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被谋杀的王昌龄

被谋杀的王昌龄

  


  诗酒风流,号称七绝之王

  王昌龄生逢盛世,可混得一直不怎么样。高适、王之涣当时也正不得志,三个人没事就在一起厮混。开元年间,某日赶上下雪,这三位穷极无聊,跑到一家酒楼打发时间。他们旁边有十来个交响乐团的演员开派对,一会儿又来了四名曼妙歌伎。三个人冷眼旁观,互相嘀咕:我们三人江湖上成名已久,还不知道彼此排名先后,今天就看看她们唱的曲子中用我们谁的诗最多,那谁就算最牛。过了一阵,一个歌伎唱了“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在墙上划了一道:我一首。接着一个唱了“开奁泪沾臆”,高适在墙上一划:我一首。下一首又是王昌龄的“奉帚平明金殿开”,王之涣一看就说:这些歌伎都粗鄙潦倒,唱的全是下里巴人的玩意儿。一指其中的一个气质美女:等会儿她唱的要是不是我的诗,我终生不敢和你们过招了;要是我的诗,你们就在这里对我磕头拜师。三个人嬉皮笑脸地等了没多久,气质美女开始唱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问其余两个:土老帽,我没瞎说吧?三个人忍不住大笑。

  这就是后来流传甚广的“旗亭画壁”事迹,歌伎们所唱的王昌龄和王之涣的诗都是七绝,而王昌龄有一个绰号就是“七绝圣手”。后人有好事者对唐人七绝排出了七首极品,王昌龄就占了两首。其中《出塞》被明人王世贞推崇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清代学者王夫之更鼓吹王昌龄为唐人七绝第一。

  一顿猛酒,喝死孟浩然

  当初一起喝酒的三个人,只有高适后来时来运转,剩下两个都一路没落。王昌龄混了30多年政界,不单职位闹不上去,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在各地落魄。最远的时候,王昌龄因为惹是生非被赶到过广东,好在一年后就被招了回来。回京城的路上,王昌龄拐到了孟浩然那里逛两天。孟浩然背上发疮刚刚好,看见王昌龄来了一精神,就把生病的禁忌忘了个干净,喝酒生鲜全套都上地闹了几天。不料孟浩然这病怕的就是这些东西,引得病再次发作,无药可救,孟浩然就此谢世。孟浩然是豁出去地舍命陪君子,王昌龄和他物以类聚,也是不拘小节的脾性,他两次被贬都是因为太不把事当回事了,但让王昌龄为这个做派唯一懊悔的可能就是这一次。朝廷好像把王昌龄给忘了,让他在南京干个不痛不痒的差使,一呆就是8年。王昌龄下班之后百无聊赖,业余开了一个诗歌补习班,就像如今铺天盖地的考研班、英语班、电脑班等等,都是兼职培训捞外快。王昌龄对自己在诗歌补习班的教材加以整理,写成了诗歌理论着作《诗格》。

  在南京王昌龄已经够糟心了,朝廷给他又来一雪上加霜,再次把他贬谪到湖南偏远地区。王昌龄在湖南日子清贫,进出都是自己背着书和琴,让跟随的老仆人沿路捡拾落叶枯枝回去当做饭的柴烧。虽然自己不走运,但王昌龄办公事还是很到位,在湖南的政绩不错,加上诗名满天下,经常有人在路上跪着向他求诗。

  湖南至今还有一座芙蓉楼,是当地对王昌龄的纪念。不过王昌龄的千古绝唱《芙蓉楼送辛渐》提到的芙蓉楼是在江苏,当时正是他在南京消磨雄心壮志的时候。饶是这样,这哥们儿还是叫嚷着“一片冰心在玉壶”,爷们儿气一点没减。

  被人谋杀,原因至今未明

  眼看着王昌龄在湖南呆的工夫直追在南京的纪录,安史之乱爆发了。杨贵妃一抹香魂充当了替死鬼,唐肃宗自己宣布继位顶掉了他老子,天下一片大乱。

  王昌龄此时离开湖南,往东北方向走,后人没弄明白他准备去哪里,但从结局看,他走向了自己的归宿。在安徽境内,刺史闾丘晓杀害了王昌龄,这一年他不到60岁。同样没人知道闾丘晓为什么要杀这位“诗家夫子”,但从后来发生的事情看,用官话说,这个闾丘晓人格可能有点扭曲,通俗一点说,就是变态。王昌龄死后不久,宰相张镐兼任河南军区司令和叛军开战。当时宋州被叛军围攻,情况危急,守将向张镐告急。张镐星夜兼程杀奔宋州,同时让距离更近的闾丘晓火速出兵救援。谁都知道所谓军令如山,搞不好就要掉脑袋的,可闾丘晓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头,跟没看见张镐的军令一样就是不动。等张镐赶到,宋州已经失陷。张镐马上就要杀闾丘晓,闾丘晓还知道要求饶,说家里有父母要照顾,请求饶命。张镐一句话把他噎了回去:那王昌龄的双亲由谁来养老?按军法,闾丘晓被活活打死。对于王昌龄,或许由于人们不了解的地方太多,后人把他意会成了神话。传说王昌龄乘船路过马当山,船夫说到了这里都要祭神。王昌龄让仆从拿了祭品上岸拜神,还把一双草鞋奉献给神灵的夫人,并且题诗一首以示敬意。船开了一段后才发现,放在草鞋里的一把刚买的小刀忘了拿出来。不久一条3尺长的红鲤鱼跳上了船,打开鱼肚子,那把刀赫然就在里面。大概神灵只还回了王昌龄的刀,但没有保佑他的命运,他一生胸怀远大,却一直只是一名被支来支去的小官吏。他诗情逸飞、百代景仰,而后人连他的确切年龄和出生地都不知道。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塞下曲四首 其三

唐代 王昌龄

奉诏甘泉宫,总徵天下兵。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题僧房

唐代 王昌龄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何九于客舍集

唐代 王昌龄

客有住桂阳,亦如巢林鸟。
罍觞且终宴,功业会未了。
山月觞霁时,江明高楼晓。
门前泊舟楫,行次入松筱。
此意投赠君,沧波风袅袅。

少年行二首

唐代 王昌龄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走马远相寻,西楼下夕阴。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
高阁歌声远,重门柳色深。夜阑须尽饮,莫负百年心。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唐代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听流人水调子

唐代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162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