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楚怀王和屈原,那些年错过的最佳拍档

楚怀王和屈原,那些年错过的最佳拍档

  

  战国时期,群雄并起,秦国尤甚,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在合纵抗衡的政策下,各国的实力都不同程度的被削减,能够和秦国抗衡的只有楚国,因而有“得天下者,非秦必楚,非楚必秦”的说法。

  上天给了楚怀王屈原这个人才,他却错过了最后一班自救的末班车,最终成为了礼乐文明下最后的祭品。

  楚国到了战国时期,贵族统治集团不断膨胀,体制僵化,不求变异,臣子之间相互倾轧,屈原楚怀王即位之初,就任用屈原,下令改革,可见也是雄心万丈。屈原在他的支持下,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而楚怀王也很信任他。

  

image


  屈原的《少司命》中有一句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可以很好的形容出他当时被楚怀王重用时候的感激与欣喜。

  而其之后的《抽思》中“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虽然是追忆过去,但也能窥出当时二人结为同盟,信誓旦旦的情景。

  但改革必然会触及贵族利益,于是设计陷害屈原。对楚怀王说屈原居功自傲,每次起草法令,都要张扬说是没有我的话就不能成功,楚怀王自此疏远了屈原。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记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当时“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秦国害怕齐楚两国结盟,就扬言免掉张仪相国职,让张仪去会见楚王,对楚王说:如果楚王能与齐国断交,那么秦国就归还当时曾夺取的楚国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十分高兴,于是把国相的玉玺赠给张仪。

  楚国的贵族就和张仪连成一气。张仪把一双价值万金的白璧,献给了郑袖。郑袖欣然表示,愿意帮助他们促成秦楚联盟。大家认为:"要秦楚联合,先要拆散六国联盟;要拆散联盟,先要怀王不信任屈原。

  

image


  ▲郑袖

  于是子兰想了一条计策,让郑袖给楚怀王吹耳边风,就说屈原向张仪索取贿赂一双白璧未果,心中正怨恨张仪。第二天,怀王摆下酒席,招待张仪。席间讨论起秦楚友好,屈原果然猛烈反对,怀王想起郑袖所说,果然屈原竭力反对秦楚和好;又贪图秦国的土地。不禁怒道:“难道楚国的六百里土地抵不上你一双白璧!”就叫武士把他拉出宫门。

  司马迁说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怨恨楚怀王听信谗言,心中抑郁不平,乃赋《离骚》。

  太史公曰: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之后张仪回到秦国,假装醉酒摔倒在车下,声称生病,三个月未露面,楚国也不能得到六百里地。楚怀王以为是自己跟齐国断交不够彻底的原因,又派勇士宋遗到北边去辱骂齐王。齐王很生气,折断楚国的符节与秦国友好了。

  秦齐联合完毕,张仪才上朝,对楚国将军说:“你怎么还没接受土地呢?从某处到某处,方圆有六里呢。”楚国将军说:“我受命来接受的是六百里,没听说六里。”立即返楚向怀王汇报。怀王十分生气,将要派军讨伐秦国。

  张仪至秦,详醉坠车,称病不出三月,地不可得。楚王乃使勇士宋遗北辱齐王。齐王大怒,折楚符而合於秦。秦齐交合,张仪乃谓楚将军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楚将军曰:“臣之所以见命者六百里,不闻六里。”即以归报怀王。

  楚怀王受到了愚弄,也明白自己冤枉了屈原,又将他召回。楚怀王心中愤懑,派军向西边攻打秦国。秦国也派军迎击楚军。 十七年,楚军在丹阳与秦军交战,楚军大败,八万名士兵被斩杀,汉中的各郡县也都被占领。楚怀王又动用国内全部兵力又一次袭击秦国。两军在蓝田交战,楚军又大败。韩国、魏国听到楚国受困,就都南下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楚国听到消息后,就率军撤出秦国。

  十八年,秦国派出使者又与楚约定亲善,并把汉中的一半地盘分给楚以求和解。楚怀王这个时候对张仪恨之入骨,说只要张仪的命,不要土地。张仪到达楚都后,暗中贿赂靳尚,靳尚替他向怀王请求说:“您拘捕张仪,秦王一定生气。天下诸侯看到楚国失去了秦国的友好,必定轻视您。”靳尚又对楚王夫人郑袖说:“秦王将要用上庸的六个县贿赂楚国,把美人送给楚王,楚王看重地盘,秦女也必定得到楚王的宠爱,您一定受排斥的。夫人不如劝楚王释放了张仪”。

