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贾岛:苦吟诗僧,瘦岛“诗奴”

贾岛:苦吟诗僧,瘦岛“诗奴”

  


  唐朝诗坛上,明星荧荧,贾岛也是其中一颗。虽不是最耀眼的,但也算是比较特别的,他是个和尚。和尚可以做诗人,诗人也可能是和尚。但他又不完全是个和尚诗人,因为他后来还了俗,而且还做过官。总之,他是个身份特殊的诗人。

  贾岛字浪仙,“浪”也可以写作“阆”,号无本,又有一个号是碣石山人。贾岛又名瘦岛,所以后世人又叫他贾瘦岛。贾岛早年家里太穷,大概实在过不下去了,于是他落发为僧。但他不甘心做个普通的和尚,胸中又有许多才情,于是他四处云游。十九岁的时候认识了孟郊,后来又认识了大学问家、当时的名流韩愈。

  


  贾岛和韩愈之间关于“推敲”的典故很多人都知道。说是贾岛去长安城外拜访一个朋友,当时已是夜深人静,明月皎皎,他去敲朋友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而朋友并不在家,此情此境此景引得贾岛诗兴大发,随即吟诗一首,便是那首著名的《题李凝幽居》,哦,他去拜访的那个朋友叫李凝:“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回去,半路上,他还在想自己自己的那首诗,总觉得“僧敲月下门”的“敲”字不完美,他想用“推”换掉,但又觉得“推”也不太贴切,一时难以抉择,于是便一路走一路思索,手里还做着“推”、“敲”的动作。走在长安城的街道上,贾岛因为一门心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的毛驴不小心就闯进了迎面而来的韩愈的仪仗队中,当时韩愈做着大官,他出行是有仪仗队的,行人看见都纷纷闪避,岂料贾岛竟像是无视的样子。于是公人就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

  


  当韩愈问起缘由的时候,贾岛老老实实说了自己的难题。韩愈本是个大文豪,他见了这等文事,大感兴趣,于是也认认真真地替贾岛思考起来。想了一会,他对贾岛说:“敲”好。还解释了理由。贾岛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推敲”的问题尘埃落定。

  而贾岛也因此和韩愈结识,韩愈最善于发现人才,他认为贾岛非常有诗才,于是决心提携他。贾岛成了韩愈的门生后,还了俗,决定走仕途之路。于是他开始考取功名,但是他擅长作诗,却不擅长科举。他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一直名落孙山。贾岛的仕途之路走得非常艰难,不仅屡试不第,而且因为性情孤僻耿直而常受人排挤,甚至坊间还流传说他曾经得罪过皇帝。知道晚年,贾岛才当上一个小官:长江县的主簿。后来他又做了一个县的参军,可惜,三年后他就去世了。

  


  其实贾岛只是古代众多怀才不遇、生计惨淡的文人学者的一个缩影而已,尤其是在人才济济的唐朝。后世人很难理解,一介名士,一个大诗人,为什么非要汲汲于功名?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士人,多半都有“兼济天下”的志向。几乎无人例外。

  贾岛一生贫寒,历经俗世、出家、还俗,从平民到诗僧到小吏,他的身份一变再变,但贾岛始终未变的,是他执着于诗歌创作的初心。

  


  贾岛与孟郊同出韩愈门下,并称“郊寒岛瘦”,而且世人还称贾岛为“诗奴”,因为贾岛作诗属于苦吟风格,在字句上很下功夫。他曾经自叙“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虽然有些夸张,却也反映了他苦心吟诗的事实。

  


  虽然苦吟,但贾岛却很有一些发语自然、意境清新的小诗歌,比如那首《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酬栖上人

唐代 贾岛

夜久城馆闲,情幽出在山。新月有微辉,朗朗空庭间。
处世虽识机,伊余多掩关。松姿度腊见,篱药知春还。
静览冰雪词,厚为酬赠颜。东林有踯躅,脱屣期共攀。

送唐环归敷水庄

唐代 贾岛

毛女峰当户,日高头未梳。地侵山影扫,叶带露痕书。
松径僧寻药,沙泉鹤见鱼。一川风景好,恨不有吾庐。

送天台僧

唐代 贾岛

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寒蔬修净食,夜浪动禅床。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身心无别念,馀习在诗章。

冬夜送人

唐代 贾岛

平明走马上村桥,花落梅溪雪未消。
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迢迢。

送朱可久归越中

唐代 贾岛

石头城下泊,北固暝钟初。汀鹭潮冲起,船窗月过虚。
吴山侵越众,隋柳入唐疏。日欲躬调膳,辟来何府书。

戏赠友人

唐代 贾岛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
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
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贾岛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32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