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你只看到王勃的才华,却不知《滕王阁序》的悲剧

你只看到王勃的才华,却不知《滕王阁序》的悲剧

  


  人活在天地间,微小如尘埃。不自贱,不气馁,向死而生。

  668年,大唐帝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帝国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打败了“隔壁老王”高句丽。

  从611年杨广征讨高句丽算起,这场战争经历了两个朝代、四位帝王,足足打了58年。

  现在,终于打赢了。

  第二,长安城外两个年轻人在告别。

  两个年轻人的告别,能跟帝国大事相提并论?

  真的可以。

  这两个年轻人,一个叫王勃,一个叫老杜。

  王勃来到长安以后,交了很多朋友,老杜只是其中一个。

  因为在副县长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老杜被组织提拔了,去四川担任县令。

  今天,是老杜出发去四川的日子。

  站在巍峨的长安城外,王勃满含深情的说:“老杜,去了四川少吃点火锅,那里的笋不错,记得给我寄点过来。”

  老杜依依不舍的看着这个才华横溢的朋友:“恩,知道了。你在长安小心点,别太张扬了。”

  王勃满不在乎的点点头。

  在唐朝,凡是送别都要写诗。

  这次也不例外,王勃当场写了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有多好?

  它能与帝国大事相提并论。

  1400年后,人们早已忘却了大唐帝国与高句丽的战争,却对这首诗朗朗上口。

  王勃是个神童。

  而培养出这位神童的王家,更是传奇。

  在隋末乱世之中,有个美丽的地方叫白牛溪。

  每天清晨,在清澈的水边、碧绿的草地上,王通都在正襟危坐着,跟弟子们讲述学问。

  做为王勃的爷爷,你或许以为他也是一位大诗人?

  如果王通听到,他一定会大骂:“你全家都是诗人。”

  实际上,他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曾经荣获“隋朝十佳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他的学生不多,有这么几个人:薛收,是秦王李世民的“十八学士”之一;温彦博,后来做了唐朝的宰相——中书令;杜淹,唐朝的吏部尚书,他还有个侄子叫杜如晦。

  王勃的叔爷爷王绩,恰恰与哥哥相反。

  他11岁的时候,就成为名动京城的“神童仙子”,因为写出了网络评分9.9的《野望》,一跃成为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王勃的哥哥王度,在20岁那年就考中了进士,妥妥的神童一枚。

  王勃,更是将家族的优秀基因发挥到了极致。

  6岁的时候,他就能够写诗:“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9岁那年,在读了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提笔写下了《指瑕》,指出颜师古的错误。

  这就好比,今天有个9岁的小学僧读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后,提笔写下了批判《相对论》的文章,并发表在网络上,你说牛不牛?

  这么牛的少年神童,让杜甫的叔爷爷杜易简逢人就夸:“我们隔壁老王的儿子,太厉害了......”

  就这样,王勃的开挂人生在大唐帝国发出闪耀的光芒。

  664年,15岁的王勃给当朝宰相写信,直截了当的说了对时局的看法:“打下那么多的土地,根本没什么卵用啊......”

  宰相一看,神童啊,立马向朝廷写推荐信。

  666年,17岁的王勃直接给唐高宗写信,送上了自己新写的文章《乾元殿颂》,直接被授予“朝散郎”的职务,碰上了国家的铁饭碗。

  当你还在浑浑噩噩的时候,王勃已经站在了人生的巅峰,俯视众生。

  


  在送走老杜之后,王勃回到工作单位,直接搞了个大新闻。

  在吃上铁饭碗之后,王勃就被派到沛王府当办公室主任,从此傍上了皇二代,每天飞鹰走狗、喝酒撸串,一群少年好不快活。

  当时,唐朝贵族们都喜欢一种游戏——斗鸡,沛王和英王更是骨灰级玩家。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王勃身为沛王的身边人,自然得为领导分忧。

  第二天,一篇名为《檄英王鸡》的文章刷屏朋友圈,很不巧的是,这篇爆文被两位王爷的妈妈武则天看到了,顺手就转发,并且@孩子爹唐高宗。

  “两雄不堪并立,见异己者即攻。”

  唐高宗看到这两句话,再也坐不住了,他本能的想到自己的父皇在玄武门杀兄灭弟的故事,还有自己的哥哥李承乾和李泰打的头破血流的记忆,李治那根敏感的神经,瞬间被引爆。

  王勃,到底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

  就这样,成为大V没几年的神童先生,彻底成了无业游民。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王勃看着巍峨的大明宫,落寞的离开,只留下一个萧索的背影。

  他漫无目的的走着,沿着汉中、剑阁,迈上了艰险的“蜀道”,来到充满火锅气味的四川。

  王勃根本不用担心路费,不论他走到哪里,都有当地的粉丝包吃、包住、包玩,只为能跟自己的偶像亲近片刻。

  在四川,王勃吃着火锅唱着歌,也为四川留下了美好的诗。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王勃送走一批求合影的粉丝后,抬头看着那一轮明月:“长安的月亮,也是这么圆吧。”

  他挥笔写下《江亭夜月送别》: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彻,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来到了四川,还没跟老杜吃火锅呢。

  老杜,你还好吗?