  张仪被释放又借机劝说楚王背叛合纵盟约,与秦国联合亲善,相约两国结为婚姻。张仪离开楚国后,屈原刚从齐国出使归来,进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死张仪?”怀王这才后悔,派人去追赶张仪,已经来不及了。

  《史记 楚世家》十八年,秦使使约复与楚亲,分汉中之半以和楚。楚王曰:“愿得张仪,不愿得地。”张仪私於靳尚,靳尚谓郑袖曰:“秦王今将以美人聘楚王,秦女必贵,而夫人必斥矣。夫人不若言而出之。”

  

image


  二十四年,楚国背叛齐国联合秦国。秦昭王刚即位,就用厚礼贿赂楚国。楚国去秦国迎娶女子。

  二十五年,怀王赴秦与秦昭王订立盟约,在黄棘定约。秦王把楚国上庸归还给楚国。

  二十六年,齐国、韩国、魏国因为楚国违背了合纵亲善而与秦国联合,三国联合讨伐楚国。楚国让太子到秦国当人质请求救助。三国才率军离去了。

  秦国,虎狼之国,背信弃义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但楚怀王却总以为是张仪从中挑拨,总以为自己和秦国三百年交好,秦国不会如此对待他,却忘记了在那个时代,礼义廉耻,忠义诚信才是最脆弱的。他一次次因为秦国背叛齐国,而秦国其实对他虎视眈眈,最终失去了齐国这个可靠的盟友。而他自己也因轻信秦君而客死秦国。

  三十年,秦国又攻打楚国,夺取了八座城市。秦昭王给楚王一封国书,要求怀王武关相会并盟约,而且必须亲自去。楚怀王受到子兰怂恿,亲自赴约。没想到秦王不仅扣留了他,还要挟楚国割让巫、黔中的郡县给秦国。楚怀王虽然后悔自己上当受骗,但还是没有因为自己的生命而损害国家的利益。三年之后,便郁郁而终。

  三十年,秦复伐楚,取八城。秦昭王遗楚王书曰:“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怀王子子兰劝王行,於是往会秦昭王。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楚王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彊要我以地!”不复许秦。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

  

image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国家无望,在破城之日自沉汨罗。

  据说在死之前,曾有渔父劝他举世皆浊,不如随波逐流;世人皆醉,不如与之同醉,何必非要以死明志。但屈原宁愿葬身鱼腹,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王逸《楚辞章句》屈原曰:“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和楚怀王其实应该是最佳拍档的,一个锐意进取,一个满怀壮志,但楚怀王空有爱国之心,去但缺乏政治头脑,错信张仪,偏听子兰,独宠郑袖,一直在秦齐之间摇摆。但最后宁客死秦国,也不愿割让楚地,铁骨铮铮。而屈原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屡屡被流放,但其心虽九死而未悔,最后以身殉国。

  有人曾想过,如果楚怀王当时重用屈原,连齐抗秦,那么最后称霸的会不会就是楚国?而如若真的是楚国一统六国,屈原必然实行“美政”,焚书坑儒的浩劫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历史是不是就换了一条轨道?

  世事惘然,也不过留下一句叹息。


猜你喜欢先秦古诗词

涉江

先秦 屈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
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

抽思

先秦 屈原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愿承间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
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
何毒药之謇謇兮?原荪美之可完。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

少歌曰: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

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
既惸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道卓远而日忘兮,原自申而不得。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
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愿径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

乱曰:长濑湍流,溯江潭兮。
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
轸石崴嵬,蹇吾愿兮。
超回志度,行隐进兮。
低徊夷犹,宿北姑兮。
烦冤瞀容,实沛徂兮。
愁叹苦神,灵遥思兮。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
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
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九歌·少司命

先秦 屈原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㠯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九章之三 哀郢

先秦 屈原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都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申之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
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蝉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汜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之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而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维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尧舜之抗行兮,嘹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论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哀郢

先秦 屈原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
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离骚(节选)

先秦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 2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