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曹植:大哥的女人你也敢碰?!

曹植:大哥的女人你也敢碰?!

  三国时期,洛阳皇宫大殿内,刚刚登基不久的魏文帝曹丕对自己的三弟曹植说:“小三儿,你不是号称才高八斗吗,你不是出口成章吗,你不是作诗不打草稿立等可取吗,来来来,今天就以你我兄弟为题,限你七步之内作诗一首,作出来便罢,作不出来就是欺君之罪,我弄死你。”

  曹植手足无措,一脸懵逼。

  曹丕说:“哎,先别动,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各部门准备,计步开始。”

  众目睽睽,生死攸关,这是曹植人生中最艰难的七步。

  曹植打小就聪明,文才处处压曹丕一头,诗词文章写的太好了,以至于曹操怀疑他有枪手代笔,曹植当时傲然说道:“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柰何倩人?”就是这么牛逼,不信可以当面试试。

  后来,曹操建铜雀台,落成典礼上,现场征文,曹植提笔一挥而就,洋洋洒洒一篇《登台赋》,文辞华丽,句句锦绣,字字珠玑,赢得满堂喝彩。

  这篇文章流传甚广,许多大号转载,连诸葛亮都会背。

  其中那句“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后来被孔明别有用心地改成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以此激怒周瑜,说曹操修建铜雀台,就是为了将来安置江东美女大乔小乔,供自己享乐,不信你看,他儿子写的《登台赋》,白纸黑字,证据确凿。

  周瑜和孙权一听,这还犹豫啥,为了保护自己的老婆,玩儿命也得跟曹操干啊,当即决定,联合刘备,共抗曹操,这才有了后来名垂史册的赤壁之战。

  曹丕当时也写了一篇,看到这种情况,都没敢往外拿,揉吧揉吧直接扔纸篓里了。

  说起来,曹丕也是个文武双全的斜杠青年,后世将曹操、曹丕、曹植并称“三曹”,视为建安文学的代表,文字水平自然也非同一般,你曹植这样出风头真的好吗?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吗?杀人的心思不是一天两天了我跟你讲。

  


  那天大殿上,曹植走完艰难的七步,一首五言诗脱口而出: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词的寓意再明显不过了,曹丕听罢,一时面有愧色,思忖再三,不忍下手,最终放过了曹植。

  那么,曹丕对曹植一直耿耿于怀,不惜以死相逼,难道仅仅是因为嫉妒他的文才吗?如果说之前是为了争夺王位,那登基之后,为何仍对曹植不依不饶?曹丕后来为何亲手杀死自己的老婆甄宓?坊间传言,曹植与曹丕的老婆甄宓有染,那首名扬四海的《洛神赋》就是思念大嫂的情书,是真的吗?

  兄弟反目,骨肉相残,这一切究竟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

  曹操除了偶尔有头疼的毛病,身体其他状况良好,一共娶了13个老婆,先后为他生了25个儿子,人丁兴旺,逢年过节一家人聚一起吃个饭,起码得摆四桌。

  养这么多儿子,曹操也发愁,倒不是发愁得买多少套房子,愁的是,百年之后,谁来继承自己的事业?

  本来已经选好了曹昂做接班人,不料曹昂战死在了疆场;后来又准备立曹冲为世子,曹冲自幼聪明,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因为“曹冲称象”的故事名扬四海,可惜13岁就夭折了。

  


  曹操又把目光聚焦到了曹植身上。

  跟曹冲一样,曹植也是从小就很聪明,才华横溢,文采出众,曹操对他十分喜爱。

  但是,曹植也有致命的缺点,他身上的文人气息过于浓厚,怎么看也不像是能管理国家的人,曹操便有意对他进行培养历练,结果,曹植不争气,非但没有丝毫改变,反而在谋士杨修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率性狂傲,放荡不羁,而且酗酒无度。

  有一次,曹操外出,曹植在家闲得无聊,加上喝了点酒,居然驾驶王室的马车,通过只有皇帝才能走的皇宫正门,在皇宫院子里纵横奔驰。还发微博炫耀:趁着不上朝,躲开人流,来皇宫撒欢儿~。

