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子夜歌 其四

子夜歌 其四

清代 戴亨

瞥见双鸳鸯,交颈戏珠箔。惭笑隐房栊,低声骂轻薄。

诗人戴亨的古诗

训士吟 其八

清代 戴亨

羊质虎其文,虽美而不彰。躬行苟不逮,何必徒文言。

笃论竦真听,摛藻阐德光。立言固所重,饰伪弃厥常。

安得华与实,内外无低昂。

白头吟 其二

清代 戴亨

兰香发芳春,春归香欲歇。佳期久已悭,独立庭前月。

叶圣嘉许九日倾囊沽酒届期不果诗以嘲之

清代 戴亨

风捲黄云浪捲沙,风晴浪息起边笳。奚囊久废寻山句,篱菊偏开索酒花。

自许携尊倾箧笥,虚疑遣使报烟霞。踟蹰令节终难负,斟酌旗亭傍晚赊。

训士吟 其十六

清代 戴亨

日出扶桑阳,月落咸池阴。日月不遍照,安问他人心。

明珠忽夜投,罕不按剑临。琰琬持自粥,虽美吝其金。

所以古大人,潜迹甘泉林。岂故却荣显,枉己非所钦。

鸿濛 其一

清代 戴亨

鸿濛辟大道,万类转贞元。天地与螾蚁,劳劳局形神。

巨细虽悬殊,受造亦以均。寄身泱漭中,藐焉杂众伦。

两间为我用,万物备一身。始知维皇意,设局为斯人。

再别稼兰

清代 戴亨

春云作灵雨,沾洒成膏泽。琰琬得善价,声光日烜赫。

良材不隐世,君实任此责。枳棘暂栖鸾,翀飞在晨夕。

况当明良会,朝廷正侧席。努力崇明德,功业垂金石。

腐朽不足称,臃肿背绳尺。永为盛世褫,时亦还自惜。

用舍虽殊途,持身贵自择。去去从此辞,相期在贤哲。

哭坦居五弟 其二

清代 戴亨

穷边犹幸得团圆,几载微名各一天。京国人深遥别恨,衡门相聚未盈年。

箦移仓卒疑难释,医视分明病己痊。冥默穹苍高莫问,空挥热泪朔风前。

哭陈进士宪图 其三

清代 戴亨

十年科甲老閒身,万里艰难应诏臣。深痛玉楼徵记日,正为乡国梦归人。

恩雠满匣留金剑,侠烈孤魂质鬼神。简练阴符终未试,应教杰士泪沾巾。

九月四日钱少司寇舟抵维扬同年卢都转雅雨放艇真州邀余往会至即同 ...

清代 戴亨

忆弭嘉禾棹,曾登乐顺堂。别来霜再白,相见菊初黄。

诗思增奇崄,交情笃老苍。欲窥千顷度,终愧隔微茫。

子夜歌 其四

清代 戴亨

瞥见双鸳鸯,交颈戏珠箔。惭笑隐房栊,低声骂轻薄。

宿山海关

清代 戴亨

崨嶪群峰暮霭多,长城蟠挂势巍峨。防边夜警重关□,出塞声悲壮士歌。

见惯云山头已白,春深瀛海雁初过。凭高万里看秦塞,明月苍茫隔绛河。

送孙在原 其二

清代 戴亨

琼瑶久不宝,芝兰委萧荻。翩翩夸毗子,慷慨联胶漆。

胶漆旦夕解,对面不相识。感彼蜉蝣衣,变化生悲恻。

古人重结交,长恐非金石。金石蕴坚贞,历久恒如昔。

磨亦不能磷,镕亦不改色。

边城秋感九首 其三

清代 戴亨

心随归雁颉云翔,晓日关山望帝乡。忆昔凤池瞻德化,正当龙塞靖妖芒。

襄平鸡犬新丰社,渤海楼船旧战场。羡尔居民安故土,尽销兵甲课农桑。

秋日同金孝廉钟越游新城汪园五首 其四

清代 戴亨

飞阁淩霄起,登临入望宽。江声流槛外,山色扑檐端。

时序清秋晚,风霜白日寒。东西连楚越,乘兴一凭栏。

代寿山东中丞朱母程太夫人八秩有四初度三首 其一

清代 戴亨

冠盖盘江盛,家声奕叶长。祖勋传博穆,母德媲桓光。

自有充闾庆,因来九鹤祥。诞生公辅器,襄佐圣明皇。

伊洛思犹切,淮扬颂不忘。经纶闻黼座,节钺授封疆。

膏雨生齐甸,仁声播鲁邦。三春成寿域,大耋庆高堂。

天语嘉贤淑,恩纶锡诰章。承欢开幕府,祝嘏献霞觞。

鹤发初萌镜,霜姿翠映篁。孙云纷绕膝,兰桂灿成行。

禄养今方炽,松年老愈康。荒词何足贵,聊借祝遐昌。

杂咏 其二

清代 戴亨

鸿钧旋大运,至道推隆古。危微凛唐虞,胼胝亲神禹。

万类跻春和,一身何太苦。所以耄倦勤,思以让天下。

许由抱幽贞,虚名何所取。劳逸道且分,飘然问仙侣。

简蔚千索饮

清代 戴亨

每到炎天苦烈晖,便思荷槛叩荆扉。隔窗幽鸟群呼雨,绕麈□云□湿衣。

但许疏狂挥素壁,不须弦管乱清机。老来珍惜閒中会,风起花溪落易稀。

和叶某留别原韵 其一

清代 戴亨

浊俗谁堪性命亲,出尘丰格慕长春。云衾石枕名山梦,月径苔矶开鹤茵。

混沌凿开天上路,大千甘溺幻中身。从兹抉出樊笼外,万虑纠纷一霎驯。

雪后简卢公亮

清代 戴亨

朔风吹雪遍河干,启户银花入望宽。官阁吟梅惭水部,洛阳卧病类袁安。

远峰积素明斜照,饥鸟群飞噪夕寒。命棹无劳剡溪去,山阴咫尺兴何阑。

塞外战场

清代 戴亨

万里龙沙古战场,荒台残垒望苍苍。雪中衰草连天白,塞上愁云匝地黄。

孤剑临风怀往事,中原回首隔斜阳。可怜多少英雄血,化作丹林一夜霜。

戴亨

戴亨

戴亨,字通乾,号遂堂,汉军旗人。康熙辛丑进士,官齐河知县。有《庆芝堂诗集》。► 55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