  我想你的心情,唯有《寒夜怀友》才表达:

  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

  秋深客思纷无已,复值征鸿中夜起。

  复合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渡江来。

  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回去吧,我还年轻,必须有所作为。

  


  虽然他因为写爆文被开除公职,但毕竟人脉还在。

  于是,有朋友对他说:“你不是懂医药嘛,虢州那地方药材多,正适合你啊。”

  王勃一听:“好啊、好啊,你快举荐我。”

  很快,他就担任了虢州参军,副厅级。

  天才,往往是学术上的巨人,人情上的侏儒。

  王勃上任之后,因为心软而私藏了一个逃跑了奴隶。

  但在某次喝酒之后,他想到世间还有“法律”二字,私藏奴隶是犯法的呀。

  那怎么办?自首?不行。

  报官?不是暴露了嘛。

  酒后的王勃,心一狠就把这个奴隶杀了。

  彻底完了,天才少年成杀人犯了。

  在这一刻,所有的交情、人脉全部作废,有谁会和一个杀人犯做朋友呢?

  王勃被投入了大牢,恰好因为唐高宗大赦天下,才捡回了一条命。

  经过这一波折,不仅自己的前途尽毁,还连累父亲被贬交趾,从此远离肉夹馍,与海鲜为伍。

  今大人上延国遣,远宰边邑。

  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度南海。

  嗟乎!此皆勃之罪也。

  无所逃於天地之间矣。

  经过这一番打击,王勃再也不敢触碰仕途,而是认真的思考了人生,觉得活着才是大事。

  出狱一年以后,朝廷经过认真考虑,决定恢复他的职务。

  但是王勃决定:不玩了,我去参加《爸爸去哪》录制了。

  675年,南昌城里正在举行一场大Party。

  主办方是南昌城的大领导,地点就在新修建的滕王阁。

  他打算利用这次公款吃喝的机会,大力推荐自己女婿,将来好做自己的接班人。

  真是臭不要脸。

  王勃正好路过南昌,也被当作特约嘉宾请来参加Party,如果能让一个大V给女婿站台,那是多么有面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领导感觉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

  于是,号召大家为滕王阁做序。

  玩套路,大家都是老江湖了,谁也不会真正去扫兴的。

  可偏偏就是有愣头青。

  表演到王勃面前的时候,他抬头:“好啊,我来写。”

  啥?大家都傻眼了,哪冒出来的愣头啊?做人会不会?装傻充愣会不会?

  什么人啊这都是。

  王勃喝了点酒,回忆起了自己的人生。

  当初少年轻狂,为了斗鸡而触犯了皇帝的逆鳞。

  当初少不更事,身为官员而私下杀人。

  当初清高气傲,出身世家不知人间疾苦。

  当初枉为人子,身犯重罪却连累父亲受苦。

  手中拿着饱蘸墨汁的笔,王勃深刻的剖析了自己的一生,经历了、看见了、想通了,也就明白了。

  笔走龙蛇、思绪飞舞,在经历挫折与反思之后,一篇千古奇文就此诞生。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藩之塌。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当初就是太轻狂了,人呐,要谦虚。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王勃抬眼看看窗外,只见天高云淡,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亭台楼阁错落其间,这世界好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向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时的王勃,早已不是当初的长安少年。

  他见识过地位最高的皇帝,也私藏过逃跑的奴隶,结交过飞鹰斗鸡的王公贵族,也认识了为生计奔波的升斗小民,曾经因才华横溢名满长安,如今落魄之身流落天下。

  人,活在天地间,不过微小如尘埃,不自贱、不气馁,只要向死而生。

  一颗狗尾巴草,也要开出一朵花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余之有数。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观内怀仙

唐代 王勃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谿.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羁春

唐代 王勃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春庄

唐代 王勃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一作骆宾王诗)

唐代 王勃

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
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
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

别人四首 其一

唐代 王勃

久客逢馀闰,他乡别故人。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

深湾夜宿

唐代 王勃

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王勃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8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