  一时舆论哗然。

  把曹操给气的,本来社会上就有人说他目无朝廷,独断专行,“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你还给我惹祸,这些官二代啊,一点不给老子长脸。

  删帖已经来不及了,为了平息社会舆论,曹操处死了掌管皇室车马的公车令,对曹植提出严厉批评,记行政大过一次,责令其作出深刻检查。

  曹操对曹植很失望,在这种情况下,相对稳重的曹丕脱颖而出,成为新的考察对象。

  公元217年,曹操立曹丕为世子,曹植彻底失宠,从此自暴自弃,终日靠饮酒吟诗度日。

  公元220年正月,大汉丞相、魏王曹操病逝于洛阳。

  其子曹丕继承王位,培植党羽,独揽大权,其手段与曹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怜汉献帝,本来就是个摆设,一看这架势,估计傀儡也当不成了,便主动提出,禅让皇位。

  曹丕坚决推辞:“不合适不合适,身为大汉臣子,唯有尽心辅佐陛下,岂敢有非分之想。”

  汉献帝更坚决:“我能力有限,实难担此大任,您千万别推辞,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百姓的幸福安康,请一定接受我的辞呈。”

  连续禅让了三次,连续推辞了三次,把戏做足之后,曹丕才勉为其难地接受了禅让。

  同年十二月,曹丕登基,建立魏国,史称魏文帝,改雒阳为洛阳,奉汉献帝为山阳公,大赦天下。

  


  改朝换代,新君登基,全国上下一片拥戴之声,周边各国也纷纷发来贺电。

  但是,也有不服气的,比如曹植。

  据《三国志》记载,曹植听说曹丕废汉自立后,“发服悲哭”,穿着孝服痛哭不已。

  曹丕很生气,说:“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我顺应天意接受禅让,你哭啥,有啥好哭的?

  曹植说:“咱爹为了大汉江山,呕心沥血操劳了一辈子,期间多少人劝他取而代之,都被他老人家拒绝了,至死也只是个魏王,你接班才几天,就篡位夺权,废汉自立,这是大逆不道啊,会遭报应的。”

  气得曹丕直翻白眼儿,当时就动了杀心。

  曹丕与曹植本是一母同胞,都是卞夫人所生,曹丕是大哥,曹植排行老三,有着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曹丕既然已如愿上位,曹植不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了,为什么还要以死相逼,赶尽杀绝呢?

  换做你是曹丕,估计也得杀了曹植,这里面有一段不为人知的隐情。

  公元204年,曹操带着曹丕等人与袁绍的儿子袁熙作战,一举攻下邺城,将袁府围住。

  袁熙的老婆甄宓是三国时期与二乔齐名的美女,江湖上素有“江南大小乔,河北甄洛俏”的说法,貂蝉之类的根本就不入流,其容貌倾国倾城,美艳无双。

  曹操一见倾心,有心纳为小妾,没想到曹丕也看中了,向父亲提出要娶甄宓为妻,曹操虽然好色,但不好跟儿子争女人,只得忍痛割爱。

  就这样,河北第一美女,袁绍的儿媳妇甄宓,成了曹丕的夫人。

  


  那一年,曹植13岁,情窦初开,在家里见了漂亮的大嫂,也禁不住怦然心动。

  之后,他有事儿没事儿老往甄氏院里跑,找话搭讪。

  曹丕当时就严肃地警告过曹植:“时时刻刻必须要提醒你自己,不能搭讪,搭讪你就破功了,老弟!”

  曹植并不理会,反正大哥忙,四处征战,经常不在家,在随后的几年里,他没事儿就去找嫂子,一来二去,外面就有了风言风语。

  曹丕对三弟风流多情的性格太了解了,虽然一直没有真凭实据,但这种事儿我跟你讲,无风不起浪。曹丕寻思,自己八成是被绿了,可又不好意思声张,怕别人笑话,自己在家生闷气:大哥的女人你也敢碰?!等我将来掌权了,非弄死你不可!

