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诗奴"贾岛竟出身房山?就在这个村!

"诗奴"贾岛竟出身房山?就在这个村!

  在唐朝,诗人如麻,

  但能被冠以“诗X”名号的超级IP却屈指可数,

  比如“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佛”王维等。

  但贾岛,

  却以相当奇特的画风,

  在拥挤的人群中跻身该“诗X”系列,

  被称作“诗奴”。

  那贾岛究竟是谁呢?

  他又出身于哪里呢?

  贾岛,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著名诗人。他性格孤僻,一生不喜与人来往,却爱诗如命。之所以被称诗奴,就是因为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他自己说自己作诗的苦是这样说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那贾岛为什么会在字句上,这么狠下工夫呢?这就跟他家境贫困,曾选择出家为僧,过着青灯佛影的僧居生活,密不可分!

  


  “诗奴”贾岛,就出生在房山区石楼镇的大次洛村。该村历史悠久,素有“西汉古村,贾岛故里”的美誉。村域有大面积汉代墓葬,出土过一尊汉代石虎,足以见证该村的古老。

  


  


  走在大次洛村街道上,

  国学传统文化气氛相当浓厚。

  贾岛的诗词被写在村中的大影壁墙上,

  学校的教学楼上,

  处处彰显着贾岛的诗魂遣风。

  


  而贾岛出家的云盖寺也在村内,据清人李咸一所著《大椿庵随笔》云盖寺始建于西晋太康十年(289),到2019年整整1730周年了。

  进入寺后,便可以看到大雄宝殿。宝殿门前立着的是古代的经幢。

  殿内供着三世佛,分别为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另外,在东西厢还分别有两位护法像。

  另外,除三佛和护法像之外,宝殿内墙壁上还画有笔画,内容则是四大天王,可见这座宝殿非比寻常。

  在云盖寺中,还有一座观音殿。大殿东西两廊满是佛字,殿中有供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除此之外,寺内还有一座小殿——地藏殿。此殿位于观音殿西侧,没有额匾,但里面供奉着地藏王菩萨。

  贾岛和云盖寺的故事

  据寺内碑文记载,

  云盖寺建于西晋太康年间。

  明嘉靖三年,

  在《重修云盖寺碑》的碑文中记载,

  “及夫断碑之有曰其云盖寺之设也,

  乃贾岛修习之处。

  明崇祯八年刊印的《帝京景物略》中,

  也清晰记载着:

  贾岛初祝发法善寺、一曰云盖寺,

  今房山有石庵,曰贾岛庵。

  其实全国各地,

  有众多名为云盖寺的寺院,

  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贾岛出于对故土的思念,

  对出家在云盖寺的这种牵连,

  后世对他修行过创建过的寺院,

  都叫作云盖寺。

  如今贾岛故里文化,

  已经成为大次洛村的一张金名片。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投张太祝

唐代 贾岛

风骨高更老,向春初阳葩。泠泠月下韵,一一落海涯。
有子泠敢和,一听千叹嗟。身卧东北泥,魂挂西南霞。
手把一枝栗,往轻觉程赊。水天朔方色,暖日嵩根花。
达闲幽栖山,遣寻种药家。欲买双琼瑶,惭无一木瓜。

送李戎扶侍往寿安

唐代 贾岛

二千馀里路,一半是波涛。未晓著衣起,出城逢日高。
关山多寇盗,扶侍带弓刀。临别不挥泪,谁知心郁陶。

代旧将

唐代 贾岛

旧事说如梦,谁当信老夫。战场几处在,部曲一人无。
落日收病马,晴天晒阵图。犹希圣朝用,自镊白髭须。

夜期啸客吕逸人不至

唐代 贾岛

逸人期宿石床中,遣我开扉对晚空。
不知何处啸秋月,闲著松门一夜风。

投孟郊

唐代 贾岛

月中有孤芳,天下聆薰风。江南有高唱,海北初来通。
容飘清冷馀,自蕴襟抱中。止息乃流溢,推寻却冥濛。
我知雪山子,谒彼偈句空。必竟获所实,尔焉遂深衷。
录之孤灯前,犹恨百首终。一吟动狂机,万疾辞顽躬。
生平面未交,永夕梦辄同。叙诘谁君师,讵言无吾宗。
余求履其迹,君曰可但攻。啜波肠易饱,揖险神难从。
前岁曾入洛,差池阻从龙。萍家复从赵,云思长萦萦。
嵩海每可诣,长途追再穷。原倾肺肠事,尽入焦梧桐。

崔卿池上鹤

唐代 贾岛

月中时叫叶纷纷,不异洞庭霜夜闻。
翎羽如今从放长,犹能飞起向孤云。
贾岛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32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