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屈原的绝命辞到底说了什么?

屈原的绝命辞到底说了什么?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已经离开我们两千多年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彩绝艳的楚辞诗篇。今天我们来谈谈屈原的绝命辞,看看这位伟大的诗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到底说了什么。

  想要回答屈原的绝命辞说了什么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确定屈原的绝命辞是哪一篇,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关于屈原绝命辞,历代研究者聚讼纷纷。有的主张是《怀沙》,有人力推《惜往日》,有的认为是《悲回风》,还有的说是《离骚》,甚至有人把《橘颂》当成是屈原的绝笔。似乎各有各的理,难以遽下定论。然而,在笔者看来,确定屈原的绝命辞还是应以太史公司马迁的观点为依据。据太史公在《屈原列传》中的记载,屈原“乃作《怀沙》之赋(后引《怀沙》全文),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可知,司马迁认为《怀沙》是屈原自沉之前的最后一篇作品。太史公去古未远,有关屈原的传说可能还盛行于当时,相对于后人而言,他的说法更具有可信度。实事上,《怀沙》是屈原绝命辞的观点一直盛行至南宋,直至朱熹出,方受到质疑,此后各种不同观点才纷纷涌现。此外,从诗篇的情感内容来看,《怀沙》全然是一种赴死前的决绝与悲凉。而诗题“怀沙”,虽历代颇有歧见,但以“怀抱沙石以自沉”或者“投身于河沙之怀”的释义最为可信,最受欢迎。据此,笔者认为,屈原的绝命辞应仍以《怀沙》为准。

  


  据《屈原列传》载,屈原是楚王室同宗,在楚怀王时期任左徒之官,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才华出众,得到怀王的信任。在内“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在外“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怀王一度还将起草国家改革法令的重任交给屈原,可谓风光无限。但好景不长,屈原的突出表现遭到同僚的嫉恨。以上官大夫为代表的朝中奸佞纷纷排挤和诋诽屈原,楚怀王因此渐渐疏远了屈原。屈原虽然被疏,但仍心系怀王与楚国,一有机会就执义直言,可惜均难被采纳。怀王一次次被秦国欺骗,楚国一步步受制于秦,楚国国势日衰。后来,秦昭王假意与怀王会盟,将怀王拘留在秦。楚怀王入秦不返,长子楚顷襄王即位。不久,怀王客死于秦国。屈原指责撺掇怀王入秦的公子子兰。而此时的公子子兰已为楚国令尹,掌管朝政。屈原的行为自然只能招来更多的嫉恨。果然,政敌上官大夫又借机向顷襄王馋陷屈原,顷襄王怒而迁屈原于江南。

  仅管在怀王时期,屈原已被疏,远离政治中心,但曾经被怀王信任并委以重任的经历始终给他残留有会被重新重用的希望。楚国局势虽一步步下行,但屈原还依然期待着怀王能悔悟过来并力挽狂澜。怀王曾经的知遇之恩也让屈原还心存感激并时刻准备报效怀王。可如今,怀王已死,楚国的政治舞台被自己曾经的政治对手把持,国势颓败越发不可收拾。屈原对楚国的前途和自己理想的实现失去了信心。屈原行于江滨,披发行吟,面色憔悴,容貌枯槁,决定以死明志,不愿苟活于世。在这样一种背景与心境下,屈原写下了《怀沙》。

  《怀沙》全文如下: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杳杳,孔静幽默。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易初卞迪兮,君子所鄙。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巧倕不斫兮,孰察其拨正。玄文处幽兮,矇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女笯兮,鸡鹜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惟党人之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兮。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重仁袭衣兮,谨厚以为丰。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所有。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故也。汤禹久远兮,邈不可慕也。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离愍而不迁兮,愿志之有象。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乱曰: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薮,道远忽兮。怀质抱情,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通读全文,我们可以从屈原绝命辞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诗人抒发了自己被贬南荒的哀伤之情与“冤屈而自抑”的郁结之气。屈原遭馋被贬,于“滔滔孟夏”时节远赴蛮荒,触目皆“草木莽莽”,“眴兮杳杳”。诗人“伤怀永哀”“郁结纡轸”,无处申说,只能在这最后的绝命辞中,写出这最后的伤悲。

