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端午节到了,一提端午节,自然就联想到屈原。
屈原离开我们已经两千多年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在吃粽子的同时,更应该思考怎样理解屈原精神和学习屈原精神?
我认为,屈原的敢于斗争的精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与毛主席的反潮流精神一脉相承,是复杂的屈原精神中最耀眼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精神。
屈原是非分明,身处污泥而不染,独善其身、洁身自好。正如他自己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中称赞屈原“蝉蜕秽浊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涅而不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而郭沫若更是认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要推数屈原”,因而著述最多的是对屈原的研究,写下了一部长篇学术论著《屈原》,还创作了著名的历史剧《屈原》,并得出了屈原从“革命诗人”到“人民诗人”再到“伟大的爱国诗人”的论断,且始终如一地捍卫屈原。
我们今天依然要捍卫屈原的真精神,学习屈原的真精神。
屈原的斗争精神
屈原敢于和贪腐的权贵们斗争,敢于和昏庸的君王斗争,敢于和虎狼治国强秦斗争!
屈原洁身自爱,独清独醒,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可毁其节。他志洁行廉,矫然自异,从不随波逐流;他不妖不染,皭然不滓,决不同流合污。其高洁人格堪“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真正的屈原精神是一种高度的精神自觉。它就蕴含于妇孺皆知的“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这句千古绝唱之中。
同时代的人全都浑浑噩噩——精神没有真正觉醒——而唯独屈原自己一个人清醒,它说明的正是,屈原是一个精神高度自觉的理性成熟的个体。正因此,屈原才具有了与其当代人判然相别的人格魅力:坚决拒绝“哺其糟而啜其醨”,以“死”来自证清白。
面对世间的不公与丑恶,我们是应该选择随波逐流,还是应该选择勇于斗争呢?
渔父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们认为,一个真正的圣人,就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活得好,那这个“圣”是个什么呢?世界变化了,我跟着它变化,你水浑了我去洗洗脚,水清了我才去洗帽子!
但是,如果人人都随波逐流,对于社会上的阴暗面不闻不问,那么社会的阴暗面无疑会不断扩大,乃至最终吞噬这个社会。如果水开始污染了觉得还可以洗洗脚,而不是想办法去治理,那么总有一天连脚也不能洗,变成发黑发臭的死水。
的确,敢于反潮流,敢于同社会阴暗面斗争要比随波逐流,对于社会上的阴暗面不闻不问难得多,可能还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是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批人,社会才能发展,才能进步。敢于同社会阴暗面斗争的人才是社会的中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圣人”。从这种意义上说,一个鲁迅胜过一万个阿Q,一个屈原胜过一万个渔父。
如果一个社会,屈原精神、鲁迅精神遭到嘲弄,渔父精神、阿Q精神受到推崇,那么这不仅不能表明屈原精神、鲁迅精神的过时,恰恰说明了这个社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比一个健康的社会更加需要屈原精神、鲁迅精神。
屈原的爱国主义、独善其身、敢于进谏精神,实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也是当代中国人特别应该汲取的精华内容,与儒家为代表的“吃人”文化是根本对立的。
毛泽东学习屈原精神的内核实质
毛泽东与屈原的故事,知道的人真是太少了,给大家说说
众所周知,伟人毛泽东一向对屈原理解甚深,评价很高,倍加推崇。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开国领袖毛泽东是湖南人。湖南是战国时楚国旧地,是屈原流浪过的地方,呕歌过的地方,也是他殉难的地方。也许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地缘”情结吧,毛泽东对屈原可谓情有独钟,终生挚爱。
青年毛泽东在文化性格上深受屈原影响
早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毛泽东就如痴如醉地学习《楚辞》,对屈原崇拜得无以复加。1921年农历端午节,毛泽东的好友易白沙,只身赴京剌杀北洋政府首脑未果,旋即南下组织军队北伐亦未果,于是他选在屈原投江的日子跳海自杀,以唤起民众。
毛泽东为易君写了挽联:“无用之人不死,有用之人愤死,我为民国前途哭;去年追悼陈公,今年追悼易公,其奈长沙后进何。”
对联中的陈公就是陈天华。陈天华也是学习屈原,为救国唤起民众而在日本跳海自杀的。由此足见毛泽东在青年时期,与他同时代的热血青年们一样,受屈原影响程度之深之大,同时青年毛泽东已经从文化性格上,将屈原精神融进了自己的血脉之中。
直到毛主席晚年,老人家依然孜孜不倦地研究屈原,运用屈原。
毛主席力荐,使屈原成为世界四大名人之一
毛主席用他独特的古今中外法,深刻把握了屈原精神的精髓,高度概括了屈原的当代文化影响,从而从广度上,进一步让我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在这个文化运动中,屈原成为四位“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应该注意的是,那次评选的世界文化名人,主要是从具有反抗精神,做出了开创性文化贡献的世界级文化人这个角度评的,另三位是,还有波兰的天文学家、日心说创始人哥白尼;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神曲》作者但丁;还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
作为世界文化名人,我国的屈原,当之无愧,这也是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在建国初期将民族文化世界化的一次成功尝试。
还要明确指出的是,屈原不是那种曲高和寡的文人,而是毛主席说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名人,是所有中国人都推崇的文化人。
屈原是有深度,有高度的文人,但他又是平民英雄,为广大老百姓所热爱,所以,人民领袖毛主席最懂这一点,也最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点,这也是人民创造历史的必然。
顽石老师说,当下中国更需要屈原而不是孔子。
毛主席对屈原精神最有现代性的评价
我们都喜欢谈论屈原,但是对于屈原精神的现代把握,无人能与毛主席相比。
我们可从他1959年8月在《关于枚乘七发》的批语中看到这样的话:“骚体是有民主色彩的,属于浪漫主义流派,对腐败的统治者投以批判的匕首。屈原高居上游。宋玉、景差、贾谊、枚乘略逊一筹,然亦甚有可喜之处。”“骚体是有民主色彩的”,是“批判的匕首”,“屈原高居上游”,这是毛主席对屈原以及其开创的骚体,进而对屈原精神作出的现代性评价!
