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李贺:“天要杀你,你为什么不杀天呢?”

李贺:“天要杀你,你为什么不杀天呢?”

  


  李贺:“天要杀你,你为什么不杀天呢?”

  自古至今,中国人都很害怕衰老。

  且不说充满哀怨与悲剧的《离骚》,《诗经》里就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少年戍边老得还,行道迟迟白头翁。时间意识在先民最初的文学里,就已经成为了固定的主题——

  伤时。

  于是我们看到,庄子写“死生亦大矣”,汉乐府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到了魏晋时候的王羲之,更是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看到那个“暂”字了吗?人们在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跟自己和解的时候,才会暂时忘记衰老的到来。那没得到的时候呢?

  换句话说,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感慨“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短暂人生。

  但我们看这些文字,都只是感慨。甚至李白,也不过是将浩浩荡荡的时间洪流描写成“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不过是把百年人生浓缩到一天之间,写“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最后才看开、放下,“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伤时这事,大家都知道,没办法。即便豪放,即便诗仙,愁,还是愁的;只是勉力别哭而已。

  


  但是到了李贺,就不是这样了。同样是伤时,同样是苦昼短,有的人“何不秉烛游”,有的人则是要吞天咽地,将世界翻个个儿来。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同样是时间,有的人顺着时间痛哭一场,有的人珍惜时间天天向上,还有的人,则是夸父逐日,宁死不屈——李贺就是最后一种。

  斩龙足、嚼龙肉,把时间拴住在自己的裤腰带上。

  鬼,是人死后的灵魂,种种原因不能轮回,滞留在世间,它们本身就代表着对命运的不服,未必说得上铮铮傲骨,也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而李贺的鬼,是豪放,是精灵,是别出心裁,也是对如梦泡影的人生的不服。什么秦皇汉武,你们那种求来的长生是长生吗?天要杀你,你为什么不杀天呢?

  中国文学史上,很有一种替别人说话的风气。

  曹丕、曹植虽然相煎太急,却各有一首《代刘勋妻王氏杂诗》,替王氏写“踟蹰不得共”的一帘风絮;鲍照为太白仰慕,却也总是代别人写东西,《代蒿里行》《代东门行》《代白头吟》后,甚至还帮曹植写《代陈思王白马篇》。

  李贺虽然没有明说自己“代”,但他的《苏小小墓》《秋来》《湘妃》《伤心行》《南山田中行》,无一不是代写。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李贺《苏小小墓》

  苏小小本是南齐名妓,一般人写她,也就是“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古乐府),或者是“漠漠穷尘地,萧萧古树林。脸浓花自发,眉恨柳长深。夜月人何待,春风鸟为吟。不知谁共穴,徒愿结同心”(张祜《题苏小小墓》),再不就是“小溪澄,小桥横,小小坟前松柏声。碧云停,碧云停,凝想往时,香车油壁轻。溪流飞遍红襟鸟,桥头生遍红心草。雨初晴,雨初晴,寒食落花,青骢不忍行”(朱彝尊《梅花引·苏小小墓》)。

  也就是写写她“永结同心”的梦想,写写周边“萧萧树林”的环境,再不就是写个自己“不忍行”的心理,可是李贺,却写了她的鬼魅。

  


  幽兰露如啼眼,是兰叶如眼露如泪?还是眼睛就如露珠?不得而知,但是鬼魅已生,从今而后,再看朝露,可能还会“去日苦多”,但把它想象成眼睛,就会觉得在与苏小小对视。

  而后的风为裳、水为佩,也是如此。这个鬼魂,就在身边,风吹雨滴的时候,她就出现了,带着婆娑泪眼,朦胧地绕着西陵,一圈一圈地走。

  别的诗人好歹还圆了苏小小一个永结同心的梦,而李贺却说“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直将悲剧延宕到了永恒——陪着她的,只有磷磷鬼火。

  同样的写鬼诗还有十几首,也是同样的鬼气森森,同样的天阴雨湿鸣啾啾。

  总是出奇,总是连别人生前遗愿都不满足,这样的天才,难道不鬼吗?

  其实李贺被称为诗鬼,还得力于他的一个好朋友:李商隐。

  李商隐这个人非常神奇,我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明明是情诗,为什么屡屡被用来歌颂老师?里已经写过他了,他给李贺写过一个小传,直接影响了人们对李贺的评价。里面有这么一句: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李贺这个人啊,瘦得跟面条似的,两边眉毛连在一起,还不注意个人卫生,指甲老长。看看这个形象吧!贴上符就是林正英电影里的僵尸啊……

  


  里面还写了这么一个故事: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

  李贺去世的时候,白天忽然看到了一个骑着虬龙的红衣人,拿着一个写着奇奇怪怪文字的笏板,说要把李贺带走。李贺扑通跪下,说,我上有八十老母,真的不想去啊!红衣人微微一笑,说事情并不简单:“白玉楼已经盖好,天帝已经研究决定了,就由你来写记。天上的差事,能算苦吗?”李贺哭了一会儿,就去世了。窗户外有白烟升起,还有隆隆车马奏乐声。

