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从孔子到屈原

从孔子到屈原

  又到了端午小长假,说起端午节,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节日了:粽情飘香、荷包香囊、龙舟竞渡、一杯雄黄......这些富有仪式感的习俗陪伴我们祖祖辈辈、年复一年。

  中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就说这端午节,各种广告词也是脑洞大开,什么“一见粽情”、“万水千山粽是情”、“品位出粽”,等等,当然这些只是文字游戏。要说文字优美,那一定非诗歌莫属。而说到诗歌,这两位杰出历史人物就不能不提,一位是孔子,一位是屈原。

  


  那么在端午系列的第一天,咱们就先从孔子与屈原说起,聊聊诗与情怀。

  

  世界遗产——曲阜孔庙、孔林、孔府金银纪念币8克金币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8克金币的背面图案为孔子燕居像,并刊“孔子”字样及面额,它的创作原型是明朝佚名画者所作的孔子燕居像。因为这幅画像中的孔子形象仪态威严、端庄稳重,多出现在中小学课本上,所以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孔子形象[1]。

  金币上的孔子面相丰腴,额头凹陷,目光炯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倒眉翘胡,须发飘拂,造型准确,敦厚凝重的风姿之中更带有逸秀潇洒的气韵[2]。

  虽然仙风高远,但还是遵循了民间野史中流传甚广的孔子真容特点,保留了“七陋”之中的“鼻露孔”、“眼露白”、“唇露齿”、“头圩顶”、“耳重肩”等孔子异于常人的形象特点[3]。

  用飘逸婉转的线条表现孔子的须发、布衣,画面简淡但境界高逸,显示出一个神圣化的孔子形象。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曾说“圣人,吾不得见之矣”,但观此枚金币,圣人,吾辈却得见之矣[4]。

  说到孔子与诗歌,那就是他晚年编订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说明孔子也是一个诗人。而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的诗学直接继承了孔子的观念,以美善统一为理论基础,以发愤抒情为思想核心,显示出个性鲜明的实践品质,产生了深邃久远的历史影响[5]。而早在1985年,二位就同时登上了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第2组),其中1/3盎司金币背面图案是孔子,22克银币背面图案之一是屈原。

  


  在春秋时代,伟大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美善统一的主张。据《论语·八佾》记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在孔子看来,尽管“善”属于伦理道德的领域,“美”属于艺术审美的领域,两者各有不同的特性,但艺术的最高境界还应该是“尽善尽美”,亦即达到美善统一的理想状态。由于南北文化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一致性,孔子的这一主张,后来对楚国的屈原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其诗学精神的理论基础[6]。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诗歌艺术的审美本质,都无疑是人类主观情感的抒发。在中国上古时代,由于宗法社会政治和实用理性精神的影响,人们更为自觉强调的,却是怨愤之情的表达。在《诗·雅》中,就已经开创了这一抒情传统的源头[7]。

  “作此好歌,以极反侧。”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对于中国诗歌这一富于民族特色的怨刺传统,孔子曾经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升华。他强调诗歌的政治伦理功能,而兼及其艺术审美特性,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8]

  由于孔子的巨大影响,宣扬怨愤之情的合理性,强调怨愤之情的必要性,也就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诗学理论的一个重要传统。显而易见,屈原在直接继承《诗·雅》贵族怨刺诗的诗歌创作倾向的同时,也理所当然地直接继承了孔子所标举的“(诗)可以怨”的诗学理论观点[9]。他在《九章·惜诵》中写道: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屈原作品的以哀怨愤懑为基调的情感内涵,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他在《离骚》既表达了对昏聩君主的满腔怨愤: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又对奸佞党人进行了尖锐抨击: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他在《九章·涉江》中既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哀怨牢骚: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又立下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定誓言: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千百年来,正因为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端午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中国民俗——端午节纪念银币正面图案屈子祠

  关于屈子祠,当年屈原被流放时,曾在汨泉江畔的玉笥山上住过。后来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投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他,便修祠在玉笥山上。

  


  长江三峡金银币2盎司银质纪念币之一

  既然今天的主题是诗,那怎么少的了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呢?最后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几首,也为节日增添一些文化气息。

  端午

  (江南靖士)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浣溪沙·端午

  (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渔家傲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最近有一部电视剧《思美人》正在热播,该剧以屈原为主线,讲述了其传奇跌宕的人生以及瑰丽唯美的爱情故事。当然影视作品有改编的成分,如果您感兴趣,不妨找来屈原的《九章·思美人》来读一读,感受他思国、思乡和美政理想一定要实现。


猜你喜欢先秦古诗词

惜诵

先秦 屈原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
谒忠诚以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
忘儇媚与背众兮,情与貌其不变。
故相臣莫若君兮,所以证之不远。
吾谊先君而后身兮,羌众人之所仇。
专惟君而无他兮,又众兆之所雠。
一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
疾亲君而无他兮,有招祸之道也。
思君其莫我忠兮,勿忘身之贱贫。
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
忠何罪组遇罚兮,亦非余心之所志。
行不群以巅越兮,又兆众之所咍。
纷逢尤以离谤兮,謇不可释;
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
心郁邑而不达兮,又莫察余之中情。
固烦言不可结而诒兮,愿陈志而无路。
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
申侘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忳忳。
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
吾使厉神占之兮,曰有志极而无旁。
终危独以离异兮?曰君可思而不可恃。
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惩于羹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犹有曩之态也。
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
同极而异路兮,又何以为此援也?
晋申生之孝子兮,父信谗而不好。
行婞直而不豫兮,鲧功用而不就。
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
矰弋机而在上兮,罻罗张而在下。
设张辟以娱兮,愿侧身而无所。
欲儃佪以干傺兮,恐重患而离尤。
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汝何之?
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
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郁结不纡轸。
梼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
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
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
矫兹媚以私处兮,愿曾思而远身。

离骚(节选)

先秦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怀沙

先秦 屈原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内厚质正兮,大人所晟。巧陲不斵兮,孰察其揆正?
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谓之不明。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惟党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重华不可遻兮,孰知余之从容!
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
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离闵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乱曰: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脩路幽蔽,道远忽兮。
曾唫恒悲兮,永慨叹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
怀质抱青,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九歌·大司命

先秦 屈原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君回翔兮㠯下,逾空桑兮从女。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
乘龙兮辚辚,高驼兮冲天。
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

悲回风

先秦 屈原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
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
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
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
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
伤太息之愍怜兮,气于邑而不可止。
糺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
折若木以弊光兮,随飘风之所仍。
存彷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
抚珮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岁曶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薠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
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
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闻。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
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
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
邈漫漫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
凌大波而流风兮,讬彭咸之所居。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
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冯昆仑以澂雾兮,隐渂山以清江。
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
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
轧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
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氾潏潏其前后兮,伴张驰之信期。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
心调度而弗去兮,刻著志之无适。
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悐悐。
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骤谏君而不听兮,重任石之何益?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九歌·东皇太一

先秦 屈原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屈原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 2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