毛泽东号召干部要敢讲真话、敢于斗争
毛主席对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作了系统的总结,这就包括屈原精神。屈原精神无疑是爱国的,但屈原爱国的方式却是独特的,他有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有坚持真理,不向谬误低头的气节,如此刚正不阿,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在毛主席领导的革命队伍里,不也成了风气吗?
这难道不是屈原精神最好的发扬光大吗?1958年3月中央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在提倡干部要讲真话时,说屈原是敢讲真话的人,敢为原则而斗争,虽然不得志。
以死醒世的战斗精神,无疑是毛主席晚年的真实写照
1961年秋,毛泽东专门写了一首《七绝·屈原》,深刻形象地刻画了屈原的爱国情怀、浪漫气质,更揭示了其文作匕首、以死醒世的战斗精神: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1966年7月8日毛主席在一封信中说:“我准备身后跌得粉身碎骨”!
毛主席以他独特的“自沉汨罗江”,在几十年后唤醒了越来越多的人们!
毛主席指出:反潮流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原则
历史说明:没有马克思、恩格斯的反潮流,就不会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的伟大实践。没有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反潮流,就不会有苏维埃的胜利,苏维埃就不会坚持几十年。
毛主席在《青年运动的方向》这篇光辉著作中指出:在青年运动中有一股不愿意和工农大众相联合的潮流。毛主席说:“这样一个潮流好不好呢?我看是不好的,因为他们反对工农,就是反对革命,所以说,它是青年运动中的一股逆流”,“我希望全国的青年切记不要堕入那股黑暗的逆流之中”。
没有毛主席的反陈独秀的潮流,反共产国际与王明的潮流,就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以联合国决议形式通过的貌似“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以毛主席为首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不仅没有选择去跟从,也没有被其所吓倒,而是选择了反潮流,以大无畏的勇气组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入朝参战并不仅将这股“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打得如落花流水,而且更将联合国军打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而更令我们敬仰的,是我们的伟大领袖,反了中国千年文明的潮流:官本位!
毛主席最后提出了"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撤职,不怕开除党籍,不怕离婚”的反潮流五不怕的革命精神。
学习毛泽东与屈原的不同流合污
中国当代社会物欲横流、拜金主义、官本位、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普世价值等各种错误思潮思潮严重泛滥,甚嚣尘上,浸入到社会生活各个角落。
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们是同流合污还是继承与发展屈原与毛泽东的精神呢?
我选择后者!
1942年1月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屈原》开篇屈原给弟子宋玉讲自己的《橘颂》一诗,赞美橘树“独立不倚”、“至诚一片”的品格,告诫宋玉在这大波大澜的时代“生要生的光明,死要死得磊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
历史剧《屈原》之经典片段《雷电颂》
这实际也是屈原光明磊落、爱国爱民伟大襟怀的诗意概括和自我抒发。中间屈原受陷害后悲愤满腔,告诫国王:“要多替楚国的老百姓设想,多替中国的老百姓设想”。屈原痛斥南后:“你陷害了的不是我,是我们整个儿楚国呀!”“是我们整个儿的赤县神州呀!”结尾屈原随卫士潜往汉北,和人民一起继续坚持斗争,共谋救国大业,这把屈原精神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历史剧《屈原》展现的屈原这种忠于祖国,热爱人民,顶天立地,勇于斗争,深入群众的精神,就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发展的屈原精神。
我们纪念屈原,就是要发掘和倡导屈原的人品美德,不媚俗,不从俗,树正气,倡新风,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同社会上的一切腐朽现象作斗争,弘扬屈原为真理九死而不悔的斗争精神和宁赴清流死也不同流合污生的高洁品质。
在一切向钱看的“滚滚潮流”面前,在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占据统治地位的今天,那些能更多考虑人的精神生活而不是物质享乐,那些能更多想着“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人民币服务”的人,那些顶着巨大压力批判西方价值观的人,那些“铁肩担道义”为人民和民族利益奔走呼号的人,他们都是反潮流的英雄,都是继承屈原和毛泽东真精神的人。
屈原,永垂不朽!
毛主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人民的正义事业,必胜!
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苹 通:蘋)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大司命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
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东君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兮忘归;
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
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河伯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灵何惟兮水中;
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流澌纷兮将来下;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礼魂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