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勃水平很高的一首诗,全文无一“愁”字,却有淡淡愁意!

王勃水平很高的一首诗,全文无一“愁”字,却有淡淡愁意!

  王勃,字子安,唐代著名文学家。身为“初唐四杰”的他,才华在当时堪称一时之最。其骈文《滕王阁序》和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是惊艳古今。但是王勃的人生却是令人唏嘘不已。6岁能文,被赞为“神童”。16岁便应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却因《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大好仕途毁于一旦。26岁时不幸溺水魂归南海。

  


  小编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这首诗《早春野望》,便是王勃被赶出沛王府后,客居巴蜀时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虽然它只有短短二十个字,但却是王勃水平很高的一首诗。他是王勃的一首羁旅思乡之作,诗中却没有一处提到思乡,全文也无一“愁”字,但王勃思乡的淡淡愁意却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淋漓尽致,令人拍案叫绝。

  


  《早春野望》王勃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首句“江旷春潮白”,王勃先是描写了自然中的水光。即初春时节,天气开始回暖,冰融化为水流,河床变得空旷宽阔,春潮便在开阔的江面上泛起了白色的波涛。这里我们还只能想象出王勃立足江边,观看眼前江水早春风光的情形。至于其具体要表达的情感,则需要接着往下看。

  次句“山长晓岫青”,则紧承首句,从描写水光转到对山色的描写。即山峰挺拔峭立,绵延不绝,山上则呈现出一片青绿。至此,大自然中“江旷”、“山长”的水光山色,便在王勃的笔下展现了出来。而王勃之所以在这里极写景色,是为了后两句的情感流露提供一个广阔的背景。

  


  最后两句“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初看它依然是在写景,但实则是景中写情。它的意思是说,王勃在他乡的江边极目远望,看到了江边红花绿树掩映着亭子,是一派大好的春光。“他乡”二字,点出了王勃这首诗的思乡之意。这才有了后面的驿道“长亭”,以及象征着离别的花柳。春天本就是游子思乡的季节。

  这样的话,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诗前两句中提到的“江旷”、“山长”。它实际上是以江的空旷,来突出王勃的远望。因为只有江旷,才能看到驿亭边的花柳,以及远方的故乡。而山的挺拔峭立,绵延不绝,既阻挡了王勃看向故乡的视线,也暗中传达了王勃思乡的愁意,就如同这山一样绵绵不绝。

  


  综观王勃的这首诗,它在感情的表达上极其含蓄,仿佛稍不注意,就被他所描绘的春光遮掩。而读完这首诗,不得不赞叹王勃写作水平之高,即使全文无一“愁”字,他也能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淡淡愁意。你看出这首诗中王勃的思乡之情了吗?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山扉夜坐

唐代 王勃

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

林塘怀友

唐代 王勃

芳屏画春草,仙杼织朝霞。
何如山水路,对面即飞花。

落花落

唐代 王勃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燎乱入中帷。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林泉独饮

唐代 王勃

丘壑经涂赏,花柳遇时春。相逢今不醉,物色自轻人。

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一作骆宾王诗)

唐代 王勃

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
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
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

秋日别王长史

唐代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王勃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8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