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马致远: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他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人称他"曲状元"。

  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因著有《天净沙·秋思》,又成了秋思之祖。

  他就是“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戏曲家、杂剧家—— 马致远(约1251-1321年至1324年间)。

  


  马致远,字千里,北京人,原籍河北。

  年少时他非常好学上进,对"龙楼凤阁"抱有幻想。曾写诗献上龙楼,为马氏后人津津乐道,他们不时以此来激励自己的子孙后代向其看齐。

  然而马致远仕途坎坷,一度积极向上的有为青年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以后,晚年效仿陶渊明,自号东篱,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

  马致远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五品,没干多久,就怀着满腹的牢骚离了职。

  在看透世俗名利后,老马以隐士高人自居,一边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一边又在道教中寻求解脱。

  


  老马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早年就参加了杂剧创作。

  1295年到1297年间,他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等组织了"元贞书会",与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

  他的小令《秋思》、套曲《秋思》和杂剧《汉宫秋》构成了艺术创作的三座高峰。

  老马的《天净沙·秋思》非常有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短短28个字,如白描般勾勒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情景交融,传达旅人凄苦的心境。

  《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由此老马被誉为"秋思之祖"。

  还别说,当官不行的老马,写作还阔以滴。

  明初贾仲明这样称赞他:

  “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一般来说,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体裁不同,但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

  散曲在当时是主流,不过,后来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却远超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即“元代戏曲”。

  老马和关汉卿他们一样,不满异族入侵——

  尽管后来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但却只搞试点不再普及,这给汉族文人带来过一丝幻想,更多的还是失望。

  科举制度的废除,断了读书人唯一的进仕之路,有“登楼意,恨无上天梯”,汉族文人成了社会边缘人,当时的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低下地位。

  


  老马的经典杂剧《汉宫秋》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情绪。

  该剧取材于“昭君出塞”的传说,老马以丰富的想象和虚构,对历史上这一史事多有增益改造。

  剧本对接现实生活,反映出在民族战争中个人的不幸。特别如“孤雁惊梦”这般的凄婉哀怨的唱词,渲染了浓郁的悲剧气氛。

  老马在塑造戏剧人物的同时,也直接抒发了自己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亲历感受。

  老马的语言艺术是很高超的,他善于把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又富有表现力。

  如《汉宫秋》中写“惊雁”的一支《尧民歌》:

  “呀呀的飞过蓼花汀,孤雁儿不离了凤凰城。画檐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寒也波更,萧萧落叶声,烛暗长门静。”

  


  老马的杂剧集中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剧中人物往往游离于戏剧冲突,去作大段的抒情,其实是老马自己有话要说。

  老马擅长将叹世超世的形式虚掩其外,而愤世抗世的内容则深寓其中。

  老马喜欢山水,老庄哲学对他影响很大。他从大自然中吮吸灵感,期以顿悟来摆脱人世间的纷繁和羁縻(mí),触景生情、触景伤情便成了他的拿手好戏。

  老马的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多有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如《岳阳楼》《陈抟(tuán)高卧》《任风子》和《黄粱梦》等。

  与关汉卿不同,他的杂剧脱离市井,脱离平民,不接地气而沾有仙气,因而后世誉之为"马神仙"。

  


  老马创作的散曲数量比关汉卿、白朴两人现存散曲总和还多,存世约130多首。

  他的散曲题材广、意境高、声调美、雅俗兼,语言疏宕豪爽、词采清朗俊雅。

  《太和正音谱》评:

  "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liè)长鸣万马皆瘖(yīn)之意。又若神凤飞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他的曲风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其通脱,充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

  其语言熔诗词与口语为一炉,创造了曲的独特意境。

  其散曲大致可分为四个大类:写景、叹世、闺情、世象。

  老马作品以疏宕宏放为主,其叹世之作挥洒淋漓地表达情性,被视为"豪放"派主将。

  老马病逝于泰定元年(1321年)后,葬于祖茔。

  


  据说,老马的文学成就还救过家乡的父老乡亲一命。

  明初年间,后为明成祖的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百姓惨遭杀害,惨不忍睹,大地妈妈都哭了。

