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岳飞被害后,岳家军去哪儿了?

岳飞被害后,岳家军去哪儿了?

  


  岳飞是华夏千古英雄,“岳家军”则是以统帅姓氏命名的最著名的军队。自1129年成军后,岳家军战果卓著、纪律严明,一度给南宋带来恢复中原的希望。

  然而,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一意求和,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

  可是,人们往往忘了一个重要问题。岳家军鼎盛时有十万之众,这支大军在岳飞被害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离开了岳飞的统帅,它能否继续当年抗金的辉煌呢?

  


  ▲ 岳飞

  岳家军是如何成军的?

  ▼

  说到岳家军的结局,当然要先了解它的缘起。

  1129年11月金军渡过长江,建康守将、也就是岳飞上级的杜充望风归顺。岳飞时任江淮宣抚司右军统制。他拒绝投降,率本部兵马退守钟山。这就是后来驰名天下的岳家军成军之始。

  “岳家军”是民间习惯称呼,南宋初常以主将姓为军队简称,比如另一位名将韩世忠,部队被称为韩家军,张俊的部队称张家军。岳飞部的正式番号为神武右副军,后来几经变迁,又改为行营后护军。

  


  ▲ 韩世忠(非写实画作)

  就在同一时期,岳飞正式驻节鄂州,担负起统帅南宋中部荆襄战区的重任。岳家军兵力也扩充到十万以上。在当时各路抗金大军中,岳家军实力最强,素质最优,金人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同时岳家军纪律又最严明,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虏”,成为古代罕见的威武之师。

  庸将小人迫害岳飞旧将

  ▼

  对于这样一支大军,宋高宗赵构是怎样处理的呢?杀害岳飞前,赵构先于1141年解除了他的兵权,岳家军正式军号也做了变更,由行营后护军改称鄂州驻扎御前诸军。

  起初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由岳飞手下大将王贵担任。岳飞遇害后王贵辞职。宋廷任命张俊推荐的亲信田师中掌管岳飞旧部。他掌管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长达二十年。

  


  ▲ 宋高宗赵构

  这位田师中是张俊的“亲戚”。田师中的老婆是张俊的儿媳妇——当然他是在张俊儿子死后才娶的。于是田师中管张俊叫“阿爹”,正因有这层关系,他才被保举为大将。

  张俊是南宋将军里著名的大老虎。他拼命置办田宅,每年田租收入达六十万石。据说他把聚敛来的银子铸造成千两大球,号称没奈何,意思是贼很难偷走。可想而知,受他赏识的田师中人品如何。

  田师中尤其擅长投机钻营,结交内侍,于是得以掌管鄂州大军二十年,连张俊罢官也没影响到他。

  田师中出任鄂州都统制,岳家军众将人心不服,傅选、李山、郭青等几位统制纷纷提出辞职。赵构担心田师中压不住军心,特命他带数千四川兵作为随从,弹压岳飞旧部。

  田师中心知肚明,他吃准岳家军不敢造反,趁机大肆排挤旧将。比如岳飞部曲、鄂州捷胜军副将杨浩被撤职,罪名是“谤讪朝政”。骁将牛皋对降金不满,下场更惨。1147年,田师中竟借大会诸将之机将他毒杀。

  牛皋在《说岳全传》中是个喜剧角色,给书中增加了不少笑料,最后在七十九回大破金军,骑在兀术背上把他活活气死,给岳飞报了仇,自己哈哈大笑,一口气接不上而死。这就是民间传说的“气死兀术,笑杀牛皋”。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牛皋却抱着未能马革裹尸的遗憾,被嫉恨他的庸将害死。历史的无情处,总是超乎想象。

  


  ▲ 牛皋(非写实画作)

  田师中担任统帅期间,岳飞时代鱼水和谐的军民关系不复存在。田采取抓壮丁补充军籍,像奴隶一样使唤他们,以致有百姓自残以求免除兵役。

  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竟统领原岳家军长达近二十年。到宋高宗末年,金海陵王完颜亮率领大军南征,宋朝许多官员深知田师中不得人心,纷纷上疏弹劾。