  这样的死去,也增添了李贺个人的鬼气。

  其实李贺的鬼,不仅仅在于诗歌创作的遣词造句,更在于他个人对命运和世界的不服,这种不服不同于李白的融放千里的豪情、杜甫俯身黎民的壮怀、白居易故作癫痴的飞智,而是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他的诗里写满了“凭啥?”和“就不”。

  换句话说,怀才不遇的时候,别人是曲意逢迎,李贺是“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赶明儿练会了剑术当个刺客攮死你个龟孙;

  听到好听的乐曲的时候,别人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李贺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不仅要有声音,还要有颜色,还得让这世间万物都跟我一起共同感受;

  写到去世的悲剧人物,别人是“嗨呀都不容易写个美好结局吧”,李贺是“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即便是死,也要惊天动地!

  所以,你看这个李贺,长得是个文弱书生,却总有些壮语豪言: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同样被命运和时间碾压,有的人坐着,有的人跪着,有的人趴着,还有的人浑然不觉,只有李贺,刀劈时间、剑斩轮回,要做天地的主宰。

  这样写鬼用鬼的鬼精灵,难道还不是诗鬼吗?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唐代 李贺

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马向沙场去,人归故国来。
笛愁翻陇水,酒喜沥春灰。锦带休惊雁,罗衣尚斗鸡。
还吴已渺渺,入郢莫凄凄。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

洛妹真珠

唐代 李贺

真珠小娘下青廓,洛苑香风飞绰绰。
寒鬓斜钗玉燕光,高飞唱月敲悬珰。
兰风桂露洒幽翠,红弦袅云咽深思。
花袍白马不归来,浓蛾叠柳香唇醉。
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八骢笼晃脸差移,日丝繁散曛罗洞。
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鬓四时芳。
玉喉窕窕排空光,牵云曳雪留陆郎。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

唐代 李贺

吴苑晓苍苍,宫衣水溅黄。小鬟红粉薄,骑马珮珠长。
路指台城迥,罗薰袴褶香。行云沾翠辇,今日似襄王。
宝袜菊衣单,蕉花密露寒。水光兰泽叶,带重剪刀钱。
角暖盘弓易,靴长上马难。泪痕沾寝帐,匀粉照金鞍。
剪翅小鹰斜,绦根玉镟花。鞦垂妆钿粟,箭箙钉文牙。
狒狒啼深竹,老湿沙。宫官烧蜡火,飞烬污铅华。
十骑簇芙蓉,宫衣小队红。练香熏宋鹊,寻箭踏卢龙。
旗湿金铃重,霜干玉镫空。今朝画眉早,不待景阳钟。

相和歌辞。塘上行

唐代 李贺

藕花凉露湿,花缺藕根涩。飞下雌鸳鸯,塘水声溢溢。

公莫舞歌

唐代 李贺

公莫舞歌者,咏项伯翼蔽刘沛公也。会中壮士,灼灼于人,故无复书;且南北乐府率有歌引。贺陋诸家,今重作公莫舞歌云。

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罂。
华筵鼓吹无桐竹,长刀直立割鸣筝。
横楣粗锦生红纬,日炙锦嫣王未醉。
腰下三看宝玦光,项庄掉鞘栏前起。
材官小尘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
芒砀云端抱天回,咸阳王气清如水。
铁枢铁楗重束关,大旗五丈撞双环。
汉王今日须秦印,绝膑刳肠臣不论。

感讽六首

唐代 李贺

人间春荡荡,帐暖香扬扬。飞光染幽红,夸娇来洞房。
舞席泥金蛇,桐竹罗花床。眼逐春瞑醉,粉随泪色黄。
王子下马来,曲沼鸣鸳鸯。焉知肠车转,一夕巡九方。
苦风吹朔寒,沙惊秦木折。舞影逐空天,画鼓馀清节。
蜀书秋信断,黑水朝波咽。娇魂从回风,死处悬乡月。
杂杂胡马尘,森森边士戟。天教胡马战,晓云皆血色。
妇人携汉卒,箭箙囊巾帼。不惭金印重,踉跄腰鞬力。
恂恂乡门老,昨夜试锋镝。走马遣书勋,谁能分粉墨。
青门放弹去,马色连空郊。何年帝家物,玉装鞍上摇。
去去走犬归,来来坐烹羔。千金不了馔,狢肉称盘臊。
试问谁家子,乃老能佩刀。西山白盖下,贤俊寒萧萧。
晓菊泫寒露,似悲团扇风。秋凉经汉殿,班子泣衰红。
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宫。腰衱珮珠断,灰蝶生阴松。
蝶飞红粉台,柳扫吹笙道。十日悬户庭,九秋无衰草。
调歌送风转,杯池白鱼小。水宴截香腴,菱科映青罩。
zv蒙梨花满,春昏弄长啸。唯愁苦花落,不悟世衰到。
抚旧唯销魂,南山坐悲峭。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20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