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给诗人王勃的一封信

给诗人王勃的一封信

  子安兄,

  见信好!

  你在生之年,肯定没收到过我的信,因为我从未写过。就算写了,已经过去1300多年,我很难找到人给你带过去。听说前段时间有个叫云烨的小伙子穿越到唐朝了,但我不认识他,关键是我不知道他会穿越啊.......

  最近我看过你的不少诗文辞赋,我又找来一本《王勃传》,还有一部电影《王勃之死》,又看了《王子安集注》,甚至还花了一百多块下载了不少研究你的学术论文。

  是不是没想到,都过去了1300多年了,居然还有人这么关注你?我也没想到,缘分吧!

  对于你的才华,我拜服之极;对于你的经历,又惋惜之极。所以想写封信给你,也算完成我的心愿。

  


  听说你五岁时,就有“小秀才”的美称,我想你定是得到家族遗传了。你祖父王通,一代大儒,那是魏征和李靖的老师。你叔祖父王绩也是大文学家,他写的《野望》号称是五言律诗的开山之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还看到一个关于你小时候的故事,不知道是否属实,向你求证一下:

  据说有一次,令尊带着你去朋友家做客,祝贺一位朱姓朋友喜得贵子。当时在座的客人想考考你,指着门上挂着的珠帘,对你说出了一句上联:

  门上挂珠帘,你说是王家帘,还是朱家帘?

  仔细琢磨,此联还是有点难度的。听说你当时不假思索,随口应答:

  半夜生孩儿,我管他子时儿,还是亥时儿!

  如果这事是真的,我只能说你太机智了,太聪明了,聪明得让人担心!

  后来你九岁时读《汉书》,参考颜师古的《汉书注》,你觉得书中有错误,于是自己写了《<汉书注>指瑕》十大卷。你父亲很高兴,也为你自豪!看到这里,我长叹一声!

  你十二岁来到长安,拜曹元为师学习医道。研究《周易》《素问》《南经》等,而且很快有所收获。当然,你是不会成为大夫的。你注定是个大诗人!

  果然,你十四岁时,就公开反对当时风靡一时但格调低下的“上官体”。好友卢照邻问:“子安之见在理,但如何破除俗套?”你当时看了他一眼,淡定地吟诵了一首诗:

  《咏风》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哎呀,我非常喜欢这首诗,通俗易懂,让人眼前有一幅山水田园画卷,还是动态的。

  你学医后又回到老家绛县龙门,这一年你十五岁。此时你已经不甘寂寞,想要为国家效力为朝廷分忧,说白了,就是想要个官职,施展抱负。刚好当时的宰相刘祥道要路过绛县,于是你抓紧机会写了一篇《上刘右相书》,让你父亲递了过去。

  这篇《上刘右相书》有两三千字,我真的一句一句读了。文字瑰丽、典故巧妙,条陈国家大事,抨击朝政流弊,反对讨伐高丽,提出改革方案!刘右相读后赞叹你为“神童”,而且很快就向皇上举荐。后来你又写了《朝元殿颂》、《宸游东岳颂》让人呈现给皇上,也是借此机会表露求仕的机会。

  唉,我是真的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当时你们那些读书人都那么想当官呢?我们这个时代啊,绝大部分人不想当官,只想发财。哪怕当官,也是为了发财。先不谈这个,继续回顾你的经历啊。

  你十七岁参加幽素科举,登第之后,终于有了出仕的机会,被授予朝散郎一职,进入了沛王府!

  你十七岁就当官了!我十七岁还在上高中,找家里要钱交学费,你却已经拿到的官府的俸禄,还是七品官!

  接下来在沛王府,是你最意气风发的三年。你写了不少诗和辞赋文章。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两首,一首是《临高台》

  临高台,高台迢递绝浮埃。

  瑶轩绮构何崔嵬,鸾歌凤吹清且哀。

  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

  斜对甘泉路,苍苍茂陵树。

  ......

  尘间狭路黯将暮,云间月色明如素。

  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楼下双双度。

  物色正如此,佳期那不顾。

  银鞍绣毂盛繁华,可怜今夜宿娼家。

  娼家少妇不须颦,东园桃李片时春。

  君看旧日高台处,柏梁铜雀生黄尘。

  最后四句写得多好?看青春易逝繁华落幕,让人无限感伤。有点不敢相信,这是个十几岁少年的手笔。

  另外一首就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你造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经成了我们这个时代人人皆知的诗句了,甚至比你的《滕王阁序》还有名。

  在此期间,你还写过一篇《拜南郊颂》献给皇帝。在文章中,你对唐高宗讨伐高丽的战功大肆吹捧,藻饰绮丽、典故密集、叙事夸张、气象万千。此文写得确实有才华,在当时无人能及,但我对你却因此而低看了几分。你已经忘了前几年你还上书坚决反对讨伐高丽。

  我只能说:唉,太年轻,太精明!我都能看明白,朝廷那些人精能看不明白?

  人生啊,总是无常的。

  你少年成名,才华横溢,又得贵人相助,本来是仕途一片大好。此时你可能太过得意,人得意的时候,总容易出现问题。

  一次,你随着几位皇子一起玩斗鸡,帮沛王写了一篇《檄周王鸡》。周王就是后来的英王,也就是之后的唐中宗李显。当然这些事,你在世时是不知道的。这篇檄文本是戏作,但被有心人送到皇上面前,皇上认为你这是在挑拨皇子的关系。就这样,你被赶出了沛王府。

  接下来三四年时间,你没了官职,便开始了巴蜀之游。你觉得这段时间挺落魄的,而我觉得这段时间才是你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光。

  你经过的那些地方,大部分我都很熟悉,因为我曾经也从五台行脚到了峨眉,其中路过长安,再入巴蜀。这期间你写的诗词文章不少,在后世你流传下来的九十多首诗中,有近一半是这期间写的,还有十多篇辞赋文章。

  其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两首。一首是《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这首送别诗,不写任何景物,那种依依离别而又心心相惜的情感,跃然纸上。

  另外一首诗是《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不知为什么这首诗,让我想起自己失恋时的心情。而且,还浮现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画面。后面这两句诗,你肯定不知道。因为是你去世三十六年后出生的一位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嗯,杜甫确实比你伟大,而且诗写得也比你好。人家是真正的儒者,经历比你更苦。

  此期间,你还有一首传扬后世的名篇:《春思赋》。全篇文藻富丽、开阖有度,就是太长了......

  二十三岁时,你返回了长安,又参加科举考试。

  当时的吏部侍郎裴行俭对你不太满意,觉得你空有文艺才华,没有政治才能,所以你落榜了。为此你特地写了一篇《上吏部裴侍郎启》,特地强调自己的政治才能,如改革文风等。人家还是觉得你难堪社稷大任,但因有人极力推荐,后来还是给了你虢州参军之职。

  估计你当时心中一定忿忿不平,觉得自己才华横溢没得到认可吧。但在我看来,你此时还没意识到:你真不适合混官场啊!

  此时,你的弟弟王劼要赴太学学习,你写了一篇《送劼赴太学序》,用来勉励弟弟行仁义立德行,勤奋修身读书,学有所成光大祖德。写得文采飞扬,情真意切,我特别喜欢。其中,你自己说:

  常耻道未成而受禄,恨不得如古之君子四十强仕也。

  意思就是有些后悔出来做官太早,应该像古代君子一样,到四十岁再出来做官。看到这里,我好感动:这个天才终于知道反省了!

  有人说“出名要趁早”,真的是这样么?古来那么多仁人志士,出名太早的,大多没成大器,且夭折的很多。老子说“大器晚成”,才是正理啊!

  你二十四岁赴任虢州参军,在那里你仍然处事放荡不羁,与同僚关系也搞不好。又因杀害了一位叫曹达的官奴,被判入狱!死刑!你父亲也因此受到牵连,贬到交趾任县令。交趾,现在已不属于我大唐境了,属于一个叫越南的小国家。

  在监狱中,你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效仿文王太史公,整理了不少文稿。有《周易发挥》、《次论语》、《合论》等著作,可惜绝大多数都已经遗失了。其实没什么可惜的,我看了其中留下来的《三国论》,个人认为文采可以,但思想水平一般。这也难怪,毕竟你还不到二十五岁啊。我二十五岁时,还在读硕士,你都已经是要等死的人了。

  可能是因为你的逆境中的勤奋表现,天不亡你。碰上唐高宗改年号要大赦天下,你也在其中。

  此时你或许已经心灰意冷,不再想着官场了。嗯,我觉得早该如此。

  公元675年,你二十六岁,陪父亲从老家龙门出发去奔赴交趾。经洛阳,过楚州(江苏淮安),到江宁(江苏南京),又沿长江向东,到鄱阳湖,此时你写了有名的《采莲曲》和《采莲赋》。

  当年九月上旬,你和父亲来到洪州(江西南昌),就在这里,你写下了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也就是《滕王阁序》,里面有千古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你的《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朝飞画栋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此诗意境深远,既有青春的蓬勃朝气,又有岁月的沧桑之感。经过牢狱的洗礼和死亡的考验,你终于蜕变了,这首诗就是证明。

  离开洪州,你父子二人到了广州。值得一提的是,你在那些写了一篇《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号称史上最长的塔碑,三千两百字啊,且字字珠玑、句句典故!你的才华,让我等只能仰望!

  然而,天妒英才。

  到了交趾,你住了半年,返回大陆途中,溺水身亡。有人说你是在海上遇到风浪,船翻了,溺水而亡。还有人说,你是自己跳海自杀 ......

  无论如何,你是死了,才二十七岁。

  唉,这就是你的一生。

  


  写完这些,我内心很不平静,仿佛置身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看见一个纤瘦的身影被海水无情的淹没;又好像看见夜空一颗耀眼的明星,本来铅华褪尽越来越炫丽,但忽然之间被黑暗吞没。

  想想你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我很汗颜。论才华,几乎天下所有的文人墨客,在你的面前都要汗颜。

  有时我在想啊,你的遭遇和你父亲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

  假如我是你父亲(请原谅我的托大),在你写《<汉书注>指瑕》时,我会狠狠地批评你。让你不要锋芒毕露,让你学会韬光养晦;在你写《上刘右相书》时,我直接把它烧了,然后狠狠地骂你,警告你官场的人心险恶,告诉你社会的人情世故;在你写《拜南郊颂》时,我一定会把你叫回家,让你反省自己的投机行为,告诉你如何做一名真正君子;在你写《上吏部裴侍郎启》时,我会直接让你不要再做官了。吏部侍郎其实看得很清楚啊,你这个性格根本就不合适......

  唉,谁说得清楚呢。我只是太惋惜你的才华!

  如果你能多活五十年,你会遇到李白和杜甫,我相信,他们都会仰慕你!

  唉,早逝就早逝吧!相信以你之才华,在另一个世界,必定也不会默默无闻!

  临书仓促,不尽欲言。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相和歌辞。江南弄

唐代 王勃

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
瑶轩金谷上春时,玉童仙女无见期。紫露香烟眇难托,
清风明月遥相思。遥相思,草徒绿,为听双飞凤凰曲。

上巳浮江宴韵得址字

唐代 王勃

披观玉京路,驻赏金台址。逸兴怀九仙,良辰倾四美。
松吟白云际,桂馥青溪里。别有江海心,日暮情何已。

羁春

唐代 王勃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郊兴

唐代 王勃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

对酒春园作

唐代 王勃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
陕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

滕王阁序

唐代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轸,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青霜 一作:清霜)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飞阁流丹 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8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