  朱棣曾经学过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对老马十分崇敬,当他得知东光是老马的故乡,便下令"逢马不杀",即不杀姓马的当地百姓。


猜你喜欢元代古诗词

【般涉调】哨遍

元代 马致远

张玉岩草书

自唐晋倾亡之后,草书扫地无踪迹。天再产玉岩翁,卓然独立根基。甚纲纪?胸怀洒落,意气聪明,才德相兼济。当日先生沉醉,脱巾露顶,裸袖揎衣。霜毫历历蘸寒泉,麝墨浓浓浸端溪。卷展霜缣,管握铜龙,赋歌赤壁。

【幺】仔细看六书八法皆完备,舞凤戏翔鸾韵美。写长空两脚墨淋漓,洒东窗燕子衔泥。甚雄势!斩钉截铁,缠葛垂丝,似有风云气。据此清新绝妙,堪为家宝,可上金石。二王古法梦中存,怀素遗风尽真习。料想方今,寰宇四海,应无赛敌。

【五煞】尽一轴,十数尺,从头一扫无凝滞。声清恰似蚕食叶,气勇浑同猊抉石。超先辈,消翰林一赞,高士留题。

【四】写的来狂又古,颠又实,出乎其类拔乎萃。软如杨柳和风舞,硬似长空霹雳摧。真堪惜!沉沉着着,曲曲直直。

【三】画一画如阵云,点一点似怪石,撇一撇如展鵾鹏翼。栾环怒偃乖龙骨,峻峭横拖巨蟒皮。特殊异,似神符堪咒,蚯蚓蟠泥。

【二】写的来娇又嗔,怒又喜,千般丑恶十分媚。恶如山鬼拔枯树,媚似扬妃按羽衣。谁堪比,写黄庭换取,道士鹅归。

【一】颜真卿苏子瞻,米元章黄鲁直,先贤墨迹君都得。满箱拍塞数千卷,文锦编挑满四围。通三昧,磨崖的本,画赞初碑。

【尾】据划画难,字样奇,就中浑穿诸家体,四海纵横第一管笔。

四块玉·叹世三首

元代 马致远

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谁能跃马常食肉?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

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

戴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双调】夜行船_酒病花愁何

元代 马致远

酒病花愁何日彻,劣冤家省可里随斜。见气顺的心疼,脾和的眼热,休没前程外人行言说。

【幺】但有半米儿亏伊天觑者,图个甚意断恩绝。你既不弃旧怜新,休想我等闲心趄,合受这场抛撇。

【鸳鸯煞】据他有魂灵宜赛多情社,俺心合受这相思业。牵惹情杯,愁恨千叠,唱道但得半米儿有担擎底九千纸教天赦。怕有半米儿心别,教不出的房门化做血。

【中吕】喜春来_六艺礼夙兴

元代 马致远

六艺



夙兴夜寐尊师行,动止浑绝浮浪名,身潜诗礼且陶情。柳溪中,人世小蓬瀛。



宫商律吕随时奏,散虑焚香理素琴,人和神悦在佳音。不关心,玉漏滴残淋。



古来射席观其德,今向樽前自乐心,醉横壶矢卧蓑阴。且闲身,醒踏月明吟。



昔驰铁骑经燕赵,往复奔腾稳似船,今朝两鬓已成斑。机自参,牛背得身安。



笔尖落纸生云雾,扫出龙蛇惊四筵,蛮书写毕动君颜。酒中仙,一恁醉长安。



盈虚妙自胸中蓄,万事幽传一掌间,不如长醉酒垆边。是非潜,终日乐尧年。

清江引

元代 马致远

林泉隐居谁到此,
有客清风至。
会作山中相,
不管人间事。
争甚么半张名利纸!

南吕·四块玉

元代 马致远

雁北飞,人北望,
抛闪煞明妃也汉君王。
小单于把盏呀刺刺唱。
青草畔有收酪牛,
黑河边有扇尾羊,
他只是思故乡。
马致远

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 79篇诗文

诗人马致远的古诗

元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