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李贺:冠冕百世的鬼仙之才

李贺:冠冕百世的鬼仙之才

  决定尝试人物杂评。未触碰过,不针对书影,仅为曾在某一瞬打动过我的人写——“诗鬼”李贺。

  大多诗人主要作品诞生于三十岁后,李贺没那么多时间。他是急速坠落的流星,在人世间只停留短短二十七年——李贺字长吉,他的人生却与这两字完美错开。二十七载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尺度下不过沧海一粟,但昌谷李贺诗名,千古不朽。

  


  世人评价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陆游赞他“落笔妙古今,冠冕百世”,南宋诗论家严羽将他与诗仙李白相比较:“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

  在《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中,有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李贺短促的生命燃烧着色彩,色彩也燃烧着李贺短促的生命。李贺的诗歌,是用生命的色彩燃成的瑰宝。”

  李贺的生平

  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背负着“唐诸王孙”的优越感,生活却十分艰苦,家道早早便隐沦于小小的昌谷——山灵水秀之地,带给年幼的李贺无限作诗灵感。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他常常骑着驴、背着古锦囊游走于山川间,有所收获便投入囊中,夜晚通宵达旦整理诗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旷世绝才呕心沥血的苦吟,让他年方十五,便诗名远扬。

  正如许多家道中落的寒门子弟一般,李贺亦将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作为自己实现人生理想的唯一途径。可天不遂人愿,竞争对手举报李贺父亲的名讳“晋肃”与“进”谐音,指责李贺考进士便是不孝。

  避讳习俗从夏朝便有,但因为父亲的名字断绝儿子前程,未免太过荒唐。格外赏识李贺的韩愈一听说,专门写了文章声援他。

  “父亲名叫晋肃,儿子就不能参加进士科考试;那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他的质疑再犀利,徒有文坛地位、却在官场人微言轻的韩愈,护不住李贺。

  府试第一的天才少年被毒蛇从云端拽下,带一身伤痛与不甘离开长安。“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铩羽而归的李贺,孤寂、落寞、无所适从。

  此后,他尝试过投身幕府,接受了卑微的从九品奉礼郎一职,在宫廷祭祀中做劳累的杂务。壮志难酬、体弱多病、多愁善感,这让李贺大多数诗歌都充满了失落与凄然,宫体艳词则是他寻求的精神刺激——现实生活中与他无缘,便于歌篇寻个安稳处。

  


  李贺的多重人格

  也许李贺的不幸该归咎于那个黑暗的时代——他生于中唐,李白、王维等盛唐的象征在他出世前早早仙逝,“安史之乱”后的阴影笼罩在长安上空,辉煌不再、藩镇割据,一个强盛王朝的没落注定悲哀且漫长。也正是这样衰颓的社会现实,更激化了李贺骨子中的那份孤僻。

  经过这段时间的主题阅读,我愈发感受到李贺人格中的复杂,但不过是雾里看花、懵懵懂懂罢了。从孟红梅所著《大唐鬼才:李贺传》中,我看见的是一个纯粹、赤诚、天真、浪漫的理想少年书生,而在陈允吉、吴海勇所撰《李贺诗选评》,则更能一窥他的病态、抑郁、诡谲与沉湎幻梦。

  将光明与黑暗糅合,也许便能离昌谷李贺近上一些,再体会一番那冷如秋霜、艳若桃李的长吉体吧。

  极致感性的天才

  一个诗歌天才,是将感性发挥到极致的,这在李贺身上格外耀眼。与其相对,我们便很难在他的诗中读到理性气质。缺乏“冷”思维,他终生都沉浸在编织而成的主观世界中,不愿认清现实。

  但我认为,他也看到了社会现状,这一点能从他存世的讽刺诗中体现。关键在他不愿做出改变,融入世俗,造就纵横官场必须的城府。无法入仕,间接决定了李贺的一生难在政治上有所成,“心系天下”于他更是遥远。

  我们从他的身上看不到博大的抱负,可正是如此,才让他将生命中的一切尽数倾注在诗艺上。李贺没有多高尚舍己为人的情操,更无力为同自己一样贫苦的百姓谋福,他只有诗歌。奇诡的构思、瑰丽的意境、镂玉雕琼的诗句,是他生命的全部。

  


  李贺与骏马

  李贺与马的情缘,则在他的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马诗》二十三首中,就有一段耳熟能详的佳作。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在那些往返长安、游历苦吟的孤寂日子,是一匹瘦马与巴童陪伴着李贺。有了马,颠簸流离之苦就能减少些。李贺咏马,带有极强的个人情感。

