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成名,朝野皆惊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序》
江畔小舟,芦苇轻摇,赣江的风景依旧。
只是当年那个才华横溢,青衣飘飘的少年已经遂江远去了。
滕王阁依旧高耸,只是再也不复当年觥筹交错的场面,视野中也寻不到那期待的身影。
王勃年少成名。
十三岁,写《上绛州上官司马书》,寻求机会,积极入仕。
十四岁,上书丞相,直陈政见,以表用世之决心,获得神童之赞誉。
十六岁,应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当时朝廷最年少的官。
为官之后的王勃更是才思泉涌,笔端生花,撰《乾元殿颂》进献唐高宗,唐高宗见此文词美义壮,文风绮丽,又是一未及弱冠的少年而作,不禁大为赞叹:“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从此王勃便声名鹊起。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祸起鸡赋,逐出长安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慰勉之言,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春江夜月,优美迷蒙,令人陶醉。
厚积只是为了薄发,数年的客居生活,终有巅峰之作。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滕王阁序》气盛情深,谚足高远,“立言见志”,字里行间,透漏 “文章经国之大业”的豪情。
而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
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三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
书生之迂,终惹大祸,虽遇大赦,保住性命,但是仕途也就此终结。
王勃因杀死官奴曹达,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畴,”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词句之间都能看出王勃内心强烈的羞愧和自责。
不久,看完父亲的归途中,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年仅26岁。
唐高宗的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