  赵构怕他抵挡不住金军,这才令吴拱取代田师中,担任鄂州都统制。田师中去职后,赵构仍然青眼相看,破例准许他领取统兵官全俸,坐享厚禄。

  


  ▲ 女真武士

  规模锐减,战斗力疲软,最后竟打不上主力了

  ▼

  田师中任内,鄂州军发生了重大改变。首先是员额大大缩小。岳飞在世时“岳家军”有十万之众,而绍兴十八年后,鄂州军兵力减少到七万以下。宋孝宗时期,打赢采石之战的名臣虞允文上奏说,荆鄂两军共计68,479人。其后宋廷进一步缩编,规定鄂州都统司辖49,000人。

  不仅数量下降,鄂州军战斗力也远不如昔日。

  海陵王南征中,吴拱率领的鄂州诸军在茨湖击退了当面金军,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风向不利,金军无法登陆,宋军才在水战中取胜,战果也仅有“千户一人,夺舟数十”。

  虞允文在战后报告中提到,鄂州诸将多认为本军并不擅长野战。1175年,鄂州都统司派兵镇压“茶寇”赖文政。鄂州军派出3千兵力,对阵仅有几百人的“小寇”,居然在半年内亡失过半。其中阵亡者114人,其他大部分逃亡了。

  昔年威震天下、纪律严明的岳家军,而今居然成群结队地临阵脱逃。这还是经过选派投入实战的部队,余部战斗力可想而知。

  


  ▲ 宋金对峙

  岳家军的廉洁作风也受到腐蚀。曾在岳飞麾下立功的中军副统制郝晟,向上级行贿三百两黄金,换了一个襄阳知府的官职。

  正因如此,在南宋中期隆兴与开禧两次北伐中,位于中部战区核心的鄂州军都没有可以称道的战果。时人评价说“空屯数万之旅,饱食竞日”。这支部队军魂已失,早已配不上“岳家军”的称号了。

  南宋中后期,出于增强军事实力等目的,宋廷设立各种名目的新军,原鄂州驻军在正规军中的比例不断缩小,掉出了主力军的行列,已经与各路厢军禁军没什么区别了。

  襄阳逐渐取代鄂州成为长江中游的军事重镇,驻守当地的京湖制置司部队升格为主力,鄂州军降为配角。即使鄂州也创立了御前诸军以外的新军。

  南宋后期,鄂州都统司虽仍保持编制,但所辖兵力仅5千多人,因此在宋蒙战争中少有建树。1274年,蒙军进逼鄂州,末任荆鄂都统制程鹏飞率军归降,后来参加了元朝平定南方和安南的战争。这就是带有岳家军血脉部队的终末。

  


  ▲ 蒙古骑兵

  岳家军何以沦落至此?

  ▼

  威震天下的岳家军,为何离开岳飞就变得与其他宋军无异?如果仅仅把问题归结为田师中庸碌无能,得出“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结论,倒也未尝不可。但这无法解释,为什么田师中以后相对称职的将领,仍然带不出一支劲旅。

  其实,“岳家军”并不是一支天降神兵,它的强大战斗力是在抗金事业感召下、经过岳飞等优秀将领精心整肃后锤炼出来的。

  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岳家军成军之初,也有纵兵掳掠的记录。虽然岳飞约束很严,却没能禁止住,只好把军营设在三面临湖的地方,派人把守狭窄的陆路。

  后来岳飞的部将韩顺夫在莫邪关之战中,竟然解鞍卸甲,让掳掠来的女子陪酒,结果被杨再兴(此时还未追随岳飞)打得大败。可见早期岳家军也未完全摆脱宋军腐败松懈的陋习。

  


  ▲ 杨再兴(非写实画作)

