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勃 | 一个让唐高宗三叹的才子

王勃 | 一个让唐高宗三叹的才子

  年少成名,朝野皆惊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序》

  江畔小舟,芦苇轻摇,赣江的风景依旧。

  只是当年那个才华横溢,青衣飘飘的少年已经遂江远去了。

  滕王阁依旧高耸,只是再也不复当年觥筹交错的场面,视野中也寻不到那期待的身影。

  


  王勃年少成名。

  十三岁,写《上绛州上官司马书》,寻求机会,积极入仕。

  十四岁,上书丞相,直陈政见,以表用世之决心,获得神童之赞誉。

  十六岁,应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当时朝廷最年少的官。

  为官之后的王勃更是才思泉涌,笔端生花,撰《乾元殿颂》进献唐高宗,唐高宗见此文词美义壮,文风绮丽,又是一未及弱冠的少年而作,不禁大为赞叹:“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从此王勃便声名鹊起。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祸起鸡赋,逐出长安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慰勉之言,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春江夜月,优美迷蒙,令人陶醉。

  


  厚积只是为了薄发,数年的客居生活,终有巅峰之作。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滕王阁序》气盛情深,谚足高远,“立言见志”,字里行间,透漏 “文章经国之大业”的豪情。

  而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

  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三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

  书生之迂,终惹大祸,虽遇大赦,保住性命,但是仕途也就此终结。

  王勃因杀死官奴曹达,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畴,”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词句之间都能看出王勃内心强烈的羞愧和自责。

  不久,看完父亲的归途中,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年仅26岁。

  


  唐高宗的三叹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九日怀封元寂

唐代 王勃

九日郊原望,平野遍霜威。兰气添新酌,花香染别衣。
九秋良会少,千里故人稀。今日龙山外,当忆雁书归。

铜雀妓二首

唐代 王勃

金凤邻铜雀,漳河望邺城。
君王无处所,台榭若平生。
舞席纷何就,歌梁俨未倾。
西陵松槚冷,谁见绮罗情。

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
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别人四首

唐代 王勃

久客逢馀闰,他乡别故人。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
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
桂轺虽不驻,兰筵幸未开。林塘风月赏,还待故人来。
霜华净天末,雾色笼江际。客子常畏人,何为久留滞。

铜雀妓二首 其一

唐代 王勃

妾本深宫妓,曾城闭九重。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夜兴

唐代 王勃

野烟含夕渚,山月照秋林。还将中散兴,来偶步兵琴。

仲春郊外

唐代 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王勃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8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