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戴亨
盈眸苍翠深,诘屈寻樵路。转瞬岚气生,忽失前峰处。
别沈阳
风淳地沃丰岐并,旅食频年骨暗惊。未获潜身安乐土,争求识面但虚名。
蠮螉塞下黄云路,鸡鹿山前白发生。几日归来席未暖,又携诗卷向神京。
哭陈进士宪图 其六
屈指交游更几人,滇南塞北独相亲。荣名苦励英雄志,衰病先摧桐旅身。
寡和焦桐音歇绝,多愁诗句字酸辛。文坛从此谁同调,欲捡残编化作尘。
题吴园二十景 其二 见山楼
苍苍楼前山,连峰数千里。上接蔚蓝天,下带长江水。
熊某为写小照诗以赠之
科头非戾俗,觌面岂惊人。顾我才无用,知君笔有神。
栖崖云自古,采药涧长春。他日酬微尚,名山绘始真。
仲夏望日过蔚千饮
谩誇远水与遥岑,城市山林此又寻。南浦雨过湘簟爽,西峰云起晓窗阴。
忘形礼数捐虚谬,坐客尊醪任浅深。借问当时河朔饮,可能来往有高吟。
对镜步张生光模韵
皎洁君能守,真常我不如。发须将白尽,愿力未酬初。
深虑精华铄,频惊岁月虚。前途难预鉴,相对一长歔。
和程侍御 其四 芦舫寻诗
虚舟载孤月,月浸芦花白。天影浴澄波,波回漾空碧。
吟魂渺何依,烟霞久成癖。
送王齐岳归里 其四
君缘不得志,慷慨来京门。京门徒偃蹇,忽复返家园。
进退嗟维谷,方知行路难。璘彬蕴奇石,谁能戕其天。
游云弃灵岩,随风成播迁。古来贤达人,身外非所干。
劝君守蓬庐,绕膝终天年。
送杨澍三之粤东 其二
新州竻竹有荒城,一夕西风吊古情。旧址沙沈文献宅,高标苔没马援名。
天涯亭上征鸿断,梦觉关头夜月明。回首那堪家万里,思君祇此亦魂惊。
题画册十七首 其二
野老不入城,家在云深处。山径结危桥,看云日来去。
幽寻
汗漫恣幽寻,峰林相蔽隐。隔浦见炊烟,知有山家近。
过某新居感赋
旧是谁家舞袖长,又看此日斗新妆。春来秋去年年燕,阅尽兴亡在画梁。
秋怀七首 其五
寒风吹广漠,白日忽西颓。阴云起重阿,圆景暗无辉。
中夜聊行役,行行将何之。高楼连大厦,击鼓吹笙篪。
鸣鸠偕旅燕,高栋相追飞。吁嗟穷经子,宁不寒与饥。
烈士多悲心,发文每新奇。恕己谅同志,谁能不如斯。
抱瓮徒自苦,桔槔心所非。忘机憩蓬荜,海鸥谅不疑。
夙慕讵不卓,明发系吾思。捲舒宁自必,此身权所持。
瑾瑜唯自保,积久贵不衰。志士穷得已,遭遇安天时。
燕山古迹四首 其一
昭王筑金台,折节延奇士。乐毅感主知,功业从此始。
骐骥不见收,盐车困将死。古来英俊人,零落随荒枳。
千春感我心,重士昔如此。凭眺动遐思,落日下颓址。
燕山古迹四首 其二
萧萧古易水,秋风吹白杨。荒台恣遐瞩,日暮萦悲伤。
幽蓟多壮士,任侠险不臧。轻身噬猛烈,白虹经天长。
报丹事不成,荆高空激昂。吁嗟于期头,千秋谁复偿。
答友人道意 其二
阴阳来往运无端,电掣风驰易老残。千古兴亡纷蚁垒,百年辛苦转蜣丸。
蓬山仙路云车引,辽海箫声鹤驾寒。指点尘寰奔竞地,可堪华表一回看。
雨后鱼溪 其四
沽酒延清赏,攀荆坐绿丛。溪云停宿雨,沙鸟落轻风。
避俗身耽寂,看山兴不穷。疏狂成痼癖,此意复谁同。
寄答李眉山五首 其三
苍苍盘山峰,蔼蔼罗村坞。岩谷带茅茨,烟霞互宾主。
中有良田畴,卜筑安乐土。时与植杖翁,欣瞻好禾黍。
归来掩柴荆,著书穷太古。皓月同琴尊,孤云共寝处。
举世与高风,襟期谁能睹。
古意 其五
嘉树植中庭,号为女贞木。岁寒色不凋,霜雪从相酷。
题贞松图寿谢母苏节妇
老手状贞容,离奇类古松。烟萝偕婺隐,臃肿却秦封。
节劲寒增茂,心坚岁失冬。栽培深得地,枝干欲成龙。
空有盈虚数,偏为造化钟。仙人应驻驾,试看鹤来踪。
戴亨
戴亨,字通乾,号遂堂,汉军旗人。康熙辛丑进士,官齐河知县。有《庆芝堂诗集》。► 559篇诗文
溪桥饮牛图
边城秋感九首 其七
寿庆祠部松乔 其五
乙亥九日偕署中诸友登北山寺
巢大司寇书斋畅观名画索题长句
挽词二首 其一
秋怀杂感 其五
宿大石桥
独吟
送秋岑还京师
题运使卢同年抱孙 其六 文宴图
赠颜维聪 其二
白头吟 其二
奉窆曾祖母祖父后留别地师朱汇徵
石阙
和叶某留别原韵 其十一
艾抡元招康东侯叶圣嘉魏文壁艾明德车宜年诗集余远归闻赴同用雄字
荷溪示诸生
和程侍御 其三 持偈
癸酉上元后一日集安化寺续同明旧社
训士吟 其五
晴
感遇十首 其一
题吴园二十景 其十八 烟霞多处
仙缘
卢峰谣
送康东侯门人高宏同赴乡试
训士吟 其十七
戒除草四首 其一
腐儒
蔬圃
咏落叶敬步御制原韵 其六
送秉瑜大侄从军大金川
春斋
题兴福寺 其一
题牡丹图
训士吟 其十二
陇上行
雨后读吴好山诗刻
过蔚千荷庭饮
长城歌
真州距杭城仅数百里自夏徂秋己历三月不能一省祖墓雨后见月感赋
留别历城王明府古岩
送王兼善之任黔南锦屏县任二首 其一
题吴园二十景 其五 月台
红瓦店晓发
邀张封君建宇金孝廉棕亭门人诸生施铁如国学陈竹香潘园看桂花
黄叶歌
题画册八首 其八 草坡牧羊
谷口茶棚庵
为蔚千张同年寿
赠锦府张太守樵客
题画册十七首 其四
和叶某留别原韵 其三
题郊游听僧弹琴图
哭坦居五弟 其三
子夜歌 其三
四声曲 其四
赠同年吴学使七云 其二
感遇十首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