神书居。晴时笑语闻空虚,
斗乘巨浪骑鲸鱼。春罗翦字邀王母,共宴红楼最深处。
鹤羽冲风过海迟,不如却使青龙去。犹疑王母不相许,
垂露娃鬟更传语。

官街鼓

唐代 李贺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古悠悠行

唐代 李贺

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
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20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