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一个屈原救不了国,但屈原身后还有毛主席,还有人民……

一个屈原救不了国,但屈原身后还有毛主席,还有人民……

  


  又逢端午,又祭屈原。

  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中国历史上唯屈原一人。尽管关于端午节,关于屈原在学术界仍然有些许争议,但不可争议的是,上千年来,人们记住了屈原和端午节的渊源,记住了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先祖。

  毫无疑问,屈原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精神篇章中的一个厚重的标题,是中华民族的一根铮铮铁骨!

  


  可以说,在普通群众眼里,屈原就是忧国忧民的代表。

  屈原在看到了楚国繁华表象下隐藏的深深危机后,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怀王的信任,积极向君王建言献策,亲自参与法律制定,提倡“美政”,即修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在屈原不懈努力下,楚国呈现出了复兴的势头。

  屈原是如此的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又深受老百姓拥戴,而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屈原和以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怀王宠姬郑袖为代表的腐败官僚集团形成了尖锐的冲突。

  贪腐的权贵们岂能允许有人影响到自己的私利,国家前途是什么?百姓死活是什么?他们统统不在乎。这些腐败分子、卖国贼联起手来陷害屈原,可恨的是,昏庸的楚怀王竟然听信谗言,将屈原流放到了楚国西南的穷山恶水,起用,再流放。而楚国随着屈原的放逐而没落,最终为强秦所灭……

  屈原终其一生,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活,在面对这样一个无可救药的国家时,面对滔滔不绝的汨罗江水时,屈原毅然决然地走了进去,也许,在他临死之前还想着要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国民的觉醒!

  只可惜,没有广大民众的醒悟和力量,楚国的衰败无法挽救。当然,我们仍然要热情地歌颂屈原,因为,正是有了屈原这样的先锋式人物,才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才能带领更多的屈原式的人一起拯救楚国民众。

  虽然,一个屈原拯救不了楚国!而在他身后,有上千上万“屈原”站起来了!

  在几千年后,面对对内腐败对外投降的残破中国,陈天华毅然蹈海自绝,希望以此来唤起国民的觉醒。事实上,他做到了!他的死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无数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开始关心国家命运。

  同样也在湘楚之地,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也开始抄录《离骚》,准备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国民的解放事业当中。

  这个年轻人的大名叫做——毛泽东!

  


  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毛泽东就如痴如醉地学习《楚辞》,对屈原崇拜得无以复加。青年毛泽东当时读师范时做了一本专门的听课和读书笔记,取名为《讲堂录》。这本笔记前1页全部是毛泽东抄录的屈原的《离骚》和《九歌》。

  


  不仅如此,毛主席对于屈原精神的颂扬一直到他的晚年时期从未停止过!

  屈原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总是记着这位一生忧国忧民的好人,可以说在这一点上,人民领袖毛主席和老百姓的心是相通的。

  建国后,是毛主席学习屈原最集中的一段时间。1951年7月,毛主席邀请老朋友周世钊、蒋竹如到中南海,在交谈中多次称赞《离骚》“有一读的价值。” 1957年12月,毛泽东要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把各种版本的《楚辞》,以及有关《楚辞》和屈原的著作尽量收集给他,大约有50余种。 在1958年前后,毛泽东读《离骚》最勤,并推荐给其他领导干部阅读。

  1959年、1961年他两次要《楚辞》,还特别指明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的宋版《楚辞集注》。在此期间毛泽东外出带去的各种书籍中,也有《楚辞集注》和《屈宋古音义》。

  直到毛主席晚年,老人家依然孜孜不倦地研究屈原,运用屈原。1972年9月,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等人后,将一部装帧精美的《楚辞集注》作为礼物,赠送给田中角荣首相。

  毛主席引用《离骚》、《楚辞》等名句、典故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主席还多次强调让大家一起学习屈原,多次高度颂扬屈原精神。一直认为屈原“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

  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眼中,屈原到底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如此推崇?

  第一,忧国忧民。

  毛主席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时候,曾在谈话中说到:

  “屈原如果继续做官,他的文章就没有了。正因为开除了‘官籍’,‘下放劳动’,才有可能接近社会生活,才可能产生像《离骚》这样好的文学作品。”

  第二,敢讲真话。

  1958年3月中央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在提倡干部要讲真话时,说屈原是敢讲真话的人,敢为原则而斗争,虽然不得志。

  第三,不屈不挠。

  《离骚》抨击黑暗,具有极强的战斗威力,是刺向邪恶势力的尖刀。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七绝·屈原》前两句中写道:“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令人惋惜的是,楚怀王和顷襄王不能认识这把尖刀,没有接受这把尖刀,反而听信谗言,放逐了屈原,屈原投汨罗江而死。所以毛泽东在诗的后两句写道:“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第四,才华横溢。

  毛泽东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主的《楚辞》,他评价屈原是继《诗经》之后“首屈一指”、“第一位有创作个性的诗人”。对《离骚》中抒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毛主席都极为崇敬。

  毛主席对屈原的《天问》,也是爱之颇深。他特别肯定屈原《天问》在唯物主义思想方面的贡献。

  


  可以说,毛主席对屈原精神的深度把握是很多人不可比拟的,也正因为如此,毛主席将屈原精神这一中华文化的特殊标志推向世界,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1949年12月,毛泽东去莫斯科途中向费德林介绍并赞扬了屈原。世界和平大会上,费德林院士作了《屈原及其创作》的报告,大会评出了四位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名列其中!而正是这个报告直接影响了屈原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的结果。

  应该注意的是,那次评选的世界文化名人,主要是从具有反抗精神,做出了开创性文化贡献的世界级文化人这个角度评的,另三位是,波兰的天文学家、日心说创始人哥白尼;意大利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但丁;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

  作为世界文化名人,我国的屈原,当之无愧!

  如今,我们仍然怀念屈原,不只是赞颂他的文采斐然,更是因为屈原的忧国忧民、敢讲真话、正直无私、不屈不挠,而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精华。一个屈原救不了楚国,但屈原身后还有毛主席,还有广大人民群众,若我们都能学习屈原精神,积极改造自我和改造社会,“六亿神州尽舜尧”也就是指日可待了。

  


猜你喜欢先秦古诗词

九歌·礼魂

先秦 屈原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涉江

先秦 屈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
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

九歌·山鬼

先秦 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悲回风

先秦 屈原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
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
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
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
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
伤太息之愍怜兮,气于邑而不可止。
糺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
折若木以弊光兮,随飘风之所仍。
存彷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
抚珮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岁曶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薠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
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
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闻。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
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
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
邈漫漫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
凌大波而流风兮,讬彭咸之所居。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
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冯昆仑以澂雾兮,隐渂山以清江。
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
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
轧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
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氾潏潏其前后兮,伴张驰之信期。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
心调度而弗去兮,刻著志之无适。
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悐悐。
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骤谏君而不听兮,重任石之何益?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九章之三 哀郢

先秦 屈原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都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申之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
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蝉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汜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之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而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维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尧舜之抗行兮,嘹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论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怀沙

先秦 屈原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内厚质正兮,大人所晟。巧陲不斵兮,孰察其揆正?
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谓之不明。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惟党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重华不可遻兮,孰知余之从容!
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
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离闵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乱曰: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脩路幽蔽,道远忽兮。
曾唫恒悲兮,永慨叹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
怀质抱青,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屈原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 2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