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屈原真是芈月的老师吗?

屈原真是芈月的老师吗?

  


  吉林卫视最新热播剧《芈月传》中,芈月这个曾经称霸秦国的历史人物,却是地地道道的楚国女儿。剧中不仅塑造了楚威王、屈原、唐昧、黄歇等一批历史上的楚国名人,也在荧屏上一定程度展示了璀璨夺目的楚文化。你还想更多地了解芈月成长的这片土地吗?快和小吉一起来涨姿势。芈姓:稀奇不稀奇?  在《芈月传》热炒之前,很多人连“芈”(读音mǐ),这个字都没见过。其实芈姓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是周时楚国贵族的祖姓。

  为何芈姓在后代却很少见到?这与中国古代的姓氏制度有关,氏作为姓的分支,其产生时间自然要晚于姓,氏乃是尊卑等级的标志。

  真实历史上屈原、项羽都姓芈。生于秭归的我国最伟大诗人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屈”实际上是和姓相关的另一个称呼——氏。历史资料记载,屈原芈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人们更习惯叫屈原而不叫芈原。与屈原同姓不同氏的历史名人还有“西楚霸王”项羽。

  先秦时期,姓氏有别,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是某个支系的称号。氏,经三代后成为姓。所以,“芈”姓衍生出不少大家熟悉的“氏”,如白氏、叶氏、伍氏、项氏等。屈原:那时还是小孩子  在《芈月传》前两集中,将楚威王率兵出征、取得徐州大捷作为一段故事背景。

  张硕介绍,楚威王是使楚国国国势发展最强、疆域最大的君王。历史记载,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打败越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在长江边石头山(今清凉山)上建立金陵邑(南京城)。宋代有所谓威王埋金的故事,楚威王觉得南京“有王气”,吩咐在龙湾(今狮子山以北的江边)埋金。同一时期,楚威王还大军伐齐,与齐将申缚战于泗水,进围徐州,大败申缚。楚国的势力至此不仅直推泗水之上,更扩张到长江中下游与江淮地区。

  当然,电视剧总有虚构之处,在剧中人物的登场时间上,就与真实的楚国历史存在较大不同。

  在《芈月传》中,屈原是楚威王的大祭司,并被幼小的芈月请求拜其为师。张硕说,这其中的时间表述,与真实历史相差了数十年。

  以楚威王七年(前333年)的徐州大捷为例,电视剧里在这一年前后,芈月请求拜屈原为师。真实历史里,这一年屈原还只有7岁,尚居住在秭归乐平里。楚威王在世期间,屈原还只是个小孩子,基本与芈月属于同一时期的人。霸星与台:天文建筑很发达  电视剧《芈月传》里,以楚太史令唐昧夜观星象、发现霸星来展开故事。

  张硕介绍,楚人的先祖是已知的中国最早天文学家的杰出代表,他们创立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天文历法,为观象授时、确定农事提供了依据。

  历史记载,楚人先祖创立的历法,在4600年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先秦时期的楚国也是一个天文历法发达的诸侯国,所用的《颛顼历》就是后世所谓农历的先驱。

  我国已知最早的天文文物出土在楚地,一件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的衣箱上关于二十八星宿和北斗的图画,一件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早期的《天文气象杂占图》。其中,尤其前者描述了楚人天文学的成就。

  在《芈月传》中,还多次提到“高唐台”、“云梦台”等楚建筑名称。真实历史上,楚王好筑台,楚国的亭台遍布高山流水之间。屈原《招魂》中写道:“层台累榭,临高山些”,就是当时楚国多台的真实写照。以层台为代表的楚园林,代表了楚国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建筑史上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猜你喜欢先秦古诗词

惜诵

先秦 屈原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
谒忠诚以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
忘儇媚与背众兮,情与貌其不变。
故相臣莫若君兮,所以证之不远。
吾谊先君而后身兮,羌众人之所仇。
专惟君而无他兮,又众兆之所雠。
一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
疾亲君而无他兮,有招祸之道也。
思君其莫我忠兮,勿忘身之贱贫。
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
忠何罪组遇罚兮,亦非余心之所志。
行不群以巅越兮,又兆众之所咍。
纷逢尤以离谤兮,謇不可释;
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
心郁邑而不达兮,又莫察余之中情。
固烦言不可结而诒兮,愿陈志而无路。
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
申侘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忳忳。
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
吾使厉神占之兮,曰有志极而无旁。
终危独以离异兮?曰君可思而不可恃。
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惩于羹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犹有曩之态也。
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
同极而异路兮,又何以为此援也?
晋申生之孝子兮,父信谗而不好。
行婞直而不豫兮,鲧功用而不就。
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
矰弋机而在上兮,罻罗张而在下。
设张辟以娱兮,愿侧身而无所。
欲儃佪以干傺兮,恐重患而离尤。
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汝何之?
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
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郁结不纡轸。
梼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
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
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
矫兹媚以私处兮,愿曾思而远身。

九歌·少司命

先秦 屈原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㠯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九歌·礼魂

先秦 屈原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 河伯

先秦 屈原

与女[1]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2];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3];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灵何惟兮水中;
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流澌纷兮将来下[4];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5]。

悲回风

先秦 屈原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
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
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
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
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
伤太息之愍怜兮,气于邑而不可止。
糺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
折若木以弊光兮,随飘风之所仍。
存彷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
抚珮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岁曶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薠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
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
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闻。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
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
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
邈漫漫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
凌大波而流风兮,讬彭咸之所居。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
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冯昆仑以澂雾兮,隐渂山以清江。
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
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
轧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
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氾潏潏其前后兮,伴张驰之信期。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
心调度而弗去兮,刻著志之无适。
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悐悐。
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骤谏君而不听兮,重任石之何益?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哀郢

先秦 屈原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
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屈原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 2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