  第二,诗人表达了对这个黑白颠倒、贤愚不分的现实的批判与不满。屈原矛头所指就是当时的楚国政治现实。这是一个“玄文”被人暗藏,视力超常的离娄被当成瞎子,“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凰被关进笼罩里,鸡鸭四处乱飞,玉与石混在一道,好与坏不分的世道。在这个世道,小人得势,贤良被黜,子兰、上官大夫等“非俊疑杰”的庸人却当道狂吠,权势冲天,而如屈原这般“内厚质正”的忠良,却难容于世。在这最后的绝命辞中,诗人用一系列的形象比喻来批判当时楚国政局的乱象和世道的不公,表达了自己强烈的不满与不屑。

  第三,诗人表达了世无伯乐、无人理解的深沉悲哀。在这个变白为黑、倒上为下的社会里,屈原这匹良骏根本找不到知音,无人赏识,无法施展才华。自己“文质疏内”,可众人并不了解我过人的才华;自己鸿才博学,可为栋梁,可谁又懂得我拥有的不世之才。舜帝已死,不可再生,夏禹和商汤已经远隔,当今之世,难觅知音,更无良伴。如果说在楚怀王时期,屈原还曾一度遇到过伯乐,得到过君王的赏识,那么在如今的顷襄王时代,屈原已经完全没了任何希冀。怀王已死,仅管自己“怀质抱情,独无匹兮”,但“伯乐既没,骥焉程兮”。这种“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的叹喟在这绝命辞中已达到了悲凉的境地。

  第四,诗人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以身殉国的决心。世道如此混乱,伯乐已死,自己的才华得不到赏识,理想已没了实现的可能,诗人不愿与世沉浮,也不屑与小人与伍,更不愿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楚国就此沉沦。诗人像一位远行人,日暮路遥,看不到抵达的可能,心中没了光亮。“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诗人心中充满忧哀,要“舒忧娱哀”,只有一死。诗人要用死来表明心志,捍卫尊严,以己身之一死来殉自己执著的理想,来殉自己眷恋的楚国。诗人最后唱道:“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如果说此前有关死的言论还多少带有些冲动的话,那么这回真地知道了死的不可避免,对生命不再留恋,愿追随先贤而去,明确表达了死亡的决心,而且表现得异常的冷静与悲壮。这就是屈原自杀前的最后心态。

  


  以上四点,尽管屈原在此前的作品中也多次表达过,但相比于《离骚》《惜往日》《悲回风》等篇,诗人在绝笔《怀沙》篇中所表达的情感更为悲凉。朱熹在《楚辞集注》中所言“《骚经》、《渔父》、《怀沙》,虽有彭咸、江鱼、死不可让之说,然犹未有决然之计也,是以其词虽切而犹未失其常度。《抽思》以下,死期渐迫,至《惜往日》、《悲回风》,则其身已临沅、湘之渊,而命在晷刻矣。”只读出了表面的平静,并没有看到深层的悲凉。《怀沙》篇中的“未失其常度”是痛定后的平静与万念俱灰后的冷酷,这比那种激烈的言辞更为可怕。所以《怀沙》才是屈原真正绝笔。


猜你喜欢先秦古诗词

惜往日

先秦 屈原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
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心纯庬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澄其然否。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
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而见尤。
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
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
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
独障壅而蔽隐兮,使贞臣为无由。
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
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
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而别之。
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而下戒。
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
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
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情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
乘氾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九歌·云中君

先秦 屈原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九歌·少司命

先秦 屈原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㠯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悲回风

先秦 屈原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
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
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
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
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
伤太息之愍怜兮,气于邑而不可止。
糺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
折若木以弊光兮,随飘风之所仍。
存彷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
抚珮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岁曶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薠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
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
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闻。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
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
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
邈漫漫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
凌大波而流风兮,讬彭咸之所居。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
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冯昆仑以澂雾兮,隐渂山以清江。
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
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
轧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
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氾潏潏其前后兮,伴张驰之信期。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
心调度而弗去兮,刻著志之无适。
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悐悐。
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骤谏君而不听兮,重任石之何益?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九歌·山鬼

先秦 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九歌·湘夫人

先秦 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 一作:渺渺)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屈原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 2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