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严廷用扇
明代 :徐庸
溪雨初过作晚凉,一罾牵处藕花香。得鱼归去还沽酒,准拟今宵入醉乡。
公馀八景 其一 一庭草色
茸茸生意悦春华,绿藻闲庭衬落花。几度生金风偃处,官居浑似隐人家。
题竹寿朱竹泉 其一
爱竹王猷未足誇,一枝今出紫阳家。岁寒不改青青色,相映蟠桃洞里花。
为陈叔庄题画次韵 其一
青山尽处树边头,一片闲云学水流。爱此紫薇村上景,欲书招隐寄同游。
画竹为僧人题 其一
性质孤高绝点埃,法华山上久培栽。中虚不异龙光出,曾带曹溪衍派来。
文会图
佳宾良会在秋林,诗句赓歌酒重斟。人世五伦今不废,百年同德不同心。
松竹 其二
老干新稍翠叶齐,龙光传派自曹溪。清风十八滩头景,却忆坡仙旧品题。
木渎八景 其二 澄湖秋月
澄湖浸月水天同,万顷金波五夜风。丹桂白莲秋最好,水晶宫似广寒宫。
失题 其七 梅边听鹤
声透梨云彻九天,古梅花底置胎仙。清风彷佛孤山下,处士诗成夜未眠。
题严廷器扇
胜日寻芳踏软泥,蹇驴牵过石桥西。天台迥异人间世,开遍桃花路欲迷。
红梅纸帐
葳蕤帐躲剡溪藤,谁道梅花冷似冰。梦入罗浮最深处,一团春色煖霞蒸。
木渎八景 其八 胥浦澄霞
胥浦红霞照碧流,夕阳影里衬渔舟。望来不异天孙锦,一幅鲜明晚未收。
题奚彦礼所藏画四首 其二 天鹅
菡萏花开照绿波,香红影里浴鴐鹅。飞鸣来去随情性,不向平原畏网罗。
九清图
清姿九种惬清欢,松竹梅矾杏蕙兰。翠叶紫囊香小小,仙游不怯早春寒。
画竹为僧人题 其二
仙石坛边景最清,写成相赠见多情。岁寒不改心长在,枝叶从来一本生。
失题 其一 画檐花影
东风亭馆散香埃,秾杏夭桃几树开。丽日转高花有影,分明移上画帘来。
失题 其四 菡萏芳塘
綵云千片护芳塘,玩赏时来泛酒觞。醉唤美人歌一曲,数茎折取玉纤长。
木渎八景 其五 姜潭渔集
姜潭潭上钓船归,几树垂杨带落晖。笑斫锦鳞沽酒饮,醉敲铜斗舞蓑衣。
影梅
薄薄轻云淡淡烟,雪香深处隐姑仙。清容未肯全相露,为恐炎凉有弃捐。
长房图
长房学业己多时,中道还家到葛陂。竹杖得来随弃去,不知原是化龙枝。
徐庸
徐庸,字用理,吴郡人。采辑永乐至正统四代之诗,为《湖海耆英集》一十二卷、《南州诗集》五卷(小辋川乌丝栏钞本)、《高太史大全集十八卷》等。
寿得玉字
赠文化萼长老
和门字韵呈娱
送宋彦撝
鸿门会用吕廷器韵
题奚彦礼所藏画四首 其三 孔雀
梅花双喜图
五亩园十八题为姚举人作 其四 滴翠岩
刘约之进士却金图
题陆宗谧梅花卷
义槥
和靖观梅便面为吴德明作
云隐
棠梨竹枝锦鸠
为陈叔庄题画次韵 其二
题胡斯韫赠陆宗德扇
题杜进士公馀清玩画卷八绝 其六
题王文恭画
挽钱贞庵
五亩园十八题为姚举人作 其二 一松径
屏山老人诗为曹林桂作
友竹为华守诚作
题奚彦礼所藏画四首 其四 白鹤
为王孟南题吕副都把尽瓶中梅
林禽山鹊
徂徕雅趣为龚廷臣作
右军临池图
烟雨万竿
庆张忠宣母寿
送徐以源游武昌
拙逸诗为萧孟正题
绛山书院图
庆钱侍御公
翠微书舍为卞庭阑作
渔乐图
夏太卿写竹林书屋
题夏先生竹
梦笔图
诗号梅坞
五亩园十八题为姚举人作 其六 鹿圃堂
庆张至和冠带
赠陈德隆栽菊诗
止轩为人赋
如意花诗为杜东原赋
题倪均瑞画
送卞以和
晓发盘门阻雨泊村上
棠梨鸠鸟
兰江道中
和曾大尹去思十咏 其二 越台柳色
庆寿分得如字
三香 其四
韩克赞求存一道人诗
赠隐峰道人
梅鹤为邹仲和作
鼓潭书屋
题竹寿朱竹泉 其二
竹为包山法华炳上人作
松坡许原望
玉桂晴云
祝郡侯母夫人寿
庆陈士英母寿
赋南山为黄抚军寿
水仙 其九
送张景和游湖湘
木渎八景 其六 山市樵歌
为陈时彦赋女仙图庆寿
画二首 其一
题陈子敬义士传卷
水崖万仞
公馀八景 其五 月林清影
题汤汝鸣所藏葵丘
子夜吴歌四首 其四
题矫以明所赠陈医师墨竹
代寿诗得韭字
云樵为陈季昭多
倪云林竹为前人作
环筠
庆杜东原寿
竹鹤图
三香 其三
题顾叔明所藏湘江雨霁竹图
丁阑祠
和曾大尹去思十咏 其六 云门驻目
题淡庵画梅扇
上人竹兰石
橘堂
陶渊明归社图
题骆则民所寄尉伯庶画扇
画竹为僧人题 其三
致乐堂诗为陈汝中作
游吴山和韵
失题 其三 芙蓉
松石为华克谋作
花竹群鸟图为杨仲文作
怡亲堂为吴叔载作
庆周宗学先生七十
陶渊明归去图
橘隐谢钱伯康
题周景玉杏林思□卷
和曾大尹去思十咏 其三 耶溪
那叱石
题高廷用扇
广仁堂为张用宜作
题觉上人黄菊
送徐光永还包山
题石上菖蒲庆寿
张用宜丹房十咏 其二 洗药
洞天春晓庆寿
松云
游天竺日暮至山家
二乔图 其二
木奴主者为吴思复作
陈醒庵丧妾 其二
梧桐仕女
云松
蔷薇黄头鸟图为陆伯川作
虎图
和曾大尹去思十咏 其四 镜水凭楼
梅竹双清为上洋何仲阳作
海舟为吴思德作
刘阮天台图
菊次韵二首 其二
女仙图庆韩伯尚母安人寿
庆张惟东任阴阳正术
失题 其二 入座山光
三香 其五
陈醒寿
仕女图
画为蔡景本作
寿梅图
题陈宗理御史所赠杨仲举竹
金桃画眉
席上赠小妓周满娇
和曾大尹去思十咏 其十 娥江听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