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贾岛那起著名的“交通事故”传说有误

贾岛那起著名的“交通事故”传说有误

  


  贾岛(779~843年),唐代著名诗人,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

  据说在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作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

  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郊寒岛瘦”的缘起,是由孟郊贾岛诗风而来,主要是指他们诗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狭隘的格局,穷愁的情绪和苦吟的精神。

  两人都是一生不曾做过什么象样的官。

  贾岛30岁前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计,只好栖身释门为僧,取法名无本。

  贫困的家庭景况,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他孤僻冷漠而内向的性格。

  孟郊本人性情耿介,也是个不善与别人往来的人,考了三次之后才于五十岁时中了个进士,得到一个可怜的小官位。

  但他平时总爱将时间花在饮酒弹琴交友赋诗上面,不理政务,最后竟由别人代他的职,自己拿着半俸回家,过上了“一贫彻骨、裘褐悬结”的清苦日子。

  寻找隐者的隐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巧妙之处在于,原本应该是好几个回合的对话,被极度精简成二十个字,但意思却表达得清晰准确。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按照诗意来看,诗人至少问了三个问题:师父在不在?师父去干什么?师父在哪里采药?但这些在诗里并没有直接出现,而是通过童子的回答巧妙地透露了出来。

  很多人喜欢这首诗,还因为它的意境深远:诗人要找的朋友就在山里,可是却偏偏神龙见首不见尾,既让人心存希望,同时又恍然若失。

  贾岛的诗,特点就是用词精雕细琢。 他甚至还写过一首《题诗后》,来形容自己作诗的辛苦——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苦思冥想三年,才得到两句好诗,吟唱出来把自己都感动得热泪横流。

  如果这样还不能被知音欣赏,我就只好回老家休息,再也不作诗了。”

  很多人认为,贾岛和孟郊的作品,都有个不好的现象,就是“有句无篇”。

  也就是说,单拿出来一两句写得很好,但整篇作品水平却很一般。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和创作习惯有很大关系。

  他们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一两句佳句上,然后再配上首尾,凑成一篇完整的诗。

  贾岛在《题诗后》里提到的这两句诗是“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就是“有句无篇”的一个典型代表,出自《送无可上人》,大家感受一下——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zhǔ)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还有首《题李凝幽居》同样被认为是“有句无篇”。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起来看一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闲居的地方没什么邻居,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园子。归鸟在池塘边的树上歇息,月光下只听到僧人的敲门声。过了小桥,依然是郊野的风景,云彩似乎生根于这里,动一动石头就会摇动云根;我此次离去不会食言,不久后还要回来和你一起隐居。”

  


  “推敲”何必太执着

  说到作诗的认真“推敲”,有个“推敲”的故事,就是从贾岛这里来的。

  想当年,贾岛曾经当过几年和尚,法号“无本”。

  有一次,他在访友途中想出一句“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过了一会儿,又觉得改成“僧敲月下门”似乎更好。

  想来想去,到底“敲”好还是“推”好,一时拿不定主意。

  于是,大街上的很多人都看到了奇特的一幕:一个目光呆滞的和尚骑在驴背上,手里反复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上去就像个傻子。

  只顾“推敲”,不好好看路,结果就出了交通事故——无本和尚的驴径直冲进了京兆尹韩愈的队伍。

  还好韩愈没什么官架子,也是个文化人,问清楚原委后,不仅没追究他的责任,还很认真地跟他一起探讨了起来。

  最后两人达成共识:“敲”比“推”好!

  因祸得福,无本和尚从此和韩愈、孟郊等人成了诗友。

  不久之后,他在大家的劝说下还了俗,恢复了本名——贾岛。

  故事是不错,可惜有个破绽—韩愈认识贾岛的时间很长,但他直到去世前一年才担任京兆尹。

  贾岛如果骑驴冲撞“京兆尹韩愈”,得穿越到十几年之后才行。

  不过贾岛和韩愈、孟郊确实是非常亲密的诗友,贾岛在三十二岁时来到长安,和韩愈等人相识,那一年,韩愈五十三岁、孟郊六十岁。

  


  性格孤僻人缘太差

  关于贾岛,还有一个比较离奇的故事,说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怒斥了唐宣宗。

  话说有一段时间,贾岛寄宿在长安城的一座寺庙里。

  碰巧唐宣宗微服出行,听到钟楼上有人吟诗,就上楼一探究竟,拿起贾岛放在桌上的诗卷翻看。

  贾岛不知道来人是谁,很不满地抢过诗卷,神色鄙夷地说:“像你这样胖乎乎的家伙,难道也懂诗吗?”

  唐宣宗也没多说,神色平静地下楼走了。

  很快,贾岛就得知被自己痛斥的“胖子”竟然是皇帝,他大惊失色,赶紧跑到宫外去跪拜请罪。

  然而并没有用,没过多久,他就被贬到外地做官。

  这个故事同样犯了时间的错误—唐宣宗当皇帝,是在贾岛去世之后的事,贾岛要“痛斥”唐宣宗,也得穿越到三年之后才行。

  贾岛是范阳人,从小家境贫寒,再加上当过很多年和尚,因此性格内向、孤僻。

  他得罪唐宣宗虽然可能只是个故事,但他人缘不大好,得罪了很多人,这却是事实。

  比如,他参加了很多次科举考试都没有中举,于是写了一首《病蝉》,比喻自己虽然清高但暂不得志,还把朝中大臣比喻为有意加害自己的恶人。

  有关部门大为恼火,说他“僻涩之才,无所采用”,并把他和另外几名考生称为“考场十恶”,直接轰了出去。

  再比如,宰相裴度要重新装修一下自家的花园,贾岛却写了一首《题兴化寺园亭》大加讽刺——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始知。

  


  “破坏上千家的房屋,只为建个池塘,园里不种桃李,种的是蔷薇;等到秋风一起,蔷薇花落后只剩下满园荆棘,那时你就知道后悔了。”

  诗当然是首好诗,借花草嘲讽对方,用意巧妙。

  但从裴度的角度来说,建个花园却被诅咒为“荆棘满园”,心中的不满可想而知。

  这个花园是否奢靡暂且不说,贾岛对当朝宰相尚且如此不留情面,对其他人的态度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送蔡京

唐代 贾岛

跃蹄归鲁日,带漏别秦星。易折芳条桂,难穷邃义经。
登封多泰岳,巡狩遍沧溟。家在何林下,梁山翠满庭。

二月晦日留别鄠中友人

唐代 贾岛

立马柳花里,别君当酒酣。春风渐向北,云雁不飞南。
明晓日初一,今年月又三。鞭羸去暮色,远岳起烟岚。

不欺

唐代 贾岛

上不欺星辰,下不欺鬼神。知心两如此,然后何所陈。
食鱼味在鲜,食蓼味在辛。掘井须到流,结交须到头。
此语诚不谬,敌君三万秋。

巴兴作

唐代 贾岛

三年未省闻鸿叫,九月何曾见草枯。寒暑气均思白社,
星见位正忆皇都。苏卿持节终还汉,葛相行师自渡泸。
乡味朔山林果别,北归期挂海帆孤。

过京索先生坟

唐代 贾岛

京索先生三尺坟,秋风漠漠吐寒云。
从来有恨君多哭,今日何人更哭君。

寄柳舍人宗元

唐代 贾岛

格与功俱造,何人意不降。一宵三梦柳,孤泊九秋江。
擢第名重列,冲天字几双。誓为仙者仆,侧执驭风幢。
贾岛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32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