  岳飞刚柔相济的治军举措,无疑是改变军队作风的重要因素。他采取铁的手段维护军纪,规定取人一钱者必斩。有士兵拿了民间一缕麻,结果真的因此被斩首。

  岳飞每到一地,必率亲随视察,督促官兵。同时,在物资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他又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常和最下等的士兵一同吃饭,得到了部下的爱戴。

  岳家军的战斗力,还与主帅崇高的目标有莫大关系。岳家军是怎么成军的?1129年金兵渡江,宋军战败,主将杜充投降,部队军心瓦解。这时岳飞对部属说:“江左形胜之地,使胡虏盗据,何以立国!今日之事,有死无二!”。这才凝聚起军心,带出了一批人马。

  


  ▲ 岳家军与岳家将

  若缺乏坚定的政治信念,岳飞部即使不去降金,也难免沦为流寇了。

  每次军队誓师时,岳飞讲到国难,常常痛哭流涕说不出话来,将士无不感怆。后世皆知,岳飞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四字。他在战袍上面也刺上了“誓作中兴臣,必殄金贼主”十个字。

  岳家军士兵人人都可以亲眼目睹主帅身上抵御异族、恢复故土的崇高理想,从而受到感召。

  


  ▲ 岳母刺字

  从岳飞自己来讲,正因为他心目中有着神圣的抗金事业,才能做到一身正气、严于律己。四川宣抚使吴玠为岳飞送来一名美女,岳飞却将其退回,回答说:“国耻未雪,难道是大将安逸取乐的时候吗?”

  驱逐胡虏、洗雪国耻的信念,始终萦绕在岳飞心间,使他保持着高昂斗志和高尚节操。

  孙子兵法讲兵家“五事”:道、天、地、将、法。其中“道”,也就是政治因素,排在首位。任何军队都是为一定政治目标服务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因为聚集在“尽忠报国”、“直捣黄龙”的大旗下,岳家军才不断发展壮大。

  岳家军的基础是宗泽麾下东京留守司旧部,主要将领以北方人为主,几个最骁勇的统制官,王贵、张宪是河北旧部,牛皋是汝州人,董先是洛阳人。

  他们都是怀着收复故土的理念追随岳飞战斗,不少与金兵有着血海深仇。太行山义军首领梁兴的父母都被杀害,他率军渡河投奔岳飞,在北伐中担负会合河北义军、切断金军后路的重任。

  


  ▲ 岳飞像

  历史上不乏英勇善战的将领,但他们统率的军队很少闻名于后世。岳飞能把中原民众抵抗异族的愿望,提炼整合为军队的政治目标,顺应民众的期盼,同时严肃军纪,维持和谐的军民关系。因此岳家军才能从古代军队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支青史留名的劲旅。

  对于恢复中原这一目标,苟且偏安的南宋小朝廷,在宋金和议后,再也无法提供给将士们。岳家军就退回了历史上军队的“正常”状态。将领拥兵自重,大发横财,战时尽量保存实力;士兵把掳掠当作个人目标,遇到危难则优先逃命。

  军队是否强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支军队的成员为何而战。如果一支军队没有丝毫理想追求,上层充满腐败分子,基层充斥着兵痞流民和强征来的壮丁,这支军队就很难战胜任何正常水平的敌人。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满江红 其二 登黄鹤楼有感

宋代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游嵬石山寺

宋代 岳飞

嵬石山前寺,林泉胜景幽。
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
我来属龙语,为雨济民忧。

题青泥市萧寺壁

宋代 岳飞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宋代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题池州翠光寺

宋代 岳飞

爱此倚栏干,谁同寓目闲。
轻阴弄晴日,秀色隐空山。
岛树萧疏外,征帆杳霭间。
予虽江上老,心羡白云还。

归赴行在过上竺寺偶题

宋代 岳飞

强胡犯金阙,驻跸大江南。
一帝双魂杳,孤臣百战酣。
兵威空朔漠,法力仗瞿昙。
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 1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