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戴亨
举世谁知己,深秋倍郁陶。风霜摧劲节,兰蕙悴盲飙。
大业愁担荷,名山正寂寥。抗怀期尚友,乐道有箪瓢。
喜年家子毛秋岑
昔别是何时,心悲安可论。归来重握手,欲语复何言。
商飙起庭树,萧萧落叶繁。萤火收夜光,椒榝已空园。
寒暄更代谢,荣悴变朝昏。亭亭松篁柯,青葱今尚存。
相对成一笑,相劝酒盈尊。
和程侍御 其二 听曲
靡颜娇上春,新声复清绝。流睇逗层波,纤喉递缓节。
花茵落叶深,一曲回风阕。
戒除草四首 其四
鸢亦不在天,鱼亦不在渊。飞跃察春草,窗下呈机筌。
大哉造化心,万类无私偏。天怀畅无碍,适意尽目前。
荆棘起方寸,兰蕙色不妍。此中识真趣,悠然悟前贤。
友人邀饮即席赋赠
瀰漫冰雪岁将残,失路空嗟范叔寒。卖赋几时逢狗监,论交何处觅鸡坛。
寸衷久抱千秋恨,斗酒聊谋一夕欢。我亦吹篪同落魄,长安裘马笑儒冠。
题乔氏家乘
亭亭百尺松,枝条森以茂。洪柯岁月深,山灵亦阴祐。
源远自流长,斯理非虚谬。四马兆高门,充闾德由旧。
苟无忝所生,亦足昌厥后。锄兰莫锄根,锄根兰不秀。
培土莫培浅,培浅易倾覆。生计讵不营,方寸宜耕耨。
立身期显扬,成名羞秽窦。以此遗子孙,绳绳尽堂构。
早春行
歌早春,歌思窈。春光可怜亦可伤,词兼哀乐情颠倒。
春过已是二月中,却忆初春春日好。此时君相正调元,恩及孩虫答苍昊。
繄余野老复何知,但解扶筇事幽讨。寒风冰雪尚盈途,柳色莺声亦杳缈。
几点梅花天地心,生机勃勃萌芳草。万类将随大化春,吾辈因之畅怀抱。
欢乐情正酣,忧心忽悄悄。高谈四座罗佳宾,众中未有余年老。
回首韶华骨暗惊,旧事蹉跎岂堪道。寄语吾徒少壮人,修名建立应须蚤。
君不见新杨柳,几日秋风倏枯朽。
过蔚千荷庭谩兴
萍踪浪迹滞天涯,谁可开怀共酒卮。每向槐阴寻旧雨,几经苔径觅新诗。
地非巢父牵牛处,人是濂溪解绶时。同在风尘名利外,孤云野鹤自相随。
秋日过蔚千荷庭索饮花事已阑
盍簪几日觅佳游,岁月推迁大火流。出世襟期醇酎涤,隔帘葭菼御河秋。
修篁拂露侵宾座,旅雁含风过钓舟。花事已阑时欲暮,愁听白纻满中洲。
卢龙县
匹马辽疆道路迟,海云东指不胜悲。卢龙古戍笳声起,孤竹台边日暮时。
晓行 其二
牯牛下崇冈,野禽浴溪水。烟霞蔽茅茨,犬吠深林里。
独吟
枯坐耽微吟,默与天机会。静里闻孤鸿,彷佛层霄外。
荷溪示诸生
百年唯适意,富贵欲何如。直道人情远,迂儒世务疏。
溪山留造化,天地饷樵渔。尔辈成名后,应思早遂初。
岁暮歌三章 其二
若有人兮在山阴。葛藟累兮石崎嵚。阴阳摧兮岁暮,风萧萧兮猿狖吟。
皋兰萎兮不馥,谁余慕兮深林。
题画册八首 其五 芦岸渔舟
霜林彷佛似苕川,水漾空明映碧天。隔岸炊烟生一缕,荻芦深处泊渔船。
石阙
两峰盘结望氤氲,鹤唳猿啼透壁闻。采药归来谁是伴,一条枯竹带苍云。
烟霞汇
山势高逶迤,溪流复清绝。虚谷寂无人,烟霞自兴灭。
立春闻雁
伊兹春始,馀寒未融。有雁哀鸣,过我房栊。岂避南暄,眷此北风。
静言思之,似罹罦罿。惊弦既脱,栖息靡踪。提提鸒斯,载西载东。
维鹊有巢,亦以禦冬。凡鸟有托,尔独孤穷。我闻其声,翘首长空。
瞻望弗及,忧心有冲。
旅情
高原原上暮横烟,辽海燕山路几千。霜介树头催落叶,衣寒天畔未装绵。
砌蛩凄语深更月,风□寒敲欲曙天。展转寸心摧已折,秋来终夜不成眠。
感遇十首 其三
许由避天下,馆人疑窃履。颜渊万世师,烟煤议诸子。
从古不相知,颠倒有如此。浮云过我前,安能测起止。
祸福亦有天,人心胡为耳。
赠颜维聪 其一
托迹宫墙别有天,花酣月满独流连。庭萦草径随云遇,阶列松阴让鹤眠。
避俗閒情亲冷署,碎琴孤韵欲安弦。姱修万古薪传在,欲问心斋坐忘年。
戴亨
戴亨,字通乾,号遂堂,汉军旗人。康熙辛丑进士,官齐河知县。有《庆芝堂诗集》。► 559篇诗文
宿山海关
范兰亭索赠限梅岑送潘问奇原韵 其四
入山海关感赋
题画册十七首 其八
别沈阳
送王齐岳归里 其四
望海店吊古
题查承斋九石图歌
题亡友史即山
边城秋感九首 其九
孙烈妇 其一
送孙在原 其二
忆西山
题画册八首 其三 仙山楼阁
乙亥生日书怀
题沈尔介垂钓图
沈阳留别家人
壬申三月三日李眉山招同人万柳塘修禊宁王喜闻其盛亲携杯茗肴核以 ...
秋日同金孝廉钟越游新城汪园五首 其一
九日题来青轩
哭坦居五弟 其二
题友人行乐
范家店遇雨
赠原昌邑王明府二首 其二
涧底花
咏落叶敬步御制原韵 其六
留别历城王明府古岩
燕山古迹四首 其二
出郊远眺
寿乔山人兆三八十初度 其三
山窗
长城歌题红瓦店壁
题画册十七首 其七
答金仁趾 其四
梦杨澍三
谢马歌
哭坦居五弟 其四
训士吟 其十
寿庆祠部松乔 其五
戒除草四首 其一
和叶某留别原韵 其九
怀远 其二
前题
书怀 其二
读书偶得七首 其七
边城秋感九首 其三
咏史七首 其三
赋得熏风入禁松
题画册八首 其七 栈道骑驴
题采药图
感遇十首 其七
秋日寄怀叶圣嘉
邀张封君建宇金孝廉棕亭门人诸生施铁如国学陈竹香潘园看桂花
赠田隐居
九日旅情
题方竹楼画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