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漫画王勃丨如果他能活到72岁,大唐的文坛又该是什么模样?

漫画王勃丨如果他能活到72岁,大唐的文坛又该是什么模样?

  

  在星光熠熠的大唐,你最喜欢的诗人是哪位?

  洒脱的李白、深沉的杜甫、文艺的王维、通俗的白居易、还是朦胧的李商隐? 在他们之中,有一位天才少年不得不提。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因为他写下的绝妙诗句,很多人从此对一座滕王阁魂牵梦萦。

  


  “此神童也!” 在一千三百年多前的初唐年间,有一位“神童”出生了。王勃所在的家族是当时有名的书香之家,祖父王通是大文学家、历史学家,叔祖是唐初有名的诗人王继,父亲王福畴也曾任太常博士,擅于诗文。 在如此深厚积淀的家庭中接受熏陶,王勃幼年时就非常聪慧,《旧唐书》记载说,“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豪迈。”

  


  过去有位大学问家叫颜师古,经他注解的《汉书》是很多人阅读的范本,当很多小孩还在为“熟读并背诵全文”发愁的时候,九岁的王勃却干出了一件惊人之举:他指出了这部书里的很多问题来,并专为此写了《汉书指瑕》十卷书。

  大家形容这位少年的厉害,还有一点——写东西从来不用打草稿。

  《酉阳杂俎》说,王勃每每打算要写文章的时候,就先磨好几升墨,再盖着被子躺着。过一会儿忽然弹起来,把文章一气写完,连标点符号都不断,“时人谓之‘腹稿’”。 但天才之所以是天才,仅仅靠偶尔的灵光一现是不够的,家学深厚的王勃,同时还是个勤奋努力的学者。他曾完成《舟中纂序》五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大唐千岁历》若干卷等书稿,可惜后来遗失了大半。

  所以让人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那些构思巧妙、情感真挚的诗歌: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除此之外,王勃对医学也颇有研究,十二岁至十四岁时,王勃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有所知晓。 我只是写着玩,没想…… 少年的王勃,同很多年轻人一样,一心怀抱着入仕的豪情,走上了以文章干谒求仕的道路。他给一位宰相刘祥道发了个私信,表明自己积极用世的决心,看完他的文章,刘祥道立刻夸赞道:“此神童也!”

  


  后来,王勃应幽素科考试,授朝散郎之职,成为当时朝廷最年轻的官员。当时沛王李贤(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儿子)很喜欢王勃,就把他纳入自己的门下做起修撰的工作。

  彼时仕途顺利、意气风发的王勃不会想到,自己后来会因为随便写着玩的一篇文章遭了殃。 在唐代,不论朝廷贵族还是普通老百姓都热衷于一种娱乐活动——斗鸡,当时正十几岁的男孩沛王李贤和英王李显,也打算来一场“大战”。

  


  作为沛王李贤的身边人,王勃也参与到这场游戏之中,他用戏说的方式写了一篇檄周王鸡文,漂亮的“打嘴仗”文章一传十、十传百,迅速就成了爆款。 但传到了唐高宗那里,这个“檄”字却触动了皇帝有些敏感的神经,他认为王勃是在挑拨兄弟俩之间的关系,一怒之下把他赶出了沛王府。

  谁不识《滕王阁序》? 一夕之间从神坛跌落,仕途戛然而止的王勃遭遇了人生的一大打击,向来有着强烈的仕进心的他,先后给多位大臣写文自荐,表示自己效忠朝廷的决心,可都没有得到什么回复。 心灰意冷之下,他决定去外面走走,前往蜀中漫游: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

  


  机会也在此时再次降临,王勃获得了一个做虢州参军的机会。但没过多久,他又被卷入一场旋涡当中:他同情一个叫曹达的罪奴,便将他藏到家里,后来又怕走漏风声将其杀死。 好友杨炯在《王子安集序》说“临秀不容,寻反初服”,认为他是太出色了才遭人算计,这件事的真真假假成了一个谜,可当时犯了死罪已经是事实。 虽然王勃被关的时候恰逢大赦,但父亲却因他而被贬到极为遥远的交趾(今越南境内)为官,这让王勃的心情十分愧疚。 他南下去探望父亲,在路上写道:“勃闻古人有言,明君不能畜无用之臣,慈父不能爱无用之子……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

  此时的王勃失去了对做官的热情,但他的一腔才气并没有被磨灭。他路过南昌,正逢当地都督要宴请宾客,地点是滕王阁。

  这位都督原本让自己的女婿准备了一篇序文,准备在宴席上大展风采。宴席当天,都督为表客气,让大家先写,大家虚让着都不肯动笔。结果不知情的王勃当场洋洋洒洒地写了起来,把都督气得要离席。

  可他还是让小吏偷偷地不断将王勃的文章传抄过来: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等到王勃全篇写完,这位都督啥也不顾了,冲出来激动地对他说,“你真是个天才啊!”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余之有数。”从众人追星捧月的傲人明星,到如今云游的过客,王勃却没有处在过分沉重的情绪中,他还是坚定地写下: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因为这一篇《滕王阁序》,滕王阁成为自古到今无数人想要打卡的地方。其中,“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成为唐诗的极品。

  


  只可惜的是,不久之后,王勃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离开人世。 《旧唐书》记载,“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在王勃所在的初唐,正是文坛“破”与“立”的时期,他们四人的诗歌文赋风格逐渐摆脱六朝的绮靡文风,向追求内容的真实而转变,对后世的诗歌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就像一颗流星划过,他为中国古代文学留下了极其亮丽的一笔。他离开的二十余年后,李白出生;三十余年后,杜甫出生;九十余年后,白居易出生……文学的火炬一代一代相传,终成灿烂的篇章。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唐代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寒夜思友三首·其三

唐代 王勃

朝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
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

观佛迹寺

唐代 王勃

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馀。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
颓华临曲磴,倾影赴前除。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

临江二首

唐代 王勃

泛泛东流水,飞飞北上尘。归骖将别棹,俱是倦游人。
去骖嘶别路,归棹隐寒洲。江皋木叶下,应想故城秋。

早春野望

唐代 王勃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别人四首

唐代 王勃

久客逢馀闰,他乡别故人。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
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
桂轺虽不驻,兰筵幸未开。林塘风月赏,还待故人来。
霜华净天末,雾色笼江际。客子常畏人,何为久留滞。
王勃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8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