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唐诗小作坊主贾岛: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天才

唐诗小作坊主贾岛: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天才

  


  

  相见亦无事

  不来常思君

  ——江湖诗话

  他知道,评价诗的好坏与写诗的速度无关,所以他在心里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唐诗小作坊主。

  贾岛用自己的坚持,用一生的心血,用自己的痴心妄想,证明了一件事:有一种成功叫做赢在过程。

  大唐的天空,诗星闪烁。

  王杨卢骆、摩诘太白……这些与诗相关的姓名,不仅没有因为诗人的离去被人遗忘,反而渐渐成为一种信仰,影响着后来的每一位诗人。

  把自己的名字挤上那星光熠熠的荣誉墙,和李白杜甫放到一块儿,是后来所有爱诗之人的终极梦想。

  


  


  在这些跃跃欲试的诗人中,有些人是幸运的,比如白居易。他生来便才华横溢,考试是学霸级的,二十七岁便少年登科;写诗是学霸级的,甫一出手便能写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顶级的诗句;创立自己的诗歌版图是学霸级的,拉上好哥们元稹,随便玩个“新乐府运动”,就能引领一次“唐诗致敬现实主义”的时尚潮流。

  底子好,运气好,各种资源持续加持,人送外号“写诗魔王”,活着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死后会被妥妥地搬进唐诗荣誉殿堂,受人膜拜。所以,这样的白居易,把写诗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甚至当成一种解闷和消遣。

  可运气不会雨露均沾,比白居易小七岁的贾岛,同样嗜“诗”如命,却没有白居易的好运。

  落魄的学渣贾岛,为了抵达诗歌的彼岸,走上了一条与白居易截然相反的路。

  贾岛,这个嗜“诗”如命的人,如果拿现在时髦的话来形容他,他对是诗人中的匠人——一个执着于写诗,且具有工匠精神的人。

  贾岛虽然不笨,但绝对算不上聪明。他虽然常常羡慕诗仙李白高效率高质量的写诗技艺,却也知道自己的天资不足,不敢奢求自己能如李白那样“斗酒诗百篇”。但是,凭借对诗歌的热爱,做不了诗坛快手的贾岛也并不灰心。

  他知道,评价诗的好坏与写诗的速度无关。所以他在心里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唐诗小作坊主,同时认定了一个原则:慢工出细活。

  


  那么,他的“慢工”有多慢呢?

  有一次,贾岛送别僧友兼堂弟——无可和尚,写了一首五言律诗,其中有两句诗,短短的十个字,他整整写了三年之久。

  在这三年中,贾岛于这两句诗进行了多次的雕琢、修改、揣摩,有时梦里想到一个词语,便要起身去记录下来,第二天又要觉得不满意而舍掉。

  一次次调整,一次次品尝,贾岛就在像发明一道新菜品,直到他找到了一种感觉:

  我送你离开,你那独行的身影,在潭水中倒影,水光天色;你每每在树下栖身,流云缭绕: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写罢,贾岛意犹未尽,又写了一首《题诗后》表达自己的志得意满,而这一首诗的流传程度甚至要更广一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是啊,这种感觉悲欣交集,这种成就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 从此,贾岛坚定的在这条“苦吟”的道路上走了下去。

  即便这条路,辛苦,拧巴,无奈,仿徨;即便这条路,往往不会通向光明,反而通往一个个死胡同;即便很多人在这条路上倒下。

  但我们的唐诗小作坊主贾岛,却在这条路上以苦为乐,乐此不疲。

  彼时,老年的孟郊,正在用沙涩的味道,调和出一种独有的“咒骂世道人心”的五言古诗;韩愈洪亮的嗓音,造出来的诗句,是对佛老的挑衅。

  队伍最庞大的当属白居易,在元稹、张籍、王建等一大帮哥们的支持下,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正在以“改良”为标签,高举杜甫现实主义大纛,诗歌产品一件接着一件,大受欢迎。

  而贾岛的小作坊要想在这些林立的大公司中间生存下去,就要有自己独到的东西。而贾岛的独家秘方是一种味道,一种阴暗的、变化的、冷僻的味道。

  对于贾岛来说,外面的世界再纷乱复杂,都和自己没有关系。关上门,这个世界只有诗,甚至于结果,都不重要。

  


  正是确定了自己小作坊的调子,贾岛的诗,带有明显的个人特色,以一种新奇的、凛冽的姿态吟出,这个小作坊虽然规模小,效率低,产量慢,却在当时打造了一些小爆款金句:

