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初唐四杰之王勃:您过奖了,我只是个天才而已

初唐四杰之王勃:您过奖了,我只是个天才而已

  大唐上元元年。

  虢州(今河南灵宝)的深牢大狱中,一位24岁的小伙子颓然的倚靠在牢墙上,两眼空空的望着前方。

  他因杀人罪锒铛入狱,正等候秋后处斩。

  入狱有一段时间了,他心里总还是难以置信:

  怎么可能?我竟会落到如此下场?这一定是一场梦,一场梦!!明天醒来我就可以重新站在阳光下了吧。

  此时,一个粗壮的狱吏走过来,一反平日对待其他囚犯的冷漠,立在门外颇为同情的看着这个年轻人,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哎,这么有才的一个人,当真是可惜了。

  打开牢门,却又是一副惯常的冷酷声调:王勃,时辰到了!

  ……

  九年前,某个春日。

  唐高宗李治在宫中的高台上望着不远处新建成的乾元殿,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国力昌盛,我大唐威武啊!

  此时,一位侍官呈上来一份折子,说是朝廷官员引荐送呈的一篇《乾元殿颂》。

  高宗展卷而阅,只见文章词意壮美,绮丽生花,忍不住连连惊叹:“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啊!”

  此颂文的作者正是王勃,时年15岁。

  一年之后,十六岁的王勃,参加朝廷不定期举办的特科招考(幽素科),一举高中,官授朝散郎,从七品,相当于副县长级别。(看来唐朝没有劳动法,政府公然聘用未成年人)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该扔。

  在我们芸芸众生还在为考个重点高中而狂报补习班的时候,王勃同学已经可以悠哉的在政府大楼里喝茶看报纸了——这是为什么呢?

  看来,是时候亮出王同学的显赫家世了。

  650年,王勃出生于山西龙门的一个名门望族+神童世家。

  族中牛人如云:

  爷爷王通是隋末唐初的文化名人,私人教育家,“十五为人师”,门生遍天下;

  爷爷的弟弟王绩是十一岁就名动京城的“神童仙子”,五言律诗奠基人,代表作《野望》大唐豆芽网评分8.9;

  爷爷的哥哥王度是《古镜记》作者,开唐代传奇(灵异小说)之先河;

  王勃的哥哥王勮(jù)也是天才少年,20岁就考中了进士!

  此处必须要郑重说明一下,在唐朝考进士那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全国上下每年也不过录取30人左右!

  这意味着如果你不是省状元,几乎没戏。所以在唐朝50岁中了进士都是好骄傲的事情哦,相比之下,今天的高考简直so easy。

  爷爷哥哥们已经很牛了对不对?

  可我们的王勃更牛,彻底将家族的神童基因发挥到了极致:

  他六岁开始写文章,“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九岁时读隋唐超级大儒颜师古注释的《汉书》,居然给老颜挑出了一箩筐的错误,撰了10卷长文名为《汉书指瑕》。(感觉老颜同志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这就好比今天一个九岁孩子,读了唐诗三百首,然后写了一本比唐诗三百首还厚的书,论证书中诗词注释的谬误之处。

  搞得王勃老爹的好哥们杜易简(杜甫的爷爷的堂兄)深受刺激,出门逢人就讲:哎,你知道吗?我们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啊……巴拉巴拉。

  就这样,九岁的王勃已经开始在大唐的文学江湖发出耀眼的光芒。

  接下来更是牛无止境,13岁就开始到处给官场政要投简历找工作。

  14岁直接上书当朝宰相,直抒政见,针砭时弊,宰相读罢击节赞叹,大呼神童,当即就向朝廷写了封推荐信。

  15岁呈《乾元殿颂》,16岁已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出名趁早,年少得志。

  十几岁已经站在了绝不大部分人一辈子也到不了的高度,前途犹如探照灯,光芒耀目。

  然而,站的越高也就意味着,如果哪天一脚踏空就会摔的越惨。

  有才华的人向来不缺机会。

  到长安没几天,自带神童光环的王勃就被沛王(唐高宗第六子,老妈武则天)挖到自己王府做编辑。从此鱼跃龙门成了土豪皇二代的好哥们,一帮未成年人整天一起上街喝酒,斗鸡泡妞。

  可以说老天爷给了王勃一把好牌,家世好,才华高,到目前为止他也打的很好。

  可紧接着,老天开始虐他了。

  当时,唐代上流社会的王公贵族们都流行玩斗鸡,沛王和弟弟英王更是其中的资深玩家。

  一次兄弟俩又组织了斗鸡大赛,沛王就命王勃写一篇斗鸡的檄文助威,也相当于向英王的鸡下战书。

  没想到随手一写就刷了屏,这篇文采飞扬的《檄英王鸡文》被斗鸡爱好者们疯狂转发分享,还在留言区热烈讨论到底哪个王爷的战鸡更厉害,就差设赌下注了。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未成年人玩耍逗乐的小插曲让王勃在青云直上的路上来了个急刹车——唐高宗看到这篇檄文勃然大怒,下令将王勃逐出王府,解除一切职务!

  他触碰到了帝王家最敏感的那根弦。

  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当皇帝的?玄武门之变,杀兄弑弟。唐高宗李治当太子的过程,虽然没到腥风血雨的程度,那也是惊心动魄,暗潮汹涌。

  王勃以为写篇檄文只是玩耍助兴,但在皇帝眼里就是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到底是太年轻啊!

  就这样,一个位居初唐诗坛四大天王之首的青年文豪兼朝廷命官,一下子成了一个无业游民。

  一个阳光淡淡的午后,19岁的王勃背起单薄的行囊黯然走出了沛王府,站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他轻轻叹了一口气:而今之后,当何去何从?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唐代凡送别必写诗,不写诗不是好哥们。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秋江送别二首

唐代 王勃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泥谿

唐代 王勃

弭棹凌奔壑,低鞭蹑峻岐。江涛出岸险,峰磴入云危。
溜急船文乱,岩斜骑影移。水烟笼翠渚,山照落丹崖。
风生蘋浦叶,露泣竹潭枝。泛水虽云美,劳歌谁复知。

赠李十四四首 其一

唐代 王勃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观佛迹寺

唐代 王勃

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馀。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
颓华临曲磴,倾影赴前除。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

羁游饯别

唐代 王勃

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槿丰朝砌静,筱密夜窗寒。
琴声销别恨,风景驻离欢。宁觉山川远,悠悠旅思难。

秋夜长

唐代 王勃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王勃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8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