  究其根本,叶庆炳教授则指出,李贺“生逢马年”,生肖便是马。从这个层次上看,李贺笔下的骏马,还是他本人的寄托。

  他也曾在科举受阻时写过《致酒行》——那是“鬼诗”中年少轻狂的亮色。其中的“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尚且清醒振作。可惜那个意气风发、积极向上的李贺已然被现实磨去了棱角,拏云之志,只能等那骏马去实现了。

  李贺的固执欲求

  后来,他便任由自己超迈的想象力遨游在贵族世界。一首鲜为人知的《将进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有别于李白的一气呵成,李贺成诗对细节的执著以及华丽辞藻的堆砌独树一帜,奇诡冷艳的个人风格得以彰显。谁又能想到以“烹龙炮凤”绘声、“桃花乱落”描写歌舞水袖呢?

  我们能从这些描写宴会、纨绔子弟奢靡生活的歌篇中,感受到李贺生命中缺失的那部分。

  宴会上的人抗拒不了长吉体的魅力,赞誉之辞不绝于耳,可对他们来说,这不过是可有可无的消遣。而李贺也天真地认为,只要他在类似的场合有所表现,就能得到平步上青云的机遇。

  不谙世事的天才一次次体会希望后的绝望,也只能咽下屈辱,回到自己那华丽的诗词宫殿,添砖加瓦,做一场大梦。

  


  李贺的“鬼诗”

  李贺之后数百年,人们的评价大以“鬼才”“鬼诗”等为主,与他晦涩凄惶、鬼影憧憧、宗教色彩浓烈的诗风分不开。天才的阴暗面藏着巨大的艺术张力,是他苦吟的成果,却更是加速他生命流逝的罪魁祸首。

  他的不幸从仕途不得志开始,走向深渊。而身在奉礼郎职位,让李贺对“神鬼”等艺术形态的感知格外敏锐。

  那段“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常常被后世认作李贺的挽歌。哪怕他的诗意常人难以理解,也能从词诡调激中感受到荒凉与幽寂。

  争议极大的《苏小小墓》则能体现李贺从鬼魅中寻求妖艳森冷的美。后世诗论家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贬主要就来自于他审美上的离经叛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除了“鬼魅”外,他为幻想中天宫所谱的诗篇也不在少数,梦中登天游历的《梦天》便是其中之一。他在天界,写出了“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这般超越现实的绝句……

  我不愿说李贺是因天妒英才而早早驾鹤西去。正如他所见,是天帝召他为新建的白玉楼作记去了。天宫仙境没有病痛、少白头、狡诈人心,也许那儿才是李贺的终极解脱吧。

  


  与李贺的缘

  依稀记得小学五六年级初次听李贺诗歌,便是那句世人皆知的“天若有情天亦老”。那时,我知“月如无恨月长圆”是它的千古绝对,对原诗前那句“衰兰送客咸阳道”一无所知。只是心头莫名被这句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的诗撞了一下。

  再后来,便是初中课本必背的《雁门太守行》,浓艳极具冲击力的色彩加上读起来不知为何酣畅淋漓的韵味,也许便是“长吉体”魅力所在。

  昌谷李贺,他所生长的时代与他格格不入,处处针锋相对。可从唐宋到当今,他那华丽的宫殿始终屹立在群星灿烂之间。至死仍是少年,多么浪漫的一句话,对他而言又是悲哀。那便愿在白玉楼中长安乐的少年,能留一缕魂魄在凡尘,看到长吉体的拥趸走过千年仍为他而痴狂吧。

  不知该如何收束,只能将我最爱的《李凭箜篌引》留在文章最后,稍作回味而已。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唐代 李贺

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马向沙场去,人归故国来。
笛愁翻陇水,酒喜沥春灰。锦带休惊雁,罗衣尚斗鸡。
还吴已渺渺,入郢莫凄凄。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

染丝上春机

唐代 李贺

玉罂汲水桐花井,茜丝沈水如云影。
美人懒态燕脂愁,春如抛掷鸣高楼。
彩线结茸背复叠,白袷玉郎寄桃叶。
为君挑鸾作腰绶,愿君处处宜春酒。

开愁歌

唐代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生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生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五月

唐代 李贺

雕玉押帘上,轻毂笼虚门。井汲铅华水,扇织鸳鸯文。
回雪舞凉殿,甘露洗空绿。罗袖从徊翔,香汗沾宝粟。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唐代 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八月

唐代 李贺

孀妾怨夜长,独客梦归家。傍檐虫缉丝,向壁灯垂花。
帘外月光吐,帘内树影斜。悠悠飞露姿,点缀池中荷。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20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