  从那时起,仇恨的种子就悄悄种下了,所以才有后来七步成诗的故事。

  曹丕在外面处处打击排挤曹植,在家里也开始冷落甄宓,甄宓自然不会承认出轨,但曹丕在登基后不久,还是找了个理由,将甄宓赐死了。

  流言止于死者。至此,曹植与甄宓的传闻彻底成为一桩悬案,是真是假?已无从考证。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曹植听闻甄宓死讯后,伤心欲绝,回家就写了一篇流传甚广的辞赋,这件事才又重新被人提起。

  那篇爆款文章最初的名字叫《感甄赋》,写的是曹植在洛水河畔与洛神相识、相知、相恋,又因为人神殊途,不得不忍痛分手的情感历程。

  文章浪漫凄婉,感情真挚,文辞华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特别是在描写洛神的容貌方面,极尽笔墨,华丽铺陈,把能想到的好词儿都用遍了: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不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文章一发表,立刻引发全网热议:文中的洛神到底是谁?据说是神话里黄河之神河伯的老婆,称作宓妃,负责洛河水务。

  别人的老婆你瞎惦记啥?怎么这么巧,洛神宓妃跟大哥的女人甄宓叫同一个名字?文章取名《感甄赋》是啥意思?文章真的是在写神仙吗?

  联想当年沸沸扬扬的那段绯闻,几乎所有人都认定,所谓洛神,写的其实就是甄宓,曹植心目中的女神。

  


  自从曹丕当政,曹植就一直被监视居住,百无聊赖,终日无所事事。

  出来工作?没被大哥弄死就不错了,哪敢提工作的事。

  直到公元226年,曹丕驾崩,曹叡继位,史称魏明帝,曹植觉得机会来了,马上进宫找大侄子皇帝,要求重新出来工作,为振兴魏国发挥余热。

  曹叡说:“三叔啊,工作不急,咱先商量个事儿,您那篇《感甄赋》,能不能换个名字啊?”

  曹植说:“为啥?”

  曹叡说:“这个,怎么说呢,影响不好,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

  曹植长叹一声,说:“随便吧。”

  从此,《感甄赋》更名为《洛神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篇。

  曹植在曹丕曹叡父子两代当政期间,一直没有被安排实职,也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12年来,曹植被数次迁封,从河北安乡,到山东甄城,到河南雍丘,到山东东阿,最后又到河南陈郡,正事儿没干,光忙着搬家了。

  公元232年12月27日,陈王曹植在苦闷忧郁中病逝,享年41岁。

  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洛神赋》《登台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名篇享誉文坛,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崇到了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艳歌行

两汉 曹植

出自蓟北门。
遥望胡地桑。
枝枝自相值。
叶叶自相当。

闺情诗

两汉 曹植

有美一人。
被服纤罗。
妖姿艳丽。
蓊若春华。
红颜韡烨。
云髻嵯峨。
弹琴抚节。
为我弦歌。
清浊齐均。
既亮且和。
取乐今日。
遑恤其它。

飞龙篇

两汉 曹植

晨游泰山,云雾窈窕。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
乘彼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
西登玉台,金楼复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杂诗七首

两汉 曹植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
方舟子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
何意回飚举,吹我入云中。
高高上无极,天路子可穷。
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
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
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
飞鸟遶树翔,噭噭鸣索羣。
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曜难久恃。

仆夫早严驾,吾将远行游。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涂,东路子足由。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揽衣出中闺,逍遥步两楹。
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
空室自生风,百鸟翩南征。
春思子可忘,忧戚与我幷。
佳人在远遁,妾身单且茕。
欢会难再遇,芝兰不重荣。
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
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
赍jī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
倘终顾盻恩,永副我中情。

当事君行

两汉 曹植

人生有所贵尚。
出门各异情。
朱紫更相夺色。
雅郑异音声。
好恶随所爱憎。
追举逐虚名。
百心可事一君。
巧诈宁拙诚。

铜雀台赋

两汉 曹植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三国志》版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三国演义》版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