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唐代大诗人王勃一生写了三篇序,两篇都是关于韩城的

唐代大诗人王勃一生写了三篇序,两篇都是关于韩城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熟悉吗?”

  “老熟了,就是那谁写的,我想想。。。”

  “再看看这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

  ”这次反应够快啊~“

  “谁写的呢?”

  “王勃!”

  “对,这两首都是他写的。”

  “可惜,天妒英才,他只活了短短26个春秋。。。”

  “还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

  人家呢,是个少年天才,出身儒学世家,九岁时就已经开始在大唐的文学江湖发光发热了,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为四杰之首。虽然一生短暂,却写了很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赋文章,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与韩城还有不少渊源呢!王勃就出生在与韩城一河之隔的河津,他的爷爷王通是山西河津名儒。隋朝末年,隋炀帝暴虐,朝政混乱,王通弃官不做,以讲学著书为业。据《韩城县志》载,曾一段时间在韩城王带村设帐授业。远道求学者有千余人之多,其中包括房玄龄、魏征、李靖、程元、窦威等十余位唐初功臣,时人号称“河汾门下”。

  王勃一生写了三篇序,除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其余两篇都是在韩城游玩时写的。分别为《夏日登龙门楼序》《夏日登韩城门楼序》。

  共赏大作吧~

  夏日登龙门楼序

  夫益者三友,则道术可存;同心三人,则金兰可裕。况乎诗书旧好,披乐广之高天;乡党新知,扫颜回之陋巷?寻胜地,叙清芜。脱野客之荷衣,入幽人之桂座。榴花浮酌,对文举而无忧;葛蔓调弦,抚锺期而有遇。既而南方夏晚,北牖晴开。中园之弱柳含烟,旷野之阴云蔽日。低虹饮水,向溪谷而全斜;戏鸟凌空,狎林亭而半度。兴酣情逸,共敦行役之期;搦管含毫,独拟晋人之序。

  &

  夏日登韩城门楼序

  下官狂走不调,东西南北之人也。流离岁月,羁旅山川,辍仙驾於殊乡,遇良朋於异县。面胜地,陟危楼,放旷怀抱,驱驰耳目。韩原奥壤,昔时开战斗之场;秦塞雄都,今日列山河之郡。池台左右,觉风云之助人;林麓周回,观岩泉之入兴。则有惊花乱下,戏鸟平飞。荷叶滋而晓雾繁,竹院静而炎氛息。赏欢文酒,思挽云霄。人赋一言,庶旌六韵云尔。

  “韩原奥壤,昔时开战斗之场;秦塞雄都,今日列山河之郡。”这句话是说,春秋战国时,广阔的韩原大地曾是金戈铁马的战场;现在和平时期,秦塞雄都的韩城又成为大唐腹地的富饶州郡。联系韩城的历史,可以说是准确地概括出了韩城的特点。

  登城远眺,草木葳蕤,泉水淙淙,鸟啼荷叶间。晨雾笼罩着苍茫天地,水气氤氲,仿佛一阵轻风吹来,这薄雾就将化为细雨,和着飞花洒落人间。数笔之间,千年前的夏日韩城胜景便跃然于纸上。

  可惜,王勃登临的城楼,终是没有保留下来。那史册间的老城城墙,最终还是湮没在了岁月的长河里。幸得留存下这两篇文章,让我们可以回望千百年前的历史画卷,风景人文。

  如今的韩城古城,千米明清街道犹存,两层古式商铺犹在,大街小巷疏朗明晰,古建四合院风貌依旧。你来我往,既有小城生活的淳朴气息,又有品质商业的时代味道。走在青石路上,触摸历史的温度,岁月的故事仿佛娓娓道来,这一程,是最美好的遇见。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他乡叙兴

唐代 王勃

缀叶归烟晚,乘花落照春。边城琴酒处,俱是越乡人。

泥谿

唐代 王勃

弭棹凌奔壑,低鞭蹑峻岐。江涛出岸险,峰磴入云危。
溜急船文乱,岩斜骑影移。水烟笼翠渚,山照落丹崖。
风生蘋浦叶,露泣竹潭枝。泛水虽云美,劳歌谁复知。

登城春望

唐代 王勃

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

山扉夜坐

唐代 王勃

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

铜雀妓二首 其一

唐代 王勃

妾本深宫妓,曾城闭九重。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滕王阁诗

唐代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8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