  爆款之一:(《忆江上吴处士》)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爆款之二:(《寄朱锡建》)

  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爆款之三:(《宿山寺》)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爆款之N:(《暮过山村》)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贾岛这种不计心力,不计经济回报,不计成本,不计产出,以“诗”为永远第一衡量标准的路子,在别人看来简直就是自虐,因此被人们称为“诗奴”。

  可贾岛根本不在乎,他干脆注册了一个“诗奴”的Logo,在被诗奴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撒欢。

  在成功推广那种冷僻的味道后,贾岛还偶尔苦中作乐,玩点新品。

  


  这些新品中,有豪气干云之作: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

  ——《剑客》

  有隐逸缥缈之作: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

  甚至,有难得的眉开眼笑之作:

  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

  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

  ——《友人婚杨氏催妆》

  俗话说,酒香还怕巷子深。

  贾岛没有推广费用,只能一个粉丝一个粉丝地加。而他的主要精力又都放到写诗上,放在了质量管理上。这样看,贾岛这个“磨洋工”的小作坊也许永远不会大火。

  可还有一句俗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早就准备好的贾岛,终于迎来了生命中唯一的一次机会,幸运的是,他抓住了。

  


  有一次,贾岛去看住在郊外的朋友李凝。因为李凝的家比较偏僻,贾岛找了很久才找到。可到达时天已经很黑了,他的头上月光如水,屋舍旁的池塘边有绿树成荫,倦鸟早已经归巢。贾岛轻轻地敲门,那声响越发衬出这夜晚的宁静。

  当时,万象挂空明,天风涵宇宙,便在那一刹那间贾岛福至心灵。他用平生难得的快手记录下这一瞬间: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诗写成了,可贾岛心里却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难道是因为这次的诗写的太快了?

  贾岛在返回的路上,仍然在思考这件事,忽然他想到了,原来是那个“敲”字!

  “敲”字是不是太响了,要不换成“推”字?

  可“推”字是不是太没礼貌了?

  但是大半夜的“敲”门是不是也不太好?

  天已经大亮,长安城中人来人往。路人们看到街上哒哒哒哒一头瘦驴行来。驴子背上斜坐一人,那人眯着眼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热闹的街景充耳不闻。只见他一会皱紧眉头,一会咧嘴微笑,一会又像是遇到艰难的抉择一般彷徨无措。再看他的手掌,一会伸出似做敲门状,一会又举起做推门状。

  正在这时,迎面而来的诗政坛大佬韩愈的仪仗队,路人们纷纷避让,眼看着这个骑驴的人闯进了仪仗。差人们赶紧抓到他——他当然就是那个沉浸在“推敲”中的贾岛!

  故事的结尾当然是韩愈不仅没有怪罪贾岛,反而帮他一起琢磨,认为“敲”字更好。

  是啊,那万籁俱静中来一点声响,反衬环境之幽静,不正是贾岛当时身临其境的感受嘛!

  


  从此,推敲两字,成为人们常用的词语,用来比喻做文章写诗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才能得到最佳。小学生学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就讲,你们用词要像贾岛一样,学会“推敲”。

  而贾岛用自己的坚持,用一生的心血,用自己的痴心妄想,证明了一件事:有一种成功叫做赢在过程。

  有的人写了一辈子诗,但没有一句流传。小作坊主贾岛,即便什么都没有,只是这“推敲”两字,便足以让人们记住他了。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崇圣寺斌公房

唐代 贾岛

近来惟一食,树下掩禅扉。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
白须长更剃,青霭远还归。仍说游南岳,经行是息机。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代 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馀。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代 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辞二知己

唐代 贾岛

一双千岁鹤,立别孤翔鸿。波岛忽已暮,海雨寒濛濛。
离人闻美弹,亦与哀弹同。况兹切切弄,绕彼行行躬。
云飞北岳碧,火息西山红。何以代远诚,折芳腊雪中。

哭宗密禅师

唐代 贾岛

鸟道雪岑巅,师亡谁去禅。几尘增灭后,树色改生前。
层塔当松吹,残踪傍野泉。唯嗟听经虎,时到坏庵边。

内道场僧弘绍

唐代 贾岛

麟德燃香请,长安春几回。夜闲同像寂,昼定为吾开。
讲罢松根老,经浮海水来。六年双足履,只步院中苔。
贾岛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32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