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天才诗人王勃,傲骨铮铮,与时不遇,故事里漂泊的少年郎

天才诗人王勃,傲骨铮铮,与时不遇,故事里漂泊的少年郎

  


  每一段缘分都有平仄,正如每一个故事都有韵脚。

  而王勃,从公元650年到公元675年,

  他以弱冠之年赋以时光最古拙的心念,

  在苍郁的竹简上写刻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1400年后,那墨香犹翠,故事里,留下的只有子安......

  子安,是你的字,愿子安生。

  但你的安生却不在笙歌翠袖的长安城里,而是在烟柳画桥栖息处——江南。

  作为一位孤独的母亲,江南宽容地接纳一切贬谪来的士人们,

  同样孤独的士人们在她的怀抱中相拥取暖,聊作慰藉,暖了一地的白月光。

  但他们从未寂寥,我知你亦如此,从未寂寞。

  夫子说:“庸人寂寞,圣者孤独”。

  子安,作为一个虔诚的朝圣者,你可曾一直孤独如斯?

  都说“最是江南好风景”,“拂提杨柳醉春烟”。

  可没有你,子安,江南该是何等的寂寞?

  就如那淅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宋词的清雅;

  就如冗长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浓淡相宜的明彻;

  就如那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糯。

  江南,以她特有的风情留下了落魄才子王勃,留下了传唱千年的风雅......

  滕王阁,在江南。

  风雪中那一剪茕茕的背影,不朝天子,不羡王侯,也不解读世间风霜。

  王勃,亦在江南。

  少年最是鲜衣怒马,“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却遇黑云压城,风雨难安。

  两个知音的相遇,是场邂逅。

  我恰在这里,正好,你也在这里。

  天色如洗,多少楼台烟雨,惹了士大夫的笔。

  《尧山堂偶隽》记载:

  王勃六岁能属文。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会府帅宴僚属于滕王阁。帅有婿喜为文章,欲夸之宾友,乃宿构《滕王阁序》,俟宾合而出之,若即席而就者。既会,帅授简,诸客无敢当,次至勃,勃辄受。帅既非意,色甚不怡。乃使人伺其下笔,初报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帅曰:“此老生常谈耳。”次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帅沉吟。移晷,又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帅瞿然曰:“天才也。斯不朽矣。”因请成文,极欢而罢。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灯火汲汲处,渔舟唱晚;

  暮鼓声声里;雁阵惊寒。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桑榆遍野,最是风雨,

  滕王阁成了王勃泼墨画中留白的别离。

  千千阙歌唱罢,王勃,他把此后所有的光阴都倾注在卷轴中,一笔又一笔,满是深深意。

  着白衫的少年凭栏远眺,他揉碎了心。

  血像一壶绿蚁,牵动着青春。

  跋山涉水在生命的边缘,寒江钓雪,野渡无人舟自横。

  只有他,只有他一个人。

  


  当漂泊的京华倦客,于流离的白月光中,瞥见一生最锦绣的时光,他也到了辞归之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我就要走啦,于万里外侍奉家父,晨昏定省,就此一别吧。

  一位天才诗人的离世,也许于世人只是茶余饭后的一丝喟叹。

  但于滕王阁,便是永生永世的人事音书漫寂寥。

  时人杨炯有赞如此:

  “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子安,虽有高华之才,气骨苍然,词情英迈,

  然,身秉傲骨,鄙世傲物,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唐才子传·王勃传》这样记载:

  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时诸王斗鸡,会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

  王勃还没到二十岁,就被授为朝散郎,沛王又把他招入府中做修撰。

  当时诸王斗鸡斗得热闹,王勃开玩笑,就写了篇给英王的鸡的檄文。

  高宗知道了很生气,将他赶出沛王府。

  王勃罢官以后,客居剑南,登山望远,很感慨地想起诸葛亮的功业,写诗表达情思。

  王勃又曾经隐藏了一个犯了死罪的官奴,怕事情败露,就把这个官奴杀了。

  此事被发觉该处死,正赶上大赦,就只把王勃除了名。

  父亲王福畤被牵连贬为交趾县令。

  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

  当时都督阎公新修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宴宾客,准备让他的女婿写篇记,来夸耀这一盛事。

  王勃到此拜见阎公,阎公知道他的才华,就请他来作记。

  王勃欣然对客提笔,一会儿就写成了,还不加修改,满座宾客大为惊奇。

  酒酣辞别。阎公赠送他一百匹缣,他就扬帆离去。

  到了炎方,船入大海,王勃被淹死,死的时候,王勃才二十九岁。

  祸起斗鸡赋,再罪杀曹达,终是魂归南海潮。

  即便死后,高宗三叹,《滕王阁序》广为流传,赢得赫赫声名。

  子安,依旧是故事里漂泊的少年郎。

  傲骨铮铮,与时不遇。

  这未冠而仕的天才诗人,漂泊了一生,流浪了一生,但,灿烂了整个文坛!

  他一生的孤独羁旅,也许正是为了配得上他的才华而存在。

  多年后,滕王阁逐渐老去,风华不再,斑斑痕迹,年年风霜。

  纵使游客如织,繁华喧嚣中依旧有寂寂一隅,寥无跫音。

  恍惚间,仿佛能看到那着白衫的少年凭栏远眺,吟诵一阕《滕王阁序》。

  风骨卓然。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

唐代 王勃

上巳年光促,中川兴绪遥。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
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

上巳浮江宴韵得址字

唐代 王勃

披观玉京路,驻赏金台址。逸兴怀九仙,良辰倾四美。
松吟白云际,桂馥青溪里。别有江海心,日暮情何已。

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

唐代 王勃

帝里寒光尽,神皋春望浃。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
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清尊湛不空,暂喜平生接。

赠李十四四首 其三

唐代 王勃

乱竹开三径,飞花满四邻。从来扬子宅,别有尚玄人。

寻道观

唐代 王勃

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玉笈三山记,金箱五岳图。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春日还郊

唐代 王勃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